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許多讀者發現,我近期較少寫投資理財文章。
除了因為乏善可陳、就是套著配(QQ),最主要的,是因為「投資自己」應該是更重要的事。
以前我認為,「投資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為了有選擇的自由。」
但我後來慢慢發現,那些「選擇的自由」,其實也不只靠金錢來實現。
如果一個人財富自由,卻仍被情緒勒索、過度討好、總是在原地重複傷害,那麼他再有錢,也很難過得真正踏實。
所以這半年來,我開始把更多的時間與注意力,投資在「自己」身上。
情緒整理、關係界線、自我對話、運動與飲食、還有寫作本身。
我想試著變成一個溫柔對待自己的人。
當然,我還是有在定期買 ETF、檢視資產配置,這部分目前都定期更新在方格子付費專欄裡。
財務成長很重要,但它不是全部
真正讓我開始改變寫作方向的,是一些讀者的私訊。
很多人跟我說,看到我寫的情緒界線文章、療癒經驗分享、甚至是「請你記得你很貴」那篇,才驚覺原來自己不是「太敏感」,而是長期被情緒操控。
有人說:「如果早點看到你寫的文字,我就不會在那段關係裡耗掉這麼多年。」
有人說:「你的那篇文章,讓我忽然正視起自己的價值,重新開始我的生活。」
我聽了非常有感觸,也非常心疼。
我們從小被教會了很多投資理財的觀念,但沒有人教我們怎麼愛自己。
股票怎麼挑、風險怎麼算、複利是什麼……這些我們可以用時間慢慢學、慢慢優化。
但人際界線怎麼畫、情緒怎麼梳理、自我價值感怎麼建立?
這些才是很多人最難以處理的「無形虧損」。
你可能曾經在一段關係中,一再忍讓退讓,覺得這樣才能維繫對方的愛。
但後來發現,這樣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沒有力量,甚至開始懷疑:「我是不是太差了,才會不被愛?」
久而久之,整個人變得很像在市場裡看盤的韭菜——高點時很怕失去,低點時又懷疑自己沒價值。
但你不是韭菜,你是人。
人是值得被溫柔對待的,尤其是你自己對待你自己的方式。
投資自己,是更難、但也更值得的選擇
如果說投資理財是「錢滾錢」,那麼投資自己,就是「人養人」。
你怎麼照顧自己的心、身體、思緒,會決定你怎麼面對每一件人生的難題。
從去年11月開始,我開始重視補充蛋白質與水份,開始認真運動、重視睡眠,也不再吃宵夜、喝手搖。
我開始會花時間靜下來想:我現在感到某種情緒,是因為什麼?我又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我開始會辨別一些情緒控制的言語,開始更懂得愛自己。
昨天在Threads看到有女生發文說,男友覺得她有腋毛很噁心,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除非妳也覺得自己的腋毛很噁心,不然妳該除的是妳男友,而不是妳的腋毛。」
你想要的自由,不能只靠錢買來
我知道很多人關注我的帳號,是因為喜歡我分享投資、資產配置、存錢策略。
我也很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但現在,我真的很想把這句話分享給你。
「真正的自由,不只來自金錢,更來自你能不能好好掌握自己的人生節奏。」
當你不再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當你可以在混亂中停下來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當你願意相信自己的直覺、支持自己的決定,你會發現,那個自由的感覺,是從你內在長出來的。
而不是從某個股價的紅綠燈裡來的。
謝謝你願意讀完這些不那麼「有操作性」的內容
我知道,這些文字可能沒辦法告訴你「這支ETF要不要買」,也沒辦法幫你算出殖利率能不能打敗通膨,但我知道,當你把自己照顧好,你會做出更穩定的決策、也會吸引來更穩定的人,
你會更有力量去創造你要的人生,而不是一直在別人的故事裡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