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見的國定假期與國際性的紀念日,你知道臺灣有這些只紀念、不放假的「紀念日」嗎?
前幾天我無意間發現了「解嚴紀念日」,想說怎麼好像從沒聽說過這個日子,也很少有人在討論,7/15 當天在 Threads 上發布了一則有關「解嚴紀念日」的串文,沒想到竟引來 7 萬多次瀏覽,也因此趁著這個機會,想來做一則關於臺灣紀念日的文章。
撇除較常聽過的、各項職業的紀念日,以及一些紀念中國古人的紀念日,以下我精選了 5 個有點冷門、但又有點意思的紀念日,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你可能沒聽過的臺灣紀念日
📆3月14日 反侵略日
也許是商業渲染的關係,3/14 在多數人眼中屬於「白色情人節」,是源自日本男生回禮給女生的日子。3/14 同時也是「圓周率日」,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了紀念圓周率 π,在 1988 年將 3/14 訂為圓周率日 (π-Day)。
然而,你可聽說過 3/14 是臺灣的「反侵略日」嗎?
「反侵略日」的設立,源自於 2005 年 3 月 14 日中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談及「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等內容。陳水扁政府為了凸顯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對臺灣國家安全的威脅,於 2006 年 3 月 8 日將每年 3 月 14 日定為「反侵略日」,提醒臺灣人民正視中國併吞臺灣的企圖。
這個看似重要的紀念日,卻似乎從來沒有辦過一場以它為主題的活動,就這麼靜悄悄的躺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之中,自設立以來已經 19 年,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臺灣人知道它的存在呢?
📆4月7日 言論自由日
行政院於民國 105 年 12 月 19 日核定 4 月 7 日為「言論自由日」,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紀念日呢?在現今這個社會裡,言論自由是再平凡不過的事,然而在 36 年前,卻曾有人因為提倡言論自由而殉道,那個人就是——鄭南榕。
民國 76 年 7 月 15 日宣布解嚴,雖然開放了黨禁、報禁,然而卻因為《中華民國刑法》第100條「內亂罪」與《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款持續實施,以文字或語言均能成立內亂罪,顯現當時並未實現真正的言論自由。
《中華民國刑法》第100條:「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預備犯或陰謀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懲治叛亂條例》:「凡是犯下刑法第一○○條第一項(普通內亂罪)、第一○一條第一項(暴動內亂罪)、第一○三條第一項(通謀開戰罪)、第一○四條第一項(通謀喪失領域罪)四類罪行者,均處以死刑」
那麼,鄭南榕發生了什麼事?黨外政論雜誌《自由時代周刊》創辦人鄭南榕,民國 77 年 12 月 10 日在雜誌登載了「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翌年遭法院傳喚,為堅持言論自由,鄭南榕先生拒捕並將自己關在總編輯室裡,就在民國 78 年 4 月 7 日警方發動攻堅行動時,鄭南榕先生自焚殉道。
因為鄭南榕先生的犧牲,促成了日後言論自由的改革之路,民國 81 年 5 月修正刑法 100 條、廢止懲治叛亂條例,才保障了臺灣人的言論自由。也是因為這樣,才將言論自由日訂在每年 4 月 7 日。
📆7月15日 解嚴紀念日
剛剛有人提到解嚴嗎?臺灣省從民國 38 年 (1949) 5 月 20 日起實施戒嚴,一直到民國 76 年 (1987) 7 月 15 日零時起解嚴,臺灣經歷了長達 38 年又 56 天的戒嚴時期,僅次於敘利亞的 48 年。
你能想像嗎?長達 38 年 56 天的日子,禁忌無所不在,不得集會、結社、遊行,管制言論、書籍,連唱歌都要小心翼翼,稍有與當局不同的聲音,可能就會被捕、甚至喪命。
因此,為了紀念解除戒嚴、臺灣走向更自由民主的時代,在民國 96 年 (2007) 也就是解嚴 20 週年時,將 7 月 15 日訂為解嚴紀念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終將迎來歷史性的一刻,也就是解除戒嚴後自由民主的日子,將在 2025 年 9 月 9 日超過戒嚴的 38 年又 56 天!當我得知這件事時,心中充滿了衝擊與感動,衝擊的是原來臺灣的民主時代竟然還未滿 40 年,這是誕生在自由世界的我所無法想像的事;而感動的部分則是,有種「總算走到今天」的暢快感,深刻感覺到,臺灣不能走回頭路,必須持續向前邁進,走上更加明亮的未來。
