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這是一場震撼感十足的觀察體驗,在這裡,年輕人在乎的美感和新潮失去作用,你將感受長輩們的瘋狂與熱血!
還在澳洲打工度假時,就收到W的邀請:「七月回台有個客家夏令營要不要來幫忙?」當時我剛踏上自由接案的道路,聽到三天兩夜、包吃包住,馬上答應。

夏令營工作人員所住的房間。
「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今年是第36屆,而作為客家人,我們家無人知曉這客家界盛事。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早期由文學巨擘鍾肇政擔任營長,且長達8年之久,當時台灣解嚴不久,本土意識崛起,有志客家知識分子決定舉辦客家文化夏令營,以薪傳客家文化。後期夏令營分成「親子營」與「文化營」兩大營隊,總參與人數超過百人,親子營授課客語、國語穿插使用,課程上以輕鬆、有趣的主題為考量;文化營則以客語授課,探討客家文化及歷史傳承,適合對客與熟稔且願意深入探討的學生參與。

夏令營開營邀請客家界長官致詞與合影。(照片來自客家雜誌社)
第36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今年夏令營於新竹關西的萊馥健康休閒渡假村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小朋友可在新竹高鐵站和新竹火車站搭乘遊覽車前往目的地。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統計人數及安全接送。7月13日早上八點半我和W在新竹高鐵站等待學員到來,有位年近60歲的阿姨說她三點就起床,搭高雄捷運再轉高鐵到這裡;還有位媽媽表示會參與夏令營是小孩要求報名的,比起打電動更想來這裡學習。儘管從小就在客語的薰陶下成長,但這是第一次強烈感受到母語的凝聚力。

至新竹高鐵站接待學員。
作為現場人力支援,無法擔任要角,大抵是簡單的行政事務,路線引導、分放鑰匙、訂購伴手禮等等,甚至有空還能旁聽課程,今年「文化營」的課程包含客家與1895乙未保臺戰爭、客家山歌三大曲調、水滸傳中的客語詞彙、古典樂的饗宴等等,而「親子營」相對簡單,像是教唱客家歌、練習配音、體驗客家戲曲、客家講古、客家布袋戲......好多大人直呼:能不能開放大人報名,實在太有趣了!

小朋友練習操作布袋戲偶。

文化營的音樂饗宴。

客家創作歌手江晟榮帶來新專輯的自創曲。
長輩的敬業精神
上次辦營隊已是八年前,前期籌備、講師洽談以及無止盡的溝通令人疲憊,但當進入執行,接收到參與者的反饋和建議,似乎一切又有了繼續下去的理由。W說,他從小就和家人一起參與客家夏令營,自從他爸爸成為執行長後,每年七月他都會回來幫忙,如同所有傳統文化遭遇的困境,老一輩即將卸任,但沒有年輕人能夠接手。已經退休的周執行長把夏令營當作孩子一般呵護,小至餐桌位置安排,大至社區導覽皆親力親為。很榮幸在社區導覽時我能與他並肩引導學員,他的口袋放著手寫的資料筆記,紀錄歷史變遷和在地知識,隨時為大家補充;不僅如此,也會考量學員的體力和天氣,適時調整速度和更改行程,果然是經驗豐富的導遊啊!



「花生豬腳湯怎麼是甜的?」「這是我們里的特色啦!」每天的客家菜都會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最左邊就是W的爸爸,周執行長。
潮起潮落的小村莊
除了周執行長的敬業精神令我印象深刻外,關西鎮玉山里的歷史變遷,也是無數地方故事的縮影。玉山里是關西鎮人口最少的里,長居人口不超過200人。以前因山上赤柯樹木茂盛所以又稱為赤柯山。過去因有石灰石,吸引台泥、玉山等公司設立採石礦場,更因挖礦產業而興盛的村里,然因政府引導水泥產業東移,西部停止採礦下,而逐漸沒落。(以上擷取維基百科)如今,只見年過半百的叔叔阿姨就著黃昏,坐在騎樓下喝茶、聊天,玉山國小為了維持就學人數,提出上下學接送方案讓教育得以持續。

「這是玉山里的西門町!」
過去的繁榮,只剩被雜草纏繞的運礦鐵路在半空中與橋相望著,「我們一直想把它修建好,畢竟它也是古蹟嘛!」繁茂的枝葉裹起鐵路曾經的輝煌,翠綠新裝在陽光點綴下充滿希望,該重新規劃還是維持原狀,只能等待時間替我們解答。


從渡假村的房間遠眺玉山里。
短短三天兩夜的客家夏令營,在7月15日下午三點結束,若不是有這次的機會,我無法遇見如此多說著客家話的長輩和小孩們,獲得滿滿的跨時代教育!在這裡,年輕人在乎的美感和新潮失去作用,像收到吊菜仔(客語的茄子)紫的工作T時,我們幾個工作人員皺眉表示無法贊同,結果第一天就被不少媽媽們詢問還有沒有貨,總幹事擺擺手說:「已經賣光囉!」,回到家阿婆也說這顏色很好看,她很喜歡。還有以黃底紅字傳承數年的旗幟擺滿教室,充分展現客家人惜物、愛物的精神,總體來說,這是一場震撼感十足的觀察體驗,我和W相約明年要再次相聚,期待更多精彩故事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