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旅行的遊記分享到第四篇啦!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這個系列呢?從美食到美景,再聊到生活在蘭嶼島上的生物們,這一次,要來分享的是前面沒提到、但我很想講的內容,姑且稱它為「雜談篇」吧!
還沒看過前面三則文章?可以先點這裡來看看~
【蘭嶼旅遊01】來到蘭嶼吃什麼?飛魚卵香腸、林投果汁、飛魚炒飯等美食體驗分享【蘭嶼旅遊02】青青草原、五孔洞、野銀冷泉!帶你看蘭嶼山海奇岩
【蘭嶼旅遊03】看過蘭嶼豬逛大街嗎?山羊、海蛇、各種動植物的奇遇記
在蘭嶼遇到最「幸運」的事?
雖然這次旅行只去蘭嶼三天兩夜,但卻超級幸運,遇到了花錢也買不到的體驗——停水!
我永遠忘不了那天,我們正好從海邊潛水完回到民宿,打算簡單沖洗一下,進到浴室卻發現一滴水也沒有。沒有颱風、沒有旱災、沒有任何預兆,水龍頭就是沒水。
找了民宿老闆詢問,老闆也摸不著頭緒,嘴上嘀咕著「星期六不知道找不找得到人」,就忙著去討救兵。搞了半天,整個蘭嶼六個村庄,就野銀部落沒水,貌似是村落水源頭的設備出了點狀況。
後來聽民宿老闆娘說,雖然有水了,但因為民宿位於村尾,需要先讓村頭居民儲水,請我們等到晚上再用水。當下的情況其實有點荒謬到好笑,一群泡過海水的人,因為無水沖洗,只能拖著黏踢踢的身體,從泳裝換回原本的衣服,像在醃肉一樣等待水源恢復的時刻。
更好笑的是,當天晚上預定要在民宿門口烤肉,卻沒有水可以清洗食材跟碗盤,只能往樂觀的角度去思考,啊反正「垃圾吃,垃圾大」,一切都交給身體的免疫系統處理!民宿老闆甚至推薦我們可以去野銀冷泉洗澡,他說他們小時候都在那邊洗澡呢!我心中一度動搖,但一想到冷泉那股冰涼的山泉水就覺得好冷,立刻打消了念頭。

在民宿烤肉時,被鄰居家狗狗盯上
也因為這場「停水體驗」,讓我深刻體會蘭嶼人在遇到磨難時,為什麼可以保持淡定的原因。因為別無選擇,於是就只能坦然接受,與其抱怨沒水可用,不如樂觀地去享受過程、找些樂子,有點像是這樣的感覺吧。
那麼,蘭嶼低放貯存場也是嗎?
你知道蘭嶼有座用來存放「低放射性核廢料」的貯存場嗎?

蘭嶼低放貯存場,是臺灣唯一的專門核廢料貯存場
一直以來,我對「蘭嶼低放貯存場」只有非常淺的認識,基本上就是只聽過名字,但一點都沒有概念。實際踏上蘭嶼,行經蘭嶼低放貯存場,才知道這片貯存場佔地很大,它位於蘭嶼的東南端,5 公里內無人居住,內含 23 座貯存壕溝,用於貯存來自全國各界的低放射性廢棄物,目前場內存放 100,277 桶低放射性廢棄物固化桶。這裡是臺灣唯一的專門核廢料貯存場,從民國 71 年開始接收低放射性廢棄物,直到民國 85 年貯滿即不再運入。
明明蘭嶼沒有核電廠,為什麼會建造低放貯存場?原來當初蘭嶼低放貯存場只是規劃作為核廢料的中繼站,最終要將核廢料載往菲律賓海進行海拋作業。然而民國 80 年時,國際社會開始禁止核廢料海拋,這些核廢料只好繼續留在蘭嶼。
那麼,當地人知情嗎?
