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一戰擊殺多艘英國鐵甲艦 - 圖林根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圖林根號

圖林根號

圖林根號(SMS Thüringen)是德意志帝國海軍主力艦黑爾戈蘭級的三號艦。圖林根號於1908年11月在不來梅的AG-Weser造船廠鋪設龍骨。該艦於1909年11月27日下水並竣工,並於1911年7月1日正式服役於海軍。該艦配備六座雙聯裝砲塔,共十二門305公厘火砲,最高時速21節(39公里/小時)。圖林根號在服役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都被編入公海艦隊第一中隊。

圖林根號連同其三艘姊妹艦黑爾戈蘭號東弗里斯蘭號奧爾登堡號,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北海對抗英國大艦隊的所有主要海戰,包括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日德蘭海戰,這是一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圖林根號在這場海戰中參與了激烈的夜戰,並擊沉了英國裝甲巡洋艦黑太子號。她還在波羅的海與俄羅斯帝國海軍作戰,並於1915年8月參與了首次入侵裡加灣的行動,但以失敗告終。 1918年11月戰爭結束後,德國公海艦隊的大部分艦艇在和平談判期間被扣押在斯卡帕灣。四艘黑爾戈蘭級艦艇獲準留在德國水域,避免了德國艦隊在斯卡帕灣遭到摧毀。圖林根號及其姊妹艦最終作為戰爭賠款被割讓給協約國。1920年4月,圖林根號被移交給法國,並被用作法國海軍的靶艦。1923年至1933年間,她在耶夫勒附近被鑿沉並拆解,但其部分部件至今仍保存完好。

圖林根號正在航行,日期不詳

圖林根號正在航行,日期不詳

▪︎船艦數據

排水量:22808噸(標準),24700噸(滿載) :167.20米 :28.50米 吃水:8.94米 動力:15 × 水管鍋爐,27617匹軸馬力(20594千瓦特) 裝置:3 × 四缸三脹蒸汽機,3 × 螺旋槳 航速:20.8節(38.5公里每小時) 續航力:5500海浬(10200公里)以10節 編制:1069人 武器:12 × 305公釐50倍徑速射砲、14 × 150公釐45倍徑速射砲、14 × 88公釐45倍徑速射砲、6 × 500公釐水下魚雷發射管 裝甲:裝甲帶 300公釐、砲塔 300公釐、砲座 300公釐、甲板 63.5公釐

圖林根號標示圖

圖林根號標示圖

|船艦設計

圖林根號由帝國海軍委託建造,臨時名稱為「Ersatz Beowulf」,以替代舊的海岸裝甲艦「貝奧武夫號」。建造合約授予了位於不來梅的威悉河股份公司。1908年11月2日,工程開始在166號船廠鋪設龍骨。一年後,即1909年11月27日,該艦下水。舾裝工程,包括上層建築的完工和武器的安裝,一直持續到1911年6月。完工後,必須在新戰艦上安裝六台浮筒啟動器,以減少吃水,以便將其拖曳至威悉河下游到北海。圖林根號以德國中部風景命名,於1911年6月1日服役於德國公海艦隊,開工不到三年。該船一共耗資463.14億馬克,是同級別中最昂貴的船隻。 該船長167.2公尺,寬28.5公尺,吃水8.94公尺,滿載排水量24700噸。她由三台立式三長複式蒸汽機提供動力。十五台水管鍋爐為引擎提供必要的蒸汽。引擎的最大輸出功率為39944馬力(25701千瓦),最高時速可達21節(39公里每小時)。圖林根號最多可加注3200噸煤,使其能夠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的巡航速度行駛10200公里。1915年後,鍋爐進行了改裝:將油噴灑在煤炭上以提高燃燒效率。該船最多可加注197噸油。 圖林根號的主砲為十二門305公厘L/50火砲,分佈在六座雙聯裝砲塔中,艦艏、艦艉各一座,兩側各兩座。附加武器包括十四門150毫米L/45火砲和十四門88毫米L/45火砲。1914年後,其中兩門88公厘火砲被88公厘高射砲取代。此外,圖林根號還配備六具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分別位於艦艏、艦艉和兩側舷側各兩具。其主裝甲和主砲塔上的裝甲厚度為300毫米,甲板裝甲厚度為63.5毫米。

