漢傳佛教小常識:《爐香讚》解析
我們常說,佛法無邊,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如果你是一個漢傳佛教的接觸者,無邊的佛法,總是從一縷煙香開始。
而《爐香讚》,則是每次法會,上香之後,誦經之前,最常被唱誦的讚偈。 在佛教儀軌中,有常用到的讚偈,有六句讚與八句讚。
皆為誦經、禮懺前後所唱的讚頌語,用以啟敬、發心。 六句讚:
多用於平日早晚課、誦經等日常法會,詞句為六句,形式簡潔,內容多讚佛、法、僧三寶。
八句讚:
多見於重大法會、禮懺或供佛儀式,詞句為八句,文辭莊嚴,往往結構對仗、意涵宏富,更強調莊嚴與虔敬。
簡言之,六句讚偏向日常、簡潔;
八句讚則偏向隆重、華美,各有其法用與氣氛功能。
而《爐香讚》,就是六句讚的代表性偈文。 原文如下: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然後加上三稱佛菩薩的名稱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就是完整的《爐香讚》。
************** #唱誦香讚的意義:讓心先行一步
我們誦經、拜懺、禮佛,但這一切的開端,都是「啟香」。 在佛教儀軌中,香代表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是清淨的象徵。 當香一點起,不只是讓空氣中散發出芬芳,而是讓心念生出敬意。
唱香讚,就是在提醒我們: 「放下喧囂,提起誠心,法會要開始了。」 這一首短短的《爐香讚》,不只是對佛菩薩的召請,更是對自心的呼喚。
這一刻,不再計較香是什麼木、火是何炭,只要祈願當我以這誠意點燃香火時,裊裊升起的香煙,代表我心中的誠心。 ************** 逐句解析《爐香讚》
A. 爐香乍爇 「爇」者,燃也。 當香剛剛點燃,煙氣輕升,就像剛剛甦醒的心意。
這句話的聲音一出,彷彿我們手中的香火,與宇宙間的清淨氣息同時燃起。 人生就像這一柱香,從「乍爇」那一刻起,便開始了它的修行旅程。
也許我們一生中會有很多開始,但每一次誠心的香火,都是一個最美的開端。
B. 法界蒙熏 裊裊香煙,不是用來薰衣服、熏空氣,而是熏染整個法界。 「法界」是佛教宇宙觀中最宏大的範疇,指一切萬有、一切存在。
當香氣上升,是以心為香,遍滿法界,讓一切有情眾生,都被這清淨之氣所潤澤。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一個人誦經、點香,有何力量?
但這句話告訴我們,誠心所發,不拘遠近,不論貧富,皆可遍熏法界,與諸佛相通。
C. 諸佛 佛,不是單指某一個超越的存在,如上帝、神。
而是指每一個在清淨中,覺悟的存在,都能稱之為「佛」。 當香升起,佛即在前。
佛不是遠方的他者,而是心中的清明。
這句的「諸佛」,是對整個世界的呼喚,也是對自己清淨本性覺醒的呼喚。
D. 海會 「海」者,無邊也;「會」者,聚集也。
佛與佛之間的會聚,像無邊大海的浪花,浩瀚無盡。 在這個法會中,我們並不是孤單的個體,而是如海浪的一滴,參與了整體的法會。
這是一種合一,是大乘佛法所謂的「同入如來大智海中」,「人人皆有佛性」,皆可同會其中。
E. 悉遙聞 即使我們在遙遠的塵世、在喧囂的紅塵中,只要心念清淨,諸佛皆聞。 「悉遙聞」是對我們最大的安慰。
原來,我們哪怕在極遠之地、極微之身,只要發出一絲誠念,佛都會「悉」,都會「聞」。 這句話像是說,佛的耳朵時時都在關注我們,
「佛都有在聽,不在意大聲小聲。」
F. 隨處結祥雲 香煙所到之處,祥雲自成。 祥雲,是福報、是喜氣,更是智慧的象徵。
這一縷香氣,不是空空地上升,而是在虛空中化作善意、吉祥與祝福。 我們常說,想要世界變得更好,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而這「祥雲」正是我們善念之氣的雲端化身。若人人心頭點香,那整個人間,將一片祥和。
G. 誠意方殷 這句是整首香讚的心要。 「誠意」是香的靈魂;「殷」是殷切、迫切。 我們點香,不是為求福報,而是因誠敬、因感恩,願與諸佛相遇、願向內覺醒。
若無誠意,縱有百斤沉香,也只是灰燼一堆。 佛法中最重「發心」,而這一誠心,便是萬德之基。
H. 諸佛現全身 當我們誠意至誠,佛不再只是像、畫、經中的字,而是全身現前。 這是「感應道交」的境界,是心與佛合一的剎那。
所謂「心淨則佛現」,不是佛遠,而是我們的心常常太喧嘩,無法聽見祂的腳步。 當一縷香氣升起,心沉靜下來,佛,就現前了。
I. 南無 「南無」是梵語音譯,意思是皈依、歸敬。 這是佛教的祈禱語,皈依、歸敬。不是祈求賜福,而是將自己最深的信心交出來,向智慧與慈悲歸依。 這兩字短短,卻是修行路上的起點與終點。
從「南無」開始,到「南無」回歸,猶如潮汐之間,靜靜地完成了一場心靈的朝聖。
J. 香雲蓋 香煙如雲,覆蓋如蓋。 「香雲蓋」是佛國世界的天蓋,是極樂淨土中蓮華所現的祥雲。
這也是香的最高象徵,不只是氣味的芬芳,而是能庇佑眾生、遮障災厄的妙雲。 我們所點的這一柱香,也許微弱,但若以誠心供養,亦能成為庇蔭一方的祥蓋。
K. 菩薩摩訶薩 「菩薩」是追求覺悟的人;「摩訶薩」是偉大。合起來就是追求高等覺悟的的大修行者。
最後一句佛號,就是我們皈依、歸敬高等覺悟的的大修行者。 我們所點的香,供佛,供菩薩,也是向所有為自覺覺他而努力的存在致敬。
在現代社會,我們或許看不到如佛桌上一樣服裝打扮的菩薩。
但每一位在病房中守候的護理師、在學校默默教書的老師,都是「現身說法」的菩薩摩訶薩。
**************
結語:從香中起行,在心中圓滿 我們這一生,或許不曾見過經典上描繪的佛菩薩現身;
但我們一定曾在誠心點香時,感受到內心深處某個東西柔軟下來,清明起來。 《爐香讚》不是一首宗教詩而已,而是一條通往覺醒的微光之路。
當我們點香的時候,不只是煙霧升起,而是希望與慈悲在微光中盤旋。 願我們在這香煙裊裊中,記得心的方向,離佛不遠,與慈悲相應。

爐香乍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