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繼妹】:80分—她是說男權童話中的各位,都是白痴
(Den Stygge Stesøsteren,2025)

簡介
如果你曾覺得「王子與公主幸福在一起」的童話,太過愚蠢;
如果你覺得近年來迪士尼等好萊塢大廠各種「女力萬歲」的口號式政治正確,太過虛偽;
甚至,你若也非常看不順眼身邊那些滿腦子都只有求偶和交配的噁男、瞎妹,那麼你就是本片導演艾蜜莉·布林區費爾(Emilie Blichfeldt)要找尋的觀眾。

痛在人物身上,爽在觀眾心裡
我首先喜歡它大膽地挑選了一個不討喜的觀點——繼姐(電影裡是繼妹)的視角,來解構經典童話,講這個不太好看也不怎麼聰明的女孩艾薇拉(莉亞·邁倫 飾),如何為了能嫁給王子,不惜進行「慘無人道的整形」之過程。 包括鋼釘鑿鼻、口吞蟲卵、針扎眼皮、削足適履……等,各式原著童話裡有或沒有的自虐過程。
雖不至於到B級片歇斯底里地血漿亂噴的程度;但由於導演是用非常精美、細膩的拍法去呈現的,所以看起來反而更加「痛感」十足,讓我們看的心驚膽戰!

而且別忘了,受苦的主角並不是一個讓人喜歡、同情的形象,因此我們確實可以更專注地體會這些挑動神經的畫面「有多折磨我們」,而無太多的心理道德負擔。
總之,從娛樂性層面來說,如果你是追求【鈦】(Titane,2021)或【懼裂】(The Substance,2024)那種感官刺激強度的影迷,那看完法國、美國的激進女性主義獵奇電影後,也不妨來瞧瞧挪威的【醜繼妹】吧~

血淋淋的不是肉體,而是父權社會的現實
當然,若我們把本片視為真正有意念傳達的文藝作品的話,那前述的獵奇場面,就只是附加獎勵而已。
本片真正的亮點,其實在於它不僅全方位地否定了童話文本,也幾乎全面否定童話背後的那套(我們早已習慣的)兩性價值觀與愛情神話。

片中最重要、也最有深意的一筆,就是讓「王子」不再是個風度翩翩的挺拔君子;他雖然外貌帥氣,但我們會知道,他就只是個虛有其表,內心粗鄙不堪的紈褲子弟而已。
在王子被寫成了人渣的前提下,「灰姑娘」的故事就顯得非常可悲且可笑。
首先,女主角「自殘式整容」這件事本就夠荒謬了;而等你知道她是為了這麼垃圾的人,付出如此龐大的代價後,就會覺得加倍不值得。再進一步說,當女主都知道王子很垃圾後,還對他充滿粉紅色泡泡時,你就會覺得整件事加倍荒唐,悲哀得讓人無語。

更可怕的是,連片中似乎代表「好人」的灰姑娘(西婭·索菲·尼斯 飾),同樣都落入了這個「釣金龜婿以階級翻轉」的漩渦,努力爭取王妃候選人的位置。且所有的「神績」還都在幫著她嫁給人渣王子。就算電影沒拍出來,你也知道他們的結局不可能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導演在告訴你,壓根就沒有童話,在那樣的階級結構與父權文化下,無論是美公主還是醜繼妹,不管是壞繼母還是神仙教母,管他是勢利的經濟結合還是浪漫婚約,全都膚淺、愚昧、暴力而醜陋的。

有一些「號稱顛覆經典文本」的作品,其實不過就是把正邪立場對調,或為某個角色進行翻案罷了,最終仍沒脫離善惡二元的評價,仍在試圖告訴你「誰是好人」、希望你予以認同。
但本片不是,它不要你認同、不要你理解。
在導演艾蜜莉·布林區費爾筆下的童話,幾乎所有人都非蠢即壞,沒做什麼好事,也難有好下場。如果你認同了誰,那你恐怕也就是導演想嘲笑的愚昧之人了。

女人想跟男人在一起,就是自討苦吃
當然,電影有幫灰姑娘原創了一個支線,就是她與家僕小帥哥似乎曾有真情交往,只是這段戀情被繼母給破壞,所以灰姑娘才被迫回到「被王子看上」的賽局中。
大家可能會覺得,創作者是不是藉由這段「真愛」,來反向說明「何謂更好的兩性交往」,或至少確立灰姑娘這人物的正面形象?

