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去衛武營看了《悲慘世界》音樂劇 40 週年全球巡演。
這次是台灣的首演,雖然目前最便宜的票價也要 4880 元,但我還是決定咬牙買了。
因為我想起了高中時的自己。當時音樂課上,老師放了好多部經典音樂劇和歌劇。
我坐在教室裡,看著螢幕上的世界級舞台,心裡有個聲音悄悄冒出來:
「有一天,我也想親眼看一次,聽一次,真實感受那種震撼。」
這個夢想好小好小,但沒想到,這個想法就這樣一直存在我心中。
直到現在,已經幾十年過去了,我才實現了高中時的小小願望。
後來我上了大學,第一次真正踏進劇院,看的是芭蕾舞劇《天鵝湖》。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現場帶來的震撼,真的可以在一瞬間衝擊心靈,讓人起雞皮疙瘩、熱淚盈眶。
那時的票價對學生來說是很沉重的負擔,所以我告訴自己:「以後工作了,再多看這些表演吧。」
結果,工作後反而更忙、更累、更節省,每次看到票價總有藉口,所以夢想被一再延期,直到昨天。
當熟悉的旋律在劇院響起,演員們慷慨激昂唱著「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時,我心裡突然湧起一股酸酸的感覺。
這是高中時許過的夢想,終於被實現的那一刻。
看完演出後,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夢想,其實是會褪色的。
我們從小都有夢想:有人夢想當歌手、有人想去環遊世界、有人想出書、有人想創業。
可是,夢想不是放在架子上就能永遠閃閃發亮的。
它會被時間的灰塵覆蓋,也會在日復一日的現實中慢慢失去味道。
今年年初,有出版社來找我談出書。
如果是十年前的我,聽到出版社想合作,肯定會開心到睡不著。
因為「出書」,一直是我從小以來的夢想。
但當那個夢想在幾十年後真的來到我面前時,我感到的卻是——疲憊。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這些年裡,我已經自費出版五本書,也知道出版的過程有多繁瑣、推廣有多辛苦。
當初那個「出書」的夢想,早就不是那個充滿未知與期待的夢想了。
我這才明白,夢想不只是等待被實現,它也會在等待的過程中,漸漸褪色。
所以,如果你一直等著以後再去追夢,等到的可能不只是「更好的時機」,而是一個你已經不再想追的夢。
我們常常誤以為,「夢想」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東西。
但其實,夢想很脆弱。
它需要被行動滋養,需要被期待保護。
我昨天在看《悲慘世界》時,不只是被演出感動,而是被那個高中時的自己感動。
如果不是這次衝動買了票,也許再拖幾年、再猶豫幾次,那個曾經想「親眼看一次音樂劇」的夢想,可能就不再有那麼多火花。
我們太習慣對自己說:「等有空了再去做。」
等我存到錢、等我工作穩定、等我有時間、等我財富自由……
可是夢想跟生活不一樣,夢想沒辦法「有空再做」。
因為當你有空時,夢想常常已經變了,或是你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心情。
就像你想看的一場表演,演完就不會重來;你想去的一個地方,可能幾年後已經改變了樣貌;你想完成的一個夢,可能等你有時間時,已經沒有了最初的熱情。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夢想,已經在心裡很久很久,每次想到它,你都會心跳加快——那麼,請不要再等。
因為夢想需要「及時行動」去保鮮。
它不是放在櫃子裡就能保持光澤的收藏品,它更像是鮮花——需要陽光、水,還有你親手的照顧。
昨天在劇院裡,我看著、聽著舞台上精采動人的表演,心裡清晰地想著:「還好我買了票,還好我來了。」
這大概就是夢想最值得的地方——它會讓你在某個瞬間,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你心裡有什麼夢想,不論大小,請勇敢去追。
不管是想看一場音樂劇、寫一本書、學一門語言,或是出國旅行。
最浪費的,不是花錢追夢,而是把夢想擺著,任它慢慢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