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香港,從小到大都跟家人一起生活,去過最遠的國家大概是日本。由當初決定到瑞典讀書生活,到真正離開香港只有五個月,整段時間就忙著見盡所有的朋友,交接和處理剩下的工作,和吃遍所有將會掛念的食物。出發前那天才剛整理好行李,下一刻就在趕往機場的路上(拖延症很嚴重)。
🕺🏻😳🤦🏻♀️
初到瑞典時自己租住學校的學生宿舍,和宿友共享廚房和客廳,各自有自己獨立的房間和浴室。一開始的時候很想跟大家都打好關係,盡量營造友善且開朗的形象,打破平常亞洲人都只跟自己的小圈子交流的刻板印象。於是在剛到的另一天早上就主動跟在廚房的女生交談,但畢竟以往都主要用中文和人溝通,英文只在學習時才會用上,她說的整句話我大概只明白20%左右。我用盡畢生所學硬著頭皮回應,同時觀察她的表情,深怕自己像個答非所問的chat bot。到交談尾聲她說要跟我交換電話,把我加到同層住客的聊天室中。我鬆一口氣,感覺自己應該表現得不錯。然後我發現她的手機號碼是用+31開頭,「啊!原來你來自荷蘭(Holland)!」我非常興奮,覺得自己又多了解她一點。「不,我來自Netherlands。」她臉很臭地回應。(後來翻查Holland是荷蘭的其中一個省,而Netherlands則是荷蘭的官方名稱。雖然從前不少人都把這兩個名稱交替使用,但逐漸大家都偏向使用Netherlands,讓大眾的聚焦不再只集中在Holland,而是荷蘭整個國家。)現在回想起當時她大概已經跟我說過她來自Netherlands,但因為語速太快,加上我很緊張,最主要是我不知道Netherlands等同於荷蘭(井底之蛙又準備不足),所以就胡亂回應了她關於自己國家的對話。碰巧同層有幾個女生都來自荷蘭,我的形象建立計劃從一開始就受到挫折。
🥘👩🏻🍳🫢
這位荷蘭女生應該是全層最外向的人,常會在廚房看到她跟住在附近的荷蘭朋友們一起吃飯。她們吃飯的時間跟我吃飯的時間常常撞上,當時沒想太多,跟她們打個招呼後就在廚房煮飯。我通常會煎豬扒,也會煮肉餅或煙肉等簡單的肉類,配飯或乾麵來吃。看到她們整頓飯就只吃生的蔬菜,就真的拿著一條胡蘿蔔,沒有去皮直接啃,不夠飽的話就吃鷹嘴豆泥。或是煮一大鍋意粉,加入她們能找到的便宜的蔬菜(我看過青瓜和生菜)和整罐意粉醬拌著吃。那時我覺得自己廚藝實在不錯(從沒自己煮過飯的迷之自信),食物的香氣應該令她們很羨慕。現在回想起她們應該只覺得整個廚房都充滿著油煙味,夾雜肉的臭味(普遍歐洲大學學生都是vegan/vegetarian),整個感覺Chinese得不能再Chinese(大部分歐洲人都不知道香港和台灣的歷史,對香港的理解就是在中國的一個小城市)。
🤨🤯🏃🏻♀️
到我決定放棄形象建立做回自己(其實一開始就應該忠於自己的性格)是在開學大概一個月後的晚上。那天我如常在廚房煮飯,當時在廚房吃飯的還有在同層住的一個英國男生和荷蘭女生(稱為A),和一個在附近住的荷蘭女生(簡稱B)。他們平常也會跟我剛到就冒犯了的那個荷蘭女生一同煮飯,所以即使當晚她不在我也不覺得奇怪。因飯桌還有空位,我簡單詢問他們後便坐下來了一同吃飯。他們有的沒的傾談著,英國男生和B之間的氣氛有點噯昧。但我聽說過英國男生原本就有女朋友,所以當時沒有太在意。直到B說她飯後會到英國男生房間一起看電影,問大家要不要一起去。在我正思考如何回應期間,A立即就拒絕了,甚至沒有說什麼很忙要趕功課之類的藉口。這種直接拒絕邀請的方式在歐洲很不常見。記得那刻我眼睛睜得很大,腦部超速地運算,心想自己選了個最錯的時機來嘗試跟大家混熟一點。這時她說要回房間了,說完就起身收拾茶杯回房,不到一分鐘她就離開了現場。同場人的目光轉向我,我笑笑說我還有功課要趕沒辦法(明明十分鐘前還悠閑地坐下吃飯),同時把碗內剩下的大半個乾麵一口吞下,起身收拾碗筷。背向他們清洗碗盤期間能聽到他們小聲地在對方耳邊說話,伴隨著一點點令人尷尬的沉默,還有親吻時嘴唇互相碰觸的聲音(其實或許是吃飽抹嘴的聲音)。我按壓住想看過去的衝動,視線永遠只停留在眼前的一點,用這生最快的速度洗碗。或許他們認為我一直都沒發現,或是忍不住了,決定大膽一點,站起身來在我身旁清洗他們的碗碟。於是我近距離聽到那些溫柔又挑逗的話語,無可避免地看到男生假裝要在女生頭上的櫃中拿東西而緊貼她的後背,還有女生偷偷摸男生的屁股,彷彿下一秒他們就會決定直接在廚房開始運動。我心裡不斷吶喊著要他們再等等,再過幾分鐘我就會離開,同時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跟平常一樣在清理廚房,還有告訴自己要冷靜,不然我臉紅被發現的話會令場面很尷尬。到我終於收好碗碟的那一刻我頭也不回地走出廚房,臨離開的一下還裝作輕鬆地說希望他們好好享受電影。從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真的不擅長社交。這種場面,一次就夠了。
👯♀️🌿🇸🇪
雖然剛到瑞典時好像總是碰壁,但其實我跟這些宿友們也有快樂的回憶,在學校和工作中也認識了不少很好的朋友。在剛出國時總會很在意自己的英文說得是否地道,但其實無論是瑞典人,或是以英文為母語的人,只要互相理解,否則他們根本不會在意你的口音和英文語法。甚至有時候,他們自己講話也隨興得很,想到什麼說什麼。在瑞典生活四年後,我漸漸地學會放鬆,不再勉強自己去迎合或扮演外向的人,而是用自己的步調融入這裡的生活。只要把步調慢下來,就會發現瑞典這個地方很有魅力,蠻適合像我這樣的I人慢慢地嘗試享受生活。

冬天時的學生宿舍。每次走那個小斜坡都會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