但請注意。
第一,就算小男友沒被趕走,灰姑娘也早就決定要嫁給王子(而非乾脆與小帥哥私奔)了。換句話說,就連你觀眾以為的正面角色,都是主動願意投入父權制下的婚姻價值觀的。
第二,電影中給他們的一場所謂浪漫性愛戲,是在充滿了動物叫聲的馬廄裡,灰姑娘像牲口一樣趴在地上、翹起屁股,讓小男友用後背式進入的;且這所謂的「浪漫」,還是在蠢材女主春心蕩漾時的「美化」下,才彷彿是上了層柔和濾鏡一樣唯美的。其實在創作者的眼中,男女如此交媾,就是動物交配一般的低級行為而已。

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創作者對於父權制度結構、容貌焦慮的批判背後,還暗藏了一層私心,那就是:
可能創作者壓根就對(作為主流的)異性戀的性,就是憎惡的!
你會發現,本片最終不是在告訴你「不要容貌焦慮、不要只看外在」,也不是在說「不要為了錢嫁給王子,應該要尋找真愛」;透過故事中各種醜態盡現的人物,以及近乎全員壞結局的安排,「不要跟男人在一起」似乎才是作者的終極表達。

為何片裡所有的男性都這麼猥瑣?
為何結局只有「隱藏女性生理特徵」的小妹(弗洛·法格利 飾)才能全身而退?
為何主角的救贖是「逃離男女兩性的世界」?
原因大概都在於創作者對異性戀世界的不信任吧?

從這角度來看,我們就更能理解,為何到電影後半段,女主角遭受的折磨,近乎是帶有一種「受罰」意味的。
我甚至可以大膽推測,或許創作者自己都分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是想反父權,還是根本就仇視主流異性戀文化;到底是想藉由女主角的慘,來警醒世人,還是更想懲罰順從男人的蠢女人而已。

雖然這種價值觀有些偏激,但由於本片觀點夠犀利、思考夠完整(沒太有深度,但算完整),且視覺呈現上也夠勁爆,因此我可以接受這樣的偏激與無限上綱,甚至還會將之視為本片的優點。
毫不掩飾自己思想上的激進,並敢於挑戰觀眾的思維慣性、意識形態,同時也挑戰觀眾的觀影尺度,從各種層面去打破觀眾的舒適圈。
這是我認為知識分子的藝術創作該做到的本分,更是我渴望在更多電影裡看到的創作態度。

p.s.
我非常喜歡片中每次要進行諷刺時,都會時空跳躍地使用很有現代質感的電子樂當配樂。
這種視聽感受上的打破第四道牆,其實是更強化了「以現代觀點去諷刺」的立場:我就不要共情、不要理解,我就要否定那個文本、否定那個時代、否定那種美學。

#DenStyggeStesøsteren #TheUglyStepsister
導演、編劇 #EmilieBlichfeldt
原著 #BrothersGrimm #Cinderella #Aschenputtel
主演 #LeaMyren #TheaSofieLochNæss #AneDahlTorp
攝影 #MarcelZyskind
剪輯 #OliviaNeergaardHolm
音樂 #Kaada #VildeTuv
#露點 #性別小騎士

延伸閱讀:
【鈦】-血肉、鋼鐵,父之陽剛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4924585134241960&set=a.1729456767088162
【無痛先生】-賞你一巴掌,給你很多糖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72709481538377&set=a.1729456767088162
【芭比】-父權、假女權、娛樂產業的洗腦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759218222887506&set=a.1374754535891722
【魔法壞女巫】—拒絕再當下賤下下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39234611552531&set=a.1374754535891722
性別小騎士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
【農民:愛慾情謎】-美麗的田園畫,底下是殘酷的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912039900938670&set=a.13747545358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