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案
含有「建案」共 1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房產觀測站 Real Estate Observatory
2025/10/15
2025H1全台交易破百件建案剩14個 較去年同期減少9成!
呈個案表現! 新北中和這建案平均每月交易近百件最熱銷 從去年9/19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預售屋買氣迅速降溫,交易量快速下修。近期看到相關數據,預售屋不僅交易量縮,交易破百件的建案也在減少中,如下圖: 為了方便大家,我將分析內容整理成兩個版本: ·QA版:抓重點,想快速了解的人可
#
選擇性信用管制
#
交易
#
建案
1
留言
商業法律護航|陳建至律師
2025/10/13
開工大吉,共築美好未來
參與「南京玉璽」建案的開工典禮,身為法律顧問,從法律規劃、合約協調到動土,一路陪伴客戶見證藍圖實現。本文強調法律顧問在建築專案各階段,包括土地取得、建築合約、施工管理、法規遵循及完工交屋的重要性,確保客戶權益並支持專案順利推進。祝福「南京玉璽」工程圓滿成功。
#
商業法律護航
#
法律顧問
#
法律
12
留言
好好宅在家
2025/09/08
概念發想,在腦海裡一起創造喜歡的居住空間!
裝潢時只能說要什麼風格、喜歡什麼顏色嗎?嘗試一些不一樣的,說不定能激發更獨特的設計火花。
#
設計師日常
#
提案
#
概念設計
67
85
跳鼠飛行日記
2025/09/08
3
斜向玄關好美阿~~~~~
3
Sylvia
發文者
2025/09/08
1
跳鼠飛行日記 倒也不能說很大,室內裝修比起建築量體還是小太多。但可以取其重點放進去延伸表現,就有那個韻味了~
1
那天你抱著酒店小姐說愛我
2025/08/27
建案
家裡附近有好多的建案 都市計畫區早已圍起多年 這兩年積極動工(雖然不曉得前幾年在做什麼) "買股票不如現在買房"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匪夷所思的標語了 平均總價1千多萬,這應該未含利息吧?(若有貸款) 但我連查有沒有利息等相關訊息的動力都沒有 我開始按計算機 平時做基層的工作
#
心情
#
利息
#
都市計畫
1
留言
房產阿信的沙龍
2025/08/14
〈你不知道的建案命名學〉
本文探討建案命名的各種套路,例如自然派、皇室派、出國派、文青派、地標派和情境派,並以幽默的筆觸分析其關鍵字和常見例子,幫助讀者快速識別建案的風格和定位。
含 AI 應用內容
#
建案
#
命名
#
建案名字
喜歡
留言
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
2025/08/10
[高雄場][演講資訊] 高雄中央公園建案分享會
...顯示更多
#
邏輯投資
#
中央公園
#
高雄
32
2
海
2025/08/10
1
哇 還有附餐 比台北場好
1
邏輯投資
發文者
2025/08/10
1
海 人家主場啊XD
1
Amanda的小世界
2025/08/10
職場回憶:我在預售屋的接待中心,展開自己的冒險之旅與成長
作者分享她離開穩定內勤工作,轉職從事預售屋銷售的經歷。文中描述了她工作的點點滴滴,以及在銷售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挫折和成長。最後,她鼓勵大家勇敢追夢,並分享了她的心得體悟。
#
行銷
#
客戶
#
預售屋
49
57
天敏的天空
2025/08/10
8
Amanda真是個勇於挑戰與突破提升自我的人啊!很堅毅呢!👍 業務這工作真的不好掌握(至少對我而言),需要有不放棄不氣餒的心,很佩服從事業務的人. 找到適合自己適性的工作穩定發揮,也是種較有把握與安全的方式.😊
8
Amanda Chu
發文者
2025/08/10
2
天敏的天空 很感謝天敏的支持與留言。🙏💖 我也很感謝天敏像天使般地讚美我、鼓勵我,讓我很感動,我也是很佩服從事業務的人。😍 妳說的太好了,確實要從事適合且適性的工作,在穩定中求發展。👍🤩
2
屋食新鮮記
2025/08/04
中和區預售屋與實價登錄行情走勢分析概況 (2023-2025)
I. 執行摘要 新北市中和區2023年至2025年間預售屋開價行情與實價登錄走勢,並針對2025年預售屋成交量最高的建案進行了解。中和區房市在此期間展現出顯著的成長動能,價格與交易量雙雙上揚,成為新北市房市的焦點區域。 中和區預售屋市場趨勢概覽 2025年預售屋成交
#
社區大樓
#
中和區
#
實價登錄
喜歡
留言
DailyEngineer
2025/08/02
臺南永康區預售建案「建築家INFINITE」:採光好、科技感十足的低戶數住宅
臺南永康區鹽行預售建案「建築家INFINITE」介紹,優點:採光佳、科技配備齊全、生活機能完善、低戶數單純;缺點:市容較老舊、單坪價格偏高、缺乏未來增值潛力、管理費可能較高。適合追求舒適生活、注重科技感與隱私的買家。
#
臺南
#
建案
#
建築
2
留言
No Idea No Play的沙龍
2025/07/14
實價登錄反而助攻預售屋房價上漲?
房屋買賣過程中存在大量資訊不對稱的環節,掌握資訊的一方能夠利用資訊優勢操控價格,讓另一方成為冤大頭,這在二手屋市場尤為明顯。早期發生過不少誇張的案例,例如建商與投資客聯手進行假買賣哄抬價格、房仲提供不實的「附近行情參考價」、親友間進行低於市場行情價格的交易規避稅負等。在當時這種爾虞我詐的環境之下,房
#
實價登錄
#
市場機制
#
房屋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