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帶大家探索蘭嶼的山海美景,有好多朋友都表示很喜歡蘭嶼如詩如畫的風景,老實說,親眼看到會比照片漂亮 10 倍哦!
【蘭嶼遊記 01】來到蘭嶼吃什麼?飛魚卵香腸、林投果汁、飛魚炒飯!
【蘭嶼遊記 02】難以忘懷的風景!陡峭山脈、湛藍大海、奇形岩石與原民文化
路上隨機出沒的小動物們
不管是走在路上、騎著機車,有非常高的機率,你會在路上看見山羊!
山羊會成群結隊的出現在路上,讓人不禁懷疑附近是不是有山羊 NPC 的生成點,其實這些羊咩咩是有人養的啦!只是他們會把羊羊們放出來散步吃草,不管是在部落裡、山頂上、岩石堆,山羊都會以超強的腳力,站在崎嶇的山壁上,悠悠哉哉地吃著草。
只不過,山羊可不會禮讓你!當騎車在蘭嶼街道上,可要多加留意路況,小心山羊出沒,要是不小心撞上羊群,不只要向羊主人賠錢,自己還可能摔車受傷呢!
除了隨機出沒的山羊之外,蘭嶼街道上還有一種動物也很常逛大街,那就是蘭嶼豬!我第一次看見豬豬逛大街的時候,興奮地不得了,雖然有看過豬走路,但是沒看過這麼自由的豬!
查了一下蘭嶼豬,才知道這是一種小體型的小耳豬種,具有耳朵小、毛質短而黑的特徵,是有著古老基因的本土豬種。隨著島上的開發,引進進口商用豬種,小耳豬一度近乎消失,直到 1980 年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投入保留本土小耳豬種基因計畫,開啟 40 多年的保種任務,才得以復育本土小耳豬。

夜晚出來找東西吃的蘭嶼豬
民宿的附近,正好就是居民飼養蘭嶼豬的豬圈,晚餐時間,民宿女主人切了盤西瓜請大夥兒品嚐,並示意要我們將吃剩的西瓜皮,往路上隨手一扔就好。
「沒關係,豬會來吃」她這麼說。
而當我們清晨時坐在民宿前庭,等待欣賞日出的時候,真的看見黑色豬仔徐徐走出豬圈,在路邊歡喜地吃著西瓜皮,我忍不住拿出手機,小心翼翼不被豬豬發現的情況下,捕捉牠的身影。

清晨出現來吃西瓜皮的豬豬
夜晚的潮間帶探秘
如果你不知道來到蘭嶼要怎麼玩,民宿可以代訂預約導覽行程,當時我們在潮間帶與夜觀角鴞間游移不定,因為時間幾乎是重疊的,無法兩項都體驗,最後選擇了潮間帶的生態導覽。
說起來,這場夜晚的潮間帶之旅,其實也挺奇幻的。由當地人擔任導覽員,帶領我們前往潮間帶的觀察地點。我們從野銀部落一路往南騎,在環島公路某處懸崖邊停下來,沿著路邊的紐澤西護欄停好機車,在護欄的缺口處,導覽員大哥示意我們往下走。
要不是有人帶,我真的不知道那裏有路可以走!原來,在公路斷崖旁邊,有個一條小小的階梯,因為沒有扶手,右手邊就是高達兩三層樓的斷崖,我們每個人都扶著牆壁戰戰兢兢的緩步往下。我個人是覺得沒人帶就不要下去啦,感覺實在太危險了,畢竟我們不像山羊,哈哈!
由於退潮的關係,我們在下了樓梯之後,還走了好一段路才來到潮間帶。這裡的地形是一條一條的礁岩,漲潮的時候,海水會填滿這裡的所有孔隙,退潮之後,則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小池塘。
此時,導覽員大哥要我們停下來等他,然後他就一溜煙的跑到海邊去抓海洋生物,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手裡竟抓了一條海蛇!

導覽員大哥徒手抓海蛇,讓大家拍照
「要小心哦,這條有毒。」大哥用著超級平靜的語氣介紹海蛇,欸不是,有毒的海蛇,你這樣抓牠真的沒問題嗎?心裡吐槽歸吐槽,但手機還是忍不住拍照記錄下海蛇的長相。藍黑相間的海蛇,不得不說看起來非常酷,當大夥兒都觀察一番,大哥將海蛇往水坑裡一丟,那蛇就十分驚慌的往大海游去。想必海蛇的心中也是超級驚恐。