根據「核廢料蘭嶼貯存場設置真相調查報告書」內容指出,「民國 65 年 3 月 9 日,國際環境科學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函送交通部觀光局,蘭嶼『國家放射性固體廢料貯存場』實地探勘報告,建議原能會對儲存廢料一事嚴格保密,以避免一般民眾產生不必要之懼怕心理,而影響當地觀光。」,也就是說,當時政府並沒有告知蘭嶼人要建造低放貯存場,在興建過程中,當地人也僅口耳流傳是要蓋「工廠」,還以為能增加工作機會,等到知情之後,卻礙於威權體制之下,想反對也反對不了。
如今 43 年過去了,早已超過原定 40 年的存放期限,這些低放射性核廢料卻還不知該何去何從。雖然我不清楚當地蘭嶼人是怎麼想的,但對於來到蘭嶼觀光、並愛上這片自然之美的我來說,看著「蘭嶼低放貯存場」,我幾乎能感受到那股無可奈何、無處宣洩的悲憤情緒,壟罩在蘭嶼的最南端。
即使是貨輪,也擋不住海的力量
就在蘭嶼低放貯存場附近的海域,我們看見了大自然不容小覷的威力,一艘大型貨輪擱淺在海上,船身寫著「BLUE LAGOON」,一查之下,原來這艘貨輪是受到去年 10 月山陀兒颱風影響,因此擱淺於此的外國貨輪。

擱淺於蘭嶼低放貯存場附近海域的外國貨輪
那畫面相當令人震撼,一艘貨輪擱淺於海岸,遠眺貨輪像艘玩具船似的,然而你卻可以看見站在上頭忙於拆卸工程的人影,有如螞蟻般渺小。這艘船從擱淺以來,已超過半年時間,儘管人們為了降低海洋汙染風險,除了加緊腳步進行移除,也同時進行周遭海域水質及生態調查,然而船體卻還是大到好像拆不完一樣。

船身寫著「BLUE LAGOON」的大型貨輪
有時候我不禁想著,人雖然很有能耐的造出了船、能夠航行於海上,但卻又脆弱地輕易就被風浪打翻。在大自然之下,人其實沒有那麼厲害。
蘭嶼資源回收車的主題曲,唱的是族語!
人的力量或許比不上天地,然而創作能力卻相當優秀。
第一次看到蘭嶼垃圾車與資源回收車行經民宿門口時,所有人都被它們的音樂給吸住了。
同樣是「少女的祈禱」,蘭嶼垃圾車的音樂版本已更新成「新輕音版少女的祈禱」,更加空靈且帶有和弦的音樂,聽了就有種心情愉快的感覺。
更加特別的是,蘭嶼的資源回收車竟有屬於自己的主題曲!
查了資料才得知,原來這首蘭嶼回收車的音樂〈環保一起來〉,竟然是蘭嶼椰油國小顏子矞老師作詞作曲,並由獲獎無數的「小飛魚文化展演隊」孩子們演唱而成。在新聞報導影片中顏老師談到他的創作理念,原本蘭嶼回收車也是跟臺灣本島同樣使用〈酒矸倘賣無〉,在超過八成居民皆為雅美族的蘭嶼,卻播放台語歌有點奇怪,便促成了這首以雅美族語為主的〈環保一起來〉。
充滿活力的孩童歌聲,唱著「一起動手來讓蘭嶼變乾淨」的族語,簡單的歌詞與朗朗上口的旋律,聽著就感覺好可愛,也非常符合蘭嶼的文化,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回收車主題曲!
顏子矞老師與「小飛魚文化展演隊」的故事,甚至還曾經翻拍成電影《只有大海知道》呢!這麼特別的蘭嶼故事,有機會也想把電影找出來欣賞看看。
最後來分享,在蘭嶼買了哪些紀念品!
逛了兩三次的紀念品店,看著精美的拼板舟吊飾、貓頭鷹飾品等,都沒有買下任何東西,卻在東清部落的小夜市裡忍不住掏錢了!