圖林根號

圖林根號

|服役歷史

圖林根號於1911年7月1日服役後,在公海進行了多項試驗,並於9月10日完成。 9月19日,圖林根號及其姊妹艦被編入公海艦隊第一分艦隊。隨後,圖林根號參加了單獨訓練演習。隨後,她又參加了第一分艦隊的練習演習,並於11月參加了艦隊演習。每年7月和8月的夏季巡航通常前往挪威,但因第二次摩洛哥危機而中斷。結果,巡航只去了波羅的海。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圖林根號和艦隊餘部進行了單獨、分艦隊和艦隊演習。1913年10月,威廉·米凱利斯晉升為艦長,並一直擔任該職位直到1915年2月。 1914年7月14日,一年一度的夏季挪威巡航開始了。在這次帝國海軍最後一次和平巡航中,艦隊在斯卡恩附近進行了訓練演習,然後於7月25日進入挪威峽灣。第二天,由於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艦隊開始返回德國。7月27日,整個艦隊在斯屈德內斯角附近集結,然後返回母港,在那裡保持高度戒備。第二天,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爆發戰爭,一週之內所有歐洲主要列強都捲入了這場衝突,即第一次世界大戰。自7月29日起,圖林根號和第一艦隊的其他艦隻一起停泊在威廉港。戰爭第一年,新教牧師馬丁‧尼莫拉在圖林根號上擔任軍官,尼莫拉以反抗納粹政權的抵抗戰士而聞名。

公海艦隊於1914年12月16日清晨、即突襲斯卡布羅、哈特爾浦及惠特比時的部署

公海艦隊於1914年12月16日清晨、即突襲斯卡布羅、哈特爾浦及惠特比時的部署

▪︎第一次世界大戰

圖林根號參加了1914年11月2日至3日德國艦隊在北海的第一次出擊。在這次出擊中,沒有遇到英國船隻。第二次出擊發生在12月15日至16日。這次出擊是公海艦隊司令弗里德里希·馮·英格諾爾海軍上將戰略的結果,馮·英格諾爾海軍上將打算用戰列巡洋艦攻擊英國沿海城市。海軍少將弗朗茨·希佩爾指揮的偵察集群中的巡洋艦將引誘英國艦隊的個別艦隻出來,然後由公海艦隊摧毀他們。12月15日凌晨,德國艦隊離開母港,襲擊了英國沿海城市斯卡伯勒、哈特爾普爾和惠特比。當天晚上,德國艦隊帶著12艘主力艦靠近,其中包括圖林根號及其三艘姊妹艦,以及八艘小型戰艦,在10海浬(19公里)的距離內與一支由六艘英國戰艦組成的孤立艦隊交戰。在夜幕掩護下,驅逐艦之間零星的小規模衝突使馮·英格諾爾確信,他面對的是整個英國大艦隊。由於德皇威廉二世下令,不得對德國艦隊造成不必要的危險,馮·英格諾爾中止了交戰,戰列艦隊返回德國。 1915年1月24日,多格灘海戰爆發,英國海軍中將戴維·貝蒂的第一和第二戰列艦隊襲擊了德國第一偵察集群的戰列巡洋艦。