回到海裡的海蛇,快速的溜走了
介紹完海蛇,導覽員大哥又跑到海裡去捕抓小動物,這次他撈回了相當多種類的海洋生物,有非常多種的魚類跟螃蟹,這段因為人太多擠不進去,我就沒拍到照片了,只記得大哥又抓了一條背鰭有毒的魚,並且向我們展示那條魚的背鰭。
夜間的潮間帶行程,老實說最讓我驚訝的不是這些海中動物,而是導覽員大哥居然有辦法徒手抓來這麼多種動物,並且一一向我們介紹。雖然因為口音的關係,我大部分聽不太懂魚蝦螃蟹們的名字,然而能夠在夜晚憑著微薄的燈源,在潮間帶裡尋寶,還是相當有意思的體驗。
要是下次再訪蘭嶼,我絕對要去體驗夜觀角鴞!據說蘭嶼角鴞是蘭嶼特有種生物,棲息於蘭嶼的森林之中,早期因為經常出沒於墓園,被當地居民視為不吉祥的動物。因為蘭嶼角鴞為夜行性動物,為了不干涉動物生態,想要夜觀角鴞,就要有導覽員帶領才行。
除了上述提到的動物之外,蘭嶼還有許多珍稀的小動物,如珠光鳳蝶、球背象鼻蟲、光澤蝸牛、蘭嶼筒胸竹節蟲等等,根本就是愛好自然生態者的探索天堂。
蘭嶼植物知多少
蘭嶼島上除了稀奇小動物特別多,稀奇的植物也異常多元哩!根據蘭嶼鄉公所網站指出,因為蘭嶼位在歐亞大陸及菲律賓群島兩大生物體系交接處,是臺灣與菲律賓植物的大熔爐,八百餘種植物中就包含了 25 種蘭嶼特有種,根本就是植物愛好者的絕佳秘境。
島上隨處可見的林投樹,不只是常用於防風的植物,也是蘭嶼居民的好夥伴,不僅可用富含纖維的樹皮來製成釣線、曬飛魚或綁小米的繩子,有如鳳梨般的林投果更是在地小朋友的零嘴。
而在蘭嶼文化中舉足輕重的蘭嶼芋頭,則和臺灣芋頭截然不同。作為當地主食,不僅口感更為扎實,還有著漂亮的粉紫色,光是水芋就有 12 種,旱芋則有 9 種之多。不知道每一種品種的蘭嶼芋頭,其長相與味道又是如何呢?真是令人好奇啊!

蘭嶼芋頭品種多,光是水芋就有12種
這次在蘭嶼的旅程,雖然錯過了百合花開的季節,然而在海邊的草叢間探索時,沒想到竟無意間捕捉到了百合花的果實!一根又一根長長的圓柱體,比其他植物高出一個頭,當下原本以為是什麼奇怪的花朵,後來想想,長得跟百合花很像啊!雖然有看見花謝之後的果實,但我還是很想親眼見識百合花海就是了。

沒看到百合花海,卻意外找到百合花的果實
除了找到百合花的果實,我還找到了有如微小版蘭花的濱豇豆,有著約 3-4 公分大小的黃色蝶形小花,是一種常見於濱海地區、用來防風固沙的植物,。

海濱植物濱豇豆,開起小小的蝶形黃花
其實我一直有個念想,想著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蘭嶼看見蘭花,據說蘭嶼過去其實叫做「紅頭嶼」,1947 年因為來自此地的蘭花揚名國際,而得「蘭嶼」之名。島上多達 65 種蘭花,然而卻因棲地破壞、人類過度濫採販賣,導致島上的野生蘭花逐漸消失,也許要挺進深山之中,才有機會再見蘭花。
有趣的是,我在搜尋資料時發現,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自 2018 年 5 月起,與臺灣電力公司核能後端營運處合作,挑選蘭嶼特產並瀕臨絕種的四種蘭花(蘭嶼白芨、紅花石斛、管唇蘭、雅美萬代蘭)作為優先復育名單,想盡辦法將蘭嶼蘭花再帶回蘭嶼。從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的網站中得知,截至 114 年已完成 4 種蘭花種源蒐集、培育超過 5,400 株幼苗,並透過與臺電、當地學校合作,將幼苗引回原棲地,計畫持續推進中。真的非常感謝他們的努力與付出,也許有朝一日的未來,我們將能再次看見長滿了美麗蘭花的蘭嶼。
小結
還記得我們從蘭嶼美食、蘭嶼絕美的山海風景,一路聊到島上多元又珍貴的動植物們,除了跟大家分享我這次蘭嶼遊記的豐富照片之外,在搜尋資料撰寫文章的過程中,我也同時學習到了好多有關蘭嶼的事。原來蘭嶼有著這麼多的特有種動物、昆蟲,以及數不清的稀有植物和花朵,在這趟三天兩夜的行程裡,實在沒辦法認識到這麼多的事物。
然而,只要我們開始意識到這件事,知道自然環境中原來隱藏著這麼多種類、且相當獨特的生物,就能更加的去珍惜、去愛這片山林。
期盼有朝一日我能用自己的雙眼與相機,親自去見識跟紀錄這些美麗的生物,不管是蘭嶼角鴞、珠光鳳蝶,還是蘭嶼島上任何一種蘭花,期待有那麼一天,然後我再將那些經歷寫成文字,分享給追蹤我的好朋友們。
下一回的蘭嶼遊記,將要分享蘭嶼旅途中的一些雜談瑣事,還會分享我們採買的紀念品們哦,敬請期待!
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 + 愛心 + 留言❤️
💟小額支持我持續創作好文章~請我喝一杯珍奶🧋
💟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 Instagram / Threads,看我分享生活!
💟訂閱【茶水間|陪你跨職場旅人生】,看 10 位職人專欄文章
延伸閱讀
🟧旅行小筆記:走吧,開箱百年水場!揭開屏東水道水源地的神祕面紗
🟧書影輕鬆讀:讓《臺灣族群史解謎》打破迷思,帶你認識臺灣族群間的故事
🟧職場下午茶:找不到人生方向?3 提問,協助你探索自我
🟧設計實驗室:輕鬆學會三分法排版設計!新手也能做的設計技巧
🟧邊境隨筆:網紋洋香瓜 採果樂!屏東高樹鄉 泰鶴農場體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