首先分享的是蘭嶼三姊妹工作室的小米編織吊飾!攤位上售有多款編織提袋、有著雅美族圖騰的串珠掛飾,然而其中最吸引我們的,是這款中間有小米種子的樣式。攤位老闆娘向我們介紹,瓶中的小米是去年採收的,吊飾上方的編織設計成可開啟瓶塞,當你需要祈福的時候,就能打塞瓶塞、用手抓一小把小米出來撒。
當然我是捨不得拿來撒啦,撒了可就沒有了耶!
再來要分享的這件紀念品,我真的超喜歡的,但也真的超貴的,下手之前還猶豫了一下子,但因為真的太喜歡上面的圖案,眼睛閉著就把錢給人家了!這是一款印有飛魚圖案、蘭嶼圖騰的手染掛布,也是在東清部落夜市的攤子上買的,根據攤主的介紹,因為每一張都是手染,即使是相同圖案,染出來也有不同的效果,可說是獨一無二。但也因為是手染布,碰水就會讓顏料糊掉,特別叮嚀不可水洗。
唉呀,是不是真的超美的,仔細想想也是很值得吧!我已經想好要把它掛在哪一面牆上,每當看見它,就會想起蘭嶼的風景呢。
最後要來分享的這款紀念品,是準備離開蘭嶼前,命運般的邂逅!因為距離開船還有一點時間,經過港口附近的「時空騎士的瘋狂藝術」攤位時,原本抱持著「看看就好」的心情,上前欣賞了一番。沒想到,他們的作品比我預期的還要更吸引人!攤位上除了有各式珠寶飾品創作,還有火漆印章的系列作品,原本是有開放體驗 DIY 的,正好老闆娘臨時有事要提早收攤,我們頓時成為當日的最後一組客人。
我對他們的火漆印章作品特別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圖案設計都是以蘭嶼為主題的創作,如飛魚、貓頭鷹、山羊、拼板舟等元素,一方面則是喜歡火漆調色帶給人的一種魔幻感受,更重要的是,產品皆是非常實用的東西,包括書籤、項鍊、吊飾、髮簪,我一度想要選購髮簪,因為真的好美,但說實在我其實不會用髮簪盤髮,最後才選了金色羽毛書籤來搭配如有魔法般夢幻的貓頭鷹火漆印章。
是不是很美呢!除了火漆印章以外,他們的各種飾品也都相當有特色,來到蘭嶼如果有逛到他們的攤位,請一定要靠過去看看!
小結
蘭嶼就像一座魔法島嶼,像一處世外桃源,存在著許許多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好,居住著樂天又單純的原住民族,卻曾經沾染著外人的惡意欺騙,留下無可奈何的傷痕。當我踏進這一片陌生土地,進而認識了土地的故事,才發現臺灣的歷史無所不在,無法忽視,也不容忽視。
離島的美麗與不便成正比存在,即使如此,那些不便依然是旅程體驗的一部分,因為那就是這個地方原本的樣子。儘管紀念品價格不斐,但正因為喜歡所以更要支持,才能讓創作者有動力再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蘭嶼旅遊的探索之旅,大致上告一段落,尚未經歷過的景點與體驗,就留著下一次旅程再去探秘吧!下一篇,也是蘭嶼旅遊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將彙整蘭嶼旅遊過後的感想總結,做為這場旅行的收尾。
你對這篇文章,最有感觸的部分是什麼呢?歡迎留言告訴我!
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 + 愛心 + 留言❤️
💟小額支持我持續創作好文章~請我喝一杯珍奶🧋
💟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 Instagram / Threads,看我分享生活!
💟訂閱【茶水間|陪你跨職場旅人生】,看 10 位職人專欄文章
延伸閱讀
🟧旅行小筆記:走進神祕的靈媒世界!「靈媒與她們的產地」屏東縣靈媒文化特展
🟧書影輕鬆讀:2025必看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觀後感:臺灣人民主之路的故事!
🟧職場下午茶:想靠自學轉職設計師?這 3 大步驟讓你少走彎路!
🟧設計實驗室:設計新手必學!用圓形、方形、三角形幾何圖樣,打造多元圖卡背景
🟧邊境隨筆:你可能沒聽過的 5 個臺灣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