圖林根號和公海艦隊的剩餘艦隻起航增援數量上處於劣勢的德國戰列巡洋艦。第一艦隊於12:33和第二艦隊的艦隻一起離港。公海艦隊到港太晚,未能發現任何英國艦隻,於19:05掉頭並再次停泊在威廉港附近的席利希航道。同時,大巡洋艦布呂歇爾號遭到猛烈砲火擊沉,戰列巡洋艦塞德利茨號在砲擊中嚴重受損。英格諾爾隨後於2月2日被德皇威廉二世解除職務,由海軍上將雨果·馮·波爾接任。 第一分艦隊的八艘艦艇於1915年2月22日啟程前往波羅的海進行編隊訓練,演習持續至3月13日。返回北海後,這些艦艇於3月29日至30日、4月17日至18日、4月21日至22日、5月17日至18日以及5月29日至30日參與了一系列行動,均未發生任何意外。圖林根號和公海艦隊的其他艦艇一直停留在港口,直到8月4日,第一分艦隊返回波羅的海進行一系列進一步的訓練演習。該艦隊隨後被分配到試圖在1915年8月將俄國海軍趕出裡加灣的海軍部隊。攻擊部隊由第一艦隊的 8 艘戰艦、馮·德·坦恩號毛奇號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一些輕巡洋艦、32艘驅逐艦和13艘掃雷艦組成。計劃是在俄國雷區開闢道路,以便摧毀包括光榮號在內的俄國海軍力量。德國隨後打算佈設自己的雷區,阻止俄國艦艇返回裡加灣,在整個行動過程中,圖林根號和公海艦隊的大多數其他主力艦都留在灣外。8月16日,拿騷號波森號戰艦被派去護航掃雷艦並摧毀光榮號。但她們未能擊沉這艘舊戰艦。然而,三天後,俄國雷區被清除,艦隊於8月19日進入了海灣。由於該地區有協約國潛艇出沒的報告,德國艦艇於次日撤出了海灣。8月26日,第一艦隊返回威廉港。 10月23日至24日,公海艦隊在馮波爾的指揮下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但最終未與英軍交戰。1916年1月,馮波爾因肝癌病情嚴重,身體虛弱,無法再履行職責。同年1月,海軍中將萊因哈德·舍爾接替了他的職務。 舍爾提出了一種更具侵略性的方法來與英國戰列艦隊對抗,他在二月得到了德皇的批准。舍爾的首次部署是於3月5日至7日突襲北海,隨後從3月21日至22日和25日至26日又突襲了北海。在舍爾進行的下一次部署中,圖林根號於1916年4月24日支援了對英國海岸的襲擊:德國戰列巡洋艦於10:55離開翡翠灣。公海艦隊的其餘成員於13:40跟進。在前往目標的途中,戰列巡洋艦塞德利茨號觸雷被迫撤退。其他戰列巡洋艦砲擊了洛斯托夫特鎮,沒有遭到還擊,但當她們接近雅茅斯鎮時,遭遇了哈里奇艦隊的英國艦隻。隨後雙方展開短暫的砲火交鋒,直到哈里奇艦隊的撤退。英國潛艇在該地區活動的報告導致第一偵察組撤退。此時,舍爾接到英國艦隊即將從斯卡帕灣基地撤離的警告,下令撤退至德國海域。

