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列式書摘同步發布囉,請參閱以下連結:
一、章節重點提取
第一章 全民投資時代已到來
- 經濟成熟化的挑戰:
- 以日本為例,經濟高成長時期企業專注擴張,購買土地與雇用員工;進入成熟化後,需求鈍化,企業面臨生產過剩,成本侵蝕獲利,轉向緊縮策略。
- 民眾面臨存款利息與薪資下降,甚至影響未來年金,儲蓄難以生財。
- 股票投資的優勢:
- 日本股市(1952-1998年)平均年化報酬率達13.7%,長期投資可透過複利效應大幅提升資產。
- 債券的風險:
- 債券並非完全安全,可能面臨國家信用破產或通貨膨脹風險,收益無法跟上物價上漲,長期報酬不如股票。
第二章 不看盤,不頻繁進出
- 長期投資理念:
- 投資眼光應放長至5-10年,耐心等待結果,屬於合理投資行為。
- 追逐短期行情耗力且難獲利,因投資者常在高點買入、低點賣出,難以精準掌握時機。
- 避免跟風與專家預測:
- 追逐行情導致買高賣低,難以獲利;專家建議等待景氣復甦再進場,可能錯失最佳投資時機。
- 股價通常領先景氣與企業業績半年至一年反應,無需依賴專家預測。
- 掌握大波段:
- 投資者應專注經濟大波段,在不景氣時買入價格低廉的優質股票,耐心持有。
- 長期投資者不受短期股價波動影響,專注企業獲利成長。
- 企業選擇標準:
- 投資具長期成長潛力的企業,需滿足:經營模式對社會或經濟有益、積極回應人們對富裕生活的需求。
- 在不景氣時以支持心態購買這些企業的股票,累積長期獲利。
- 股市的正和遊戲:
- 隨著社會與經濟規模擴大,企業獲利成長,投資者可耐心等待回報。
- 長期投資者越多,市場崩跌後復甦越快,因其會在低點積極買入。
第三章 長抱好股這樣挑,進出時機輕鬆抓
- 進場時機:
- 在不景氣谷底或崩跌行情中積極買股,是合理經濟行為。
- 策略整理:
- 長期投資策略將整理為一篇文章,提供實務指引。
第四章 長期投資者的基金投資指南
- 共同基金概述:
- 共同基金基於信任,將資金委託專業經理人操作,收益分配給投資人。
- 適合資金少或無暇管理的上班族,具備小額投資與專業管理的優勢。
- 共同基金的問題:
- 高額手續費(包含信託銀行與承銷公司費用)即使績效不佳仍持續扣除,可能導致虧損。
- 選擇共同基金的建議:
- 從網路或報紙篩選基金,排除申購手續費高的產品。
- 選擇不限定投資期限的基金。
- 鎖定資產穩定增長的基金。
- 選擇以長期投資為方針、真心協助客戶累積財富的基金公司。
- 指數型基金的優勢:
- 成本低廉,能提供接近市場平均報酬率的表現,適合長期投資者。
第五章 一個最適合普通人的不敗致富策略
- 長期投資的回報:
- 股票投資在10年、20年、100年的平均報酬率均超過10%,依72法則可累積可觀財富。
- 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財富增值速度超乎預期。
- 風險認知與心態:
- 投資者因畏懼風險或聽聞失敗案例,傾向選擇定存而非投資。
- 保守心態源於對長期投資成果的陌生,未見真正成功案例。
- 長期投資的重要性:
- 支撐成熟經濟的穩定與活化,投資者應支持具未來發展潛力的企業。
- 在不景氣時大量購入優質企業股票,促進市場復甦。
- 選股原則:
- 避免因低價而購入無潛力公司,需區分成長型與過時企業。
- 成長型企業特徵:過去3-5年產值擴大、開支比例下降,提升附加價值與報酬率。
- 成熟經濟中,成長型企業能調整經營策略,降低成本,適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