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一: 中國習近平在北京峰會提醒歐盟作出明智選擇
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建交50周年峰會上,習近平強調雙方應「妥善處理分歧」,警告不要「脫鉤」與經濟孤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中國對電動車出口限制、稀土供應等問題須提出「實質解方」。此次高規格呼籲,意在一場表象平和卻內藏緊張的策略博弈,符合兩岸氣氛轉向交叉依存卻又保有抗衡性質的格局。
投資筆記習近平那句給歐盟領導人的「做出符合民意的正確戰略選擇」,像一場需要高智商回答的考題。這種「維持聯通但保有底線」模式,正是當前科技創新版圖的真實寫照。強化貿易而非全面脫鉤,意味半導體、電動車與AI基礎設施的供應鏈仍可繼續跨越大洋,而不是再度被硬生生隔絕。若政策維持一定靈活性,國際科技股有機會再度吸引全球資金流入。但若政策再度硬化,則需轉而加倉供應鏈在地化或具備「去中風險」能力的布局,並以多元地理 的方式分散政治風險。
新聞二: 川普突訪聯準會,再掀政治施壓央行風波
川普預計於7/24突訪聯準會,公開猛烈批評鮑威爾不肯大幅降息,甚至稱其為「笨蛋」。白宮還指控央行在翻修建築經費上有700萬美元浪費。此舉被視為對央行獨立性的直接挑戰,市場不驚但不安,因為政治介入與經濟決策交錯,反映政策風險正在影響資產定價
投資筆記
央行獨立正被政治戰略化,川普當面要求降息,而鮑威爾面對的是制度信念與政治壓力的雙重考驗。這是場極具戲劇性的轉捩點,一方面,若降息迅速到位,科技股(尤其 AI、自動駕駛、生物科技)將迎來另一波流動性紅利;但若政治太過干預導致市場反噬,情緒急轉可能帶來短暫恐慌。目前的操作不會是激進,而是分批:先用利多情緒提升買入核心持股(如 AI ETF),再觀察政策動向設定止盈,必要時快速調節,以保持操作上的彈性與心理上的平衡。
新聞三: 油價上漲受惠於美國貿易談判樂觀情緒
美國WTI原油上漲約1%,布蘭特約69.15美元,主因為美日與美歐達成汽車關稅協議的正面信號,加上美國原油庫存下降表現強勁。市場氣氛偏樂觀,避險情緒降低,但中美談判不確定依舊存在利空壓縮
投資筆記
油市受利多情緒推動,但不是大漲。原油的波動一半因政策消息振奮,一半仍擔憂地緣/經濟變數。短期可以在清潔能源之外逐步將資金流回定價更敏感的能源股,以賺取波段。但中長線政策仍著重能源轉型,我們可以注意那些以 AI 優化電網、儲能或碳管理的企業——在油價回落或劇震時,這些轉型型企業仍將保持結構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