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支援收銀!」這句全聯的招牌廣播,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大家對全聯股票的期待。尤其在全聯宣布收購大潤發,正式進軍量販通路後,關於「為什麼全聯不上市」的討論達到了高峰。許多投資人急切地想知道:「如果全聯上市,我一定買爆!」但現實情況或許會讓這些期待落空。那許多投資人也會問在未上市市場中,全聯股票怎麼買?只能說可惜全聯實業股票目前都沒有流出,想買都買不到~
儘管全聯的規模和市場實力不容小覷,林敏雄董事長以及財經專家一致認為,全聯有三個主要原因選擇不上市:
1. 不缺資金:
全聯目前在全台擁有超過1000家分店,年營業額達1600億元,穩健的獲利與現金流讓它不需要從市場募集資金來擴張業務。林敏雄曾直言,「我不缺資金」。全聯通過自有資本支持其擴展與併購計劃,這使得它不必依賴外部資金。
2. 避免經營風險:
林敏雄指出,同業上市後,常會面臨財務槓桿上的風險,尤其是股東期望短期回報,可能推動公司採取激進的擴張策略。全聯秉持「穩紮穩打」的理念,寧可放慢步伐,也不願為了追求資本利得而冒險,選擇穩定發展。
3. 保護控制權:
上市後,企業的股權會分散給外部股東,這可能會讓經營決策受到更多掣肘。全聯的創辦人林敏雄一直強調,他偏向保持對企業的完全控制權,而不是為了資金而迎合資本市場的需求。
如何從全聯的成功中受益?
儘管全聯不上市,投資者仍然有多種方式能夠跟隨全聯的成功,分享其成長的紅利。這不一定非得直接投資於全聯的股票,而是可以利用全聯的「生態圈」來尋找間接的投資機會。
1. 關注全聯的轉投資事業:
例如,全聯入股了華泰商業銀行,這不僅是財務上的布局,還能將其龐大的會員體系與金融服務結合,進一步創造出強大的業務綜效。這樣的投資為全聯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也能讓投資者間接分享全聯的收益。
2. 跟隨全聯的地產開發策略:
全聯的董事長林敏雄本來就有深厚的房地產背景,他創辦的元利建設在地產選址上有獨到的眼光。因此,全聯的店址選擇往往是區域人口與消費潛力的指標,這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房地產投資機會。事實上,「跟著全聯買房」已經成為了許多投資者的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
3. 投資與全聯合作的協力廠商:
另外,投資者還可以選擇投資那些與全聯合作的企業。例如,大樹藥局(6469)就與全聯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在全聯門市附近或內部設有分店,這些企業能夠借助全聯的龐大客流實現業務增長。投資這些企業,無疑是間接分享到全聯帶來的市場優勢。
總結
雖然全聯選擇不上市,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無法從其成長中受益。全聯憑藉其成功的併購策略、穩健的經營模式及強大的會員體系,已經建立起了一個不依賴外部資金支持的零售帝國。對於投資者來說,與其苦等全聯上市,不如尋找那些真正能在資本市場上交易,比如華泰銀行並能跟隨全聯成功步伐的優質企業。
全聯不上市的背後,正是它深思熟慮的選擇,這樣的經營哲學不僅適合全聯,也值得投資者借鑒,讓我們從全聯的「生態圈」中,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