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縫隙:咬人狗的退場與森林的呼吸|576森植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576森植誌語錄
覆蓋,不只是掩藏,而是為再生創造空間。
森林的智慧,從來都在「留下什麼」中流動。

發現在林地的某些角落,陽光多年來被層層交疊的葉片阻絕在外。那是一段屬於「咬人狗」的階段性榮景,作為先驅樹種,它們有其來時的必要,快速立足、壓制雜草,為後來的穩定者開路。然而隨著林相轉換的節點來臨,光線開始變得珍稀,底層的臺灣肖楠、相思樹與其他原生樹苗在陰影裡踟躕遲滯。這一次,我幾過完整評估後選擇介入。

raw-image

七月中下旬,我開始確認動線與要保留的潛力樹種,然後進行咬人狗的選擇性小量疏伐。鋸痕如波紋,留在年輪與肌理上,也在林地的記憶裡。然而砍除只是起點,之後的覆蓋工作,才是自然農法的核心操作。

砍下的枝葉集中後,搭配周邊採集的姑婆芋、蕨類、棕葉狗尾草等植物,層層覆蓋於裸露土壤之上。此舉一方面減緩陽光直射與雨滴沖刷,防草並養護微生物,一方面也是預防咬人狗迅速再生的必要手段。曾見林地旁因水保工程遭重機械壓斷的咬人狗,短時間內竟沿根部再次爆發,抽枝出葉、強勢重生。覆蓋,正是給予這種旺盛生命力另一種緩慢而循序的回應方式。


此外,這次枝葉並未如以往農作習慣般進行焚燒,亦未選擇運出林地,而是就地處理與覆蓋。這樣的選擇除了防止咬人狗再生、促進腐植層形成之外,更回應了當代森林復育中關鍵的碳固存思維。

焚燒雖然快速清理地表,卻釋出大量二氧化碳並破壞土壤結構,對長期生態系的穩定有隱性傷害;而移出場域雖看似整潔,卻斷裂了生態物質循環的鏈結。就地覆蓋,反而讓這些有機質轉化為土壤養分,在微生物與昆蟲分解過程中逐漸穩定碳的儲存。這種方式讓碳不再成為問題,而成為森林更新的養分儲藏,進一步呼應「自然解方」中強調的自然碳庫管理與碳固存效益。

這層覆蓋更具有「昆蟲旅館」的生態設計意涵。堆疊的枝葉與植物殘體,為多種分解者、腐植性昆蟲與地棲動物提供棲息場所,間接促進腐植層的形成,也加速林地從砍伐過渡至恢復的節奏。這些微小卻關鍵的環節,正構築出一個自給自足的再生系統。

raw-image

人與自然之間,最終不是介入或不介入的選擇,而是以什麼姿態走入林中。這場疏伐,既是林地生態系的節奏調整,也是一種關於「讓位」與「過渡」的練習。先驅者退場,不是被消除,而是完成了階段性任務,為穩定者讓出光與地,讓更長遠的森林成為可能。