📆9月21日 國家防災日
相信很多臺灣人每年在過 9 月 21 日時,心中仍對於 26 年前的那場天災感到餘悸猶存。
民國 88 年 (1999) 9 月 21 日,發生了一場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深度 8 公里、芮氏規模 7.3 的大地震,造成 2,415 人罹難、29 人失蹤、11,305 人受傷,以及 51,711 棟房屋全倒、53,768 棟房屋半倒的重大災情。同時,九二一地震至今為止仍是臺灣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
雖然我家距離震央南投很遠,當時年僅 5 歲的我卻對 921 大地震很有印象,讓即使住在平房的我們依然從夢中驚醒。我甚至記得爸媽當時討論著是否該把鐵捲門打開便於逃生,還是關上讓房屋更加穩固。
歷經如此嚴重的災難,時至今日,震央仍可見地震帶來的「傷痕」,未來又該如何應對這樣的災害?隔年,民國 89 年 (2000) 行政院即頒定每年 9 月 21 日為「災害防救日」,並於民國 91 年 (2002) 更名為「國家防災日」,定期舉辦地震災害狀況推演、推廣地震避難知識,為的就是要加強國人的防災能力,減少悲劇的發生。
📆10月24日 臺灣聯合國日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紀念日,也是相當奇妙的日子。明明臺灣已經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之一,為什麼還有「聯合國日」呢?
故事要回到聯合國成立的年代,1948 年由聯合國大會宣布設立每年 10 月 24 日為「聯合國日」,以紀念聯合國憲章生效三周年。當時的中華民國還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理所當然地也將 10 月 24 日訂為國定紀念日。
然而好景不常,民國 60 年 (1971) 聯合國大會 2758 號決議後,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中的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儘管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當時並未將「聯合國日」從紀念日中取消,一直到民國 71 年修正〈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才將「聯合國日」從中移除。
那麼,現今的「臺灣聯合國日」又是怎麼來的?多年以來,臺灣持續不斷的嘗試爭取重返聯合國,卻未獲得成效。民國 96 年 (2007) ,政府再次修訂〈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將 10 月 24 日訂為「臺灣聯合國日」,一方面除了要彰顯聯合國排除臺灣一舉,違反了成立宗旨和會員普遍化原則,另一方面則是要作為臺灣持續爭取加入聯合國的決心。
作為一個曾經是會員國、如今卻不被聯合國承認的國家,這個紀念日真是耐人尋味啊!
小結
你過去曾經聽說過這些紀念日嗎?這次介紹的五個臺灣紀念日,我自己都是第一次知道,覺得應該也很多人像我一樣沒有聽過,就想分享給大家!
儘管這些紀念日都很冷門,也鮮少有人討論它們,我卻認為它們相當重要!不只是用來紀念一場事件,更是以每年一次的方式,喚醒人們對於這件事的信念,並持續將此意念傳承下去。不管是提醒國人防災意識、提點言論自由的重要性、紀念解除戒嚴的民主時代來臨,甚至是凸顯臺灣加入聯合國的決心與毅力,這些都是相當值得被記住的事情!
📣看完這五個臺灣紀念日,一起來聊聊:
- 五個紀念日之中,你最有感觸的是?
- 臺灣還有哪些特別日子,你覺得很有意思?
- 如果是你,你想為臺灣新增什麼紀念日?
- 有哪些現存的紀念日,你覺得應該廢除或修改?
歡迎留言跟我分享!
喜歡我的文章,請追蹤 + 愛心 + 留言❤️
💟小額投幣,支持我的創作~請我喝一杯珍奶🧋
💟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 Instagram / Threads,看我分享生活!
💟訂閱【茶水間|陪你跨職場旅人生】,看 10 位職人專欄文章
延伸閱讀
🟧旅行小筆記:看過蘭嶼豬逛大街嗎?山羊、海蛇、各種動植物的奇遇記
🟧書影輕鬆讀:讓《臺灣族群史解謎》打破迷思,帶你認識臺灣族群間的故事
🟧職場下午茶:找不到人生方向?3 提問,協助你探索自我
🟧設計實驗室:如何掌握「色彩對比」提升設計可讀性?
🟧邊境隨筆:擺脫「成功」的框架,活出你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