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東港的阿映每天都會在自家門口清洗一桶又一桶的塑膠袋,那些塑膠袋有的是裝櫻花蝦、有的裝魚卵、有的裝烏魚子,沒有馬上洗起來,隔天就會長蟲發臭。有時候洗到裝香菇、杏鮑菇或是花生那類乾貨的袋子就相對輕鬆一些。阿映一邊處理塑膠袋,一邊顧孫,孫女五歲,孫子兩歲多,圍著阿映幫倒忙。
阿映去環保站做資源回收,那裡的志工對她關懷備至,不停噓寒問暖,阿映感受諸多關懷漸漸敞開心門,想孫子的時間越來越少,臉上也開始有笑容,終於能吃能喝能睡了。一年後,阿映走出憂鬱,也在淨化環境過程中,一併淨化了自己的心,能夠站在媳婦的立場思考阿嬤再怎麼愛孫子畢竟有限,孫子再大一點,阿嬤就老了,會愛得力不從心,爸爸再愛也不如媽媽周全,孩子跟著媽媽是對的。阿映說,「我很感謝無緣媳婦把孩子帶走,給他們全然的母愛,我也才能成就後來的志工人生。」
幾年前,小兒子結婚,又給這個家庭帶來新生命,阿映企求的嬤孫之樂重返她的生命中。不同的是,阿映不再繞孫轉,而是帶他們一起撿回收洗塑膠袋,這一份幸福,阿映等了若干年。老智者說,凡夫俗子浸淫在貪瞋癡慢疑的五毒窟中想不開、放不下,把痛苦一件一件蒐集起來為難自己、困住自己,有福氣的人早早遇到善知識得到救贖,無福緣的人就把自己困在地窖一輩子,困到天荒地老,該盡的責任、該執行的任務一樣都沒做到,自己痛苦,也連累身邊的人。
與家人的緣份有長有短,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安排,強求是執著、貪求是癡迷,放乎自然,把握時間做好事,好的因緣自然回頭來找。就像阿映,放手之後全心做志工,好事多磨,老天爺後來的安排也沒有讓她失望,反而讓她更加清淨,把世事看得更透徹,明白人要行善積德才會有好的因緣來相遇。
#最好的安排
#因緣
#淨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