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感受,不需要別人來認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時候,我們會在關係裡遇到這樣的場景:

你跟某人有過衝突,你感到受傷、不悅。

但別人卻說:「他其實人不錯啦」、「他應該不是故意的吧?」

你不免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太敏感?我是不是小題大作?我是不是應該原諒他?


但等等。

這些說話的人,真的知道你當下的處境與心情嗎?


前陣子,我跟外單位的同事 A 有些不愉快。

事後,隔壁同事 B 說:「其實我覺得 A 還不錯啦。」

我當下直接回:「你覺得他不錯是你的事;但他對我不客氣,是我的事。我現在就是不爽,為什麼我要因為你對他的好感,來改變我對他的看法?」


講完那段話,真的很爽。

不是因為我嗆了誰,而是因為——我終於沒有背叛自己的感覺


關於這個,心理學有兩個名詞,分別是「情緒正當性」與「認知失調」。


① 情緒正當性:你的感受,是合理的。

這個概念的重點是:所有情緒都是對的,因為它們真實反映了你當下的內在狀態。

它不是在評斷你情緒的對錯,而是在肯定情緒本身的「存在價值」。

比如:

  • 你覺得生氣,是因為你被傷害了。
  • 你覺得不舒服,是因為界線被踩到了。
  • 你覺得委屈,是因為期待落空了。

這些情緒,不需要經過別人認可,才算「成立」。

不被理解,不代表你錯了;被誤解,也不代表你要否定自己。


② 認知失調:你不需要為了配合別人,而扭曲自己。

當你內心很清楚「我真的被冒犯、不開心」,卻一直聽到別人說「他很不錯啊」、「你是不是想太多」,久而久之你會陷入一種心理上的拉扯,叫做認知失調。

一邊是你真實的感覺,一邊是外界給你的訊息。

你想要被接納、想要當個「好相處」的人,就很可能開始否定自己、強迫自己妥協。

這麼做看似懂事,實際上會讓你越來越不信任自己,甚至最後麻木。

你可能開始搞不清楚,什麼是「我的真感受」,什麼只是「別人希望我感受的樣子」。


那要如何保持情緒正當性、同時又避免認知失調呢?

我想,「建立心理界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建立心理界線

心理界線的本質其實很簡單:「我負責我的感受,你負責你的。」

別人對某人有好印象,是他的經驗;你被對方冒犯、感到不舒服,是你的感受。

這兩件事可以同時成立,沒有人需要犧牲自己,去成全另一個人的看法

你不需要為了維持表面的和氣,就否定自己;也不需要為了讓別人舒服,就演出你不相信的劇本。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誠實地站在自己這邊

不責怪自己的情緒、不懷疑自己的感受、不再否定當下的真實。

你感受到的,就是你心裡最誠實的答案。

你值得被相信、被尊重、被理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比小劇場
1.4K會員
251內容數
艾比投資筆記,敘述我對投資的想法以及心得分享,偶爾會有標的分享與操作心法,歡迎訂閱支持。也歡迎到我的IG觀看更多免費文章喔!(@ibizpdrama)
艾比小劇場的其他內容
2025/07/14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猶豫? 「他以前對我真的很好……」 「我們曾經那麼快樂……」 「走到這一步好不容易,我怎麼能放棄?」 當你對一段關係感到不確定時,最常浮現的,往往不是現在的失落,而是過去的甜蜜。 你會懷念對方當初的溫柔、回想你們一起笑的樣子,然後開始動搖—— 是不是我太敏感?
2025/07/14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猶豫? 「他以前對我真的很好……」 「我們曾經那麼快樂……」 「走到這一步好不容易,我怎麼能放棄?」 當你對一段關係感到不確定時,最常浮現的,往往不是現在的失落,而是過去的甜蜜。 你會懷念對方當初的溫柔、回想你們一起笑的樣子,然後開始動搖—— 是不是我太敏感?
2025/07/07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時刻,某些對話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你心裡卻很不舒服。 你明明感受到委屈、受傷、生氣,卻被對方一句話打回原形: 「你幹嘛反應那麼大?」、「你是不是太敏感?」、「我又沒這樣說。」 當下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小題大作。 可是一冷靜下來再回想,整段對話就像一場煙霧彈,你原本
2025/07/07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時刻,某些對話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你心裡卻很不舒服。 你明明感受到委屈、受傷、生氣,卻被對方一句話打回原形: 「你幹嘛反應那麼大?」、「你是不是太敏感?」、「我又沒這樣說。」 當下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小題大作。 可是一冷靜下來再回想,整段對話就像一場煙霧彈,你原本
2025/06/25
當你開始懂得保護自己、珍惜自己的時間與情緒時,你會發現,有些人開始不太高興了。 「你變了。」 「你以前不是都會幫我嗎?」 「怎麼現在這麼難約,訊息也不回?」 他們說你冷漠、自私、不像以前那麼好說話。 但事實是,你只是變得更清醒罷了。 因為你終於明白:你很貴,不該被誰隨便對待。
2025/06/25
當你開始懂得保護自己、珍惜自己的時間與情緒時,你會發現,有些人開始不太高興了。 「你變了。」 「你以前不是都會幫我嗎?」 「怎麼現在這麼難約,訊息也不回?」 他們說你冷漠、自私、不像以前那麼好說話。 但事實是,你只是變得更清醒罷了。 因為你終於明白:你很貴,不該被誰隨便對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Thumbnail
別人的情緒是別人的,不必因為對方生氣就去討好。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和自己對話。雖然自己可能會用一些負面的話來抱怨或是安慰自己,但最終,我們都知道,這些話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和自己說話。無論如何,辛苦我了。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和自己對話。雖然自己可能會用一些負面的話來抱怨或是安慰自己,但最終,我們都知道,這些話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和自己說話。無論如何,辛苦我了。
Thumbnail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罵了人,卻一派輕鬆的說啊-我不是故意的,啊我就是這樣個性,沒辦法改。 就好像你殺了人後,卻說我錯了,請原諒我一樣,我下次不犯了。 罵出的話,早已知不能收回,又何需自裝後悔?殺人的那一刻,便也已知人死不能復生,又何必假惺惺的說著會改過? 傷了人,才想到要道歉。
Thumbnail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罵了人,卻一派輕鬆的說啊-我不是故意的,啊我就是這樣個性,沒辦法改。 就好像你殺了人後,卻說我錯了,請原諒我一樣,我下次不犯了。 罵出的話,早已知不能收回,又何需自裝後悔?殺人的那一刻,便也已知人死不能復生,又何必假惺惺的說著會改過? 傷了人,才想到要道歉。
Thumbnail
共感的背後可能是需要別人同樣這對待
Thumbnail
共感的背後可能是需要別人同樣這對待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關係是二個人的事,過火就由不得你了。
Thumbnail
關係是二個人的事,過火就由不得你了。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我只要與某位親友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他就會開始抱怨,哪位親友做得多過分、哪位親友多麼的不孝、哪位親友多麼的小氣….。如何面對身邊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呢?閱讀這篇文章,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創建一個更愉快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曾經有段時間,我只要與某位親友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他就會開始抱怨,哪位親友做得多過分、哪位親友多麼的不孝、哪位親友多麼的小氣….。如何面對身邊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呢?閱讀這篇文章,找到解決的方法吧! 創建一個更愉快的人際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