光線從縫隙灑下來,打在新生的嫩芽上,那些微小的閃亮,就是此刻的回應與收穫。

文:🌲👣 藏山問行|Dr. ANDERSON 戴慶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藏山問行 Zàngshān Wènxíng
2會員
67內容數
七歲前,森林是我的家,溪水呢喃、柴火溫暖,父母的辛勤刻印在山林間。之後我以人文博士及商學顧問的身份隨世奔波逐夢,直到內心召喚帶我回到山林。 於是選擇「半林半聿 forinker」的生活,以「藏山問行」為名,在森林裡復育生命,用筆點亮心燈。願點燃篝火,讓每個回望自然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2025/07/28
在一次偶然的午後散步中,一塊帶有古老鑿痕的石板喚起576森林深處的歷史回聲。這片曾為日據時代採礦與纜車運輸線底站的土地,如今正轉化為復育的場域,透過每一棵新植的原生樹種,重新連結記憶與自然的對話,展開一段緩慢而深遠的森林再生旅程。
Thumbnail
2025/07/28
在一次偶然的午後散步中,一塊帶有古老鑿痕的石板喚起576森林深處的歷史回聲。這片曾為日據時代採礦與纜車運輸線底站的土地,如今正轉化為復育的場域,透過每一棵新植的原生樹種,重新連結記憶與自然的對話,展開一段緩慢而深遠的森林再生旅程。
Thumbnail
2025/07/28
0615的一個林間時刻,一隻山羌悄然來訪576林地。牠的出現不只是自然的證明,更是一場關於棲地與共生的溫柔回應。這篇文章記錄了這位不速之客的造訪,也反映了森林復育的日常與價值。
Thumbnail
2025/07/28
0615的一個林間時刻,一隻山羌悄然來訪576林地。牠的出現不只是自然的證明,更是一場關於棲地與共生的溫柔回應。這篇文章記錄了這位不速之客的造訪,也反映了森林復育的日常與價值。
Thumbnail
2025/07/28
6月15日清晨,踏入576林地,朝陽穿越層層枝葉,將萬物輕輕喚醒。在這片被時間溫柔撫育的森林中,感受到的不只是光線的轉換,更是一場森林復育緩慢卻堅定的回應。
Thumbnail
2025/07/28
6月15日清晨,踏入576林地,朝陽穿越層層枝葉,將萬物輕輕喚醒。在這片被時間溫柔撫育的森林中,感受到的不只是光線的轉換,更是一場森林復育緩慢卻堅定的回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書名看似嚴肅,其實內容深入淺出,老少咸宜,是一本不錯的生物科普讀物,精美又童趣的繪圖亦增添不少閱讀樂趣。若對動物有興趣,相信會讀的津津有味,順便吸收一點生態知識。 儘管南洋沒有原生狼,但一般人對狼並不陌生,小紅帽、七隻小羊、中山狼等等民間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加上影視動畫的描
Thumbnail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書名看似嚴肅,其實內容深入淺出,老少咸宜,是一本不錯的生物科普讀物,精美又童趣的繪圖亦增添不少閱讀樂趣。若對動物有興趣,相信會讀的津津有味,順便吸收一點生態知識。 儘管南洋沒有原生狼,但一般人對狼並不陌生,小紅帽、七隻小羊、中山狼等等民間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加上影視動畫的描
Thumbnail
  森林中總有一些奇異的樹木,其中一棵由兩棵樹纏繞而成,樹之間的空隙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心形,讓人不禁驚嘆自然的鬼斧神工。
Thumbnail
  森林中總有一些奇異的樹木,其中一棵由兩棵樹纏繞而成,樹之間的空隙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心形,讓人不禁驚嘆自然的鬼斧神工。
Thumbnail
自古以來,人類只能佇立於蒼天古木之下,瞻仰大自然無盡的生命力;妒忌地看著鳥獸棲息於巨木之上,想像著它們眼中居高臨下的景色又是如何? 「尋樹的人」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身體力行地尋樹、攀樹。他們穿梭在台灣的森林尋找古籍、原住民耆老所說的巨木,除了拍攝巨木的等比例全身照,也為我們大來樹冠層的故事...
Thumbnail
自古以來,人類只能佇立於蒼天古木之下,瞻仰大自然無盡的生命力;妒忌地看著鳥獸棲息於巨木之上,想像著它們眼中居高臨下的景色又是如何? 「尋樹的人」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身體力行地尋樹、攀樹。他們穿梭在台灣的森林尋找古籍、原住民耆老所說的巨木,除了拍攝巨木的等比例全身照,也為我們大來樹冠層的故事...
Thumbnail
你曾經是草食動物 一木一草即為你的天地 你曾經是肉食動物 狩獵動物即為你的天性 最終生態系裡 分解者 分食一切 消失殆盡 你曾經回到過去 為了安撫未完成的情緒出口 你曾經想像未來 為了追求未知帶來的冒險精神 現在你停留在此時 只為片刻的快樂 因為最終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Thumbnail
你曾經是草食動物 一木一草即為你的天地 你曾經是肉食動物 狩獵動物即為你的天性 最終生態系裡 分解者 分食一切 消失殆盡 你曾經回到過去 為了安撫未完成的情緒出口 你曾經想像未來 為了追求未知帶來的冒險精神 現在你停留在此時 只為片刻的快樂 因為最終 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Thumbnail
茂密的森林插畫,色彩豐富,樹木多樣,植物眾多,營造出大自然景象。這個畫面捕捉了森林的多樣性,前景中有樹葉和植物的細節,高大的樹木輪廓增加了背景的深度。 迪士尼風格、3D 瓷器質感的白色波斯貓、圓臉、臉上微笑、瞇著眼睛、光滑質感、波斯貓的頭、男生身體、穿著黃色雨衣雨鞋、撐一把黃色雨傘,走在小水池上,
Thumbnail
茂密的森林插畫,色彩豐富,樹木多樣,植物眾多,營造出大自然景象。這個畫面捕捉了森林的多樣性,前景中有樹葉和植物的細節,高大的樹木輪廓增加了背景的深度。 迪士尼風格、3D 瓷器質感的白色波斯貓、圓臉、臉上微笑、瞇著眼睛、光滑質感、波斯貓的頭、男生身體、穿著黃色雨衣雨鞋、撐一把黃色雨傘,走在小水池上,
Thumbnail
林間的一場狩獵
Thumbnail
林間的一場狩獵
Thumbnail
車子穿過大巴六九部落(Tamalakao),四月雨點如穿越林間的紅嘴黑鵯群,從灰暗雲層中整齊劃一的降下。天色漸暗,通往利嘉林道的產業道路既陡峭又狹窄,陰暗處長滿叫不出名字的植物,路邊的樹木向外伸展,長成高大的闊葉林,樹幹上爬滿各類藤蔓與蕨類,雨水沿著樹枝滑落,經過樹洞外的突起向外彈出、落下。領角鴞的
Thumbnail
車子穿過大巴六九部落(Tamalakao),四月雨點如穿越林間的紅嘴黑鵯群,從灰暗雲層中整齊劃一的降下。天色漸暗,通往利嘉林道的產業道路既陡峭又狹窄,陰暗處長滿叫不出名字的植物,路邊的樹木向外伸展,長成高大的闊葉林,樹幹上爬滿各類藤蔓與蕨類,雨水沿著樹枝滑落,經過樹洞外的突起向外彈出、落下。領角鴞的
Thumbnail
據說,遠古的野生的貓,因為雨天的打獵效率較差,索性躲在樹洞裡休眠。
Thumbnail
據說,遠古的野生的貓,因為雨天的打獵效率較差,索性躲在樹洞裡休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