英國(藍)及德國(紅)艦隊在1916年5月31-6月1日的調遣圖

英國(藍)及德國(紅)艦隊在1916年5月31-6月1日的調遣圖

▪︎日德蘭海戰

圖林根號參加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德國公海艦隊再次試圖引出並孤立英國大艦隊的一部分,以便在英國主力艦隊採取反制措施之前將其摧毀。在戰鬥中,圖林根號是第一分艦隊第一隊的二號艦,也是戰艦中的第十號艦,位於分艦隊旗艦東弗里斯蘭號之後,另一艘姊妹艦黑爾戈蘭號之前。第一分艦隊構成了德國戰艦的焦點,位於第三分艦隊的八艘國王級和皇帝級戰艦之後,第二分艦隊第三和第四支隊的六艘較老的戰艦組成了殿後陣型。 16:00前不久,第一偵察集群的戰列巡洋艦與大衛貝蒂指揮的英國第一戰列巡洋艦艦隊相遇。雙方艦隻展開砲火對決,「不倦號」於17:00後不久被擊沉,而「瑪麗皇后號」則在僅僅半小時後被擊沉。此時,德國戰艦向南航行,引導英國艦隻駛向公海艦隊主力。17:30,領頭的德國戰艦「國王號」的船員觀察到第一偵察集群和第一戰列巡洋艦群的艦隻正在接近,德國戰艦向右舷移動,英國艦隻則向左舷移動。17:45,舍爾下令向左轉,以便他的艦隻能夠接近英國戰列巡洋艦,一分鐘後,下達了開火命令。 當德國領頭戰艦攻擊英國戰艦艦隊時,英國第二輕巡洋艦艦隊遭到圖林根號和其他10艘戰艦的砲擊,這些戰艦距離英國戰艦太遠,無法交戰。圖林根號王儲號襲擊了巡洋艦都柏林號,但兩艘船都沒有擊中敵艦。在八分鐘內,圖林根號在17000至19000公尺的範圍內開火,發射了29枚30.5公分砲彈。英國驅逐艦內斯特號遊牧者號在早期的攻擊中被擊毀,因為她們正擋在接近的德國公海艦隊的路徑上。圖林根號和其他三艘戰艦用主砲和副砲摧毀了內斯特號,而遊牧者號則被第三艦隊的幾艘戰艦擊沉。19:15剛過,英國主力艦厭戰號(HMS Warspite)進入射程。19:25,圖林根號開始用所有火砲砲擊該艦,射程為9700至10800公尺。她在五、六分鐘內發射了21枚305毫米砲彈和37枚150毫米砲彈。此後,厭戰號圖林根號的射程內消失,沒有再被擊中。圖林根號隨後砲擊了馬來亞號(HMS Malaya)。隨後,圖林根號在12900公尺的射程內用主砲對馬來亞號(HMS Malaya)進行了7分鐘的射擊,同樣沒有成功。在舍爾的命令下,圖林根號隨後轉向180度,遠離英國艦隊。 23:30,德國艦隊在夜幕的掩護下集結,準備穿越敵軍防線。圖林根號是前線第七艘艦,該線由24艘艦艇組成。一小時後,德國戰艦的領頭艦艇遭遇了英國海軍的輕型艦艇,隨後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近距離戰鬥。約1:10,英國裝甲巡洋艦黑太子號徑直衝入德國戰艦陣型。圖林根號用探照燈照亮了這艘英艦,並在近距離發射了305毫米砲彈。第一輪齊射擊中了黑太子號的後砲塔,砲塔顯然被沖到了船外。圖林根號總共發射了10枚305毫米砲彈、27枚150毫米砲彈和24枚88毫米砲彈。另外三艘戰艦也加入了攻擊,很快黑太子號就被巨大的彈藥爆炸摧毀了。大約半小時後,圖林根號發現了一艘船,最初被確認為伯肯黑德級巡洋艦。她發射了一枚照明彈照亮了這艘英國巡洋艦,並用其小型火砲對其進行掃射。這艘船原來是驅逐艦湍流號(Turbulent)。圖林根號發射了18枚150毫米砲彈和6枚88毫米砲彈,然後又發射了一枚照明彈。湍流號似乎向右舷傾斜,但尚未沉沒。後來,她被巡洋艦雷根斯堡號(Regensburg)以及驅逐艦V-71V-73擊沉。 儘管夜戰異常慘烈,德國公海艦隊還是突破了英國驅逐艦的防線,並於6月1日凌晨4點抵達合恩礁。幾小時後,艦隊抵達翡翠灣。圖林根號、黑爾戈蘭號、拿騷號威斯特法倫號在外圍錨地佔據防禦陣地,第三艦隊四艘未受損的戰艦停泊在威廉港入口船閘外。其餘八艘主力艦進入港口,仍可作戰的艦隻補充了彈藥和燃料。在這場戰鬥中,圖林根號發射了117枚305公分砲彈、111枚150公分砲彈和22枚88公分砲彈,艦隻本身及其船員都毫髮無傷。

▪︎進一步的任務

8月18日,舍爾上將試圖重複5月31日的行動。兩艘可用的德國戰列巡洋艦毛奇號馮德坦恩號在三艘主力艦的支援下,將砲擊桑德蘭市,以引出並摧毀貝蒂的戰列巡洋艦。艦隊的其餘艦隻,包括圖林根號,將跟隨並提供掩護,英國情報局在當天稍晚通知了傑利科德軍撤離的消息。他隨後派遣英國大艦隊攔截德軍艦隊。在看到英國海岸後,舍爾接到齊柏林飛艇關於該地區有一支英國艦隊的虛假報告,於是將艦隻調轉北行,因此,砲擊未能進行。8月19日14:35,舍爾得知英國大艦隊正在接近,他調轉艦隻,撤回德國港口。 1916年9月25日至26日,圖林根號和第一分艦隊的其他艦隻掩護由魚雷艇副指揮官率領的艦隊向泰爾斯海靈島淺灘推進。10月18日至20日,舍爾率領艦隊向多格灘進發。但由於舵損壞,圖林根號無法參加此行動。1917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圖林根號必須守護德意志灣。在阿爾比恩行動(攻擊裡加灣俄佔島嶼)期間,圖林根號和她的三艘姊妹艦移至松德海峽,阻止英國任何可能的干預企圖。10月28日,四艘艦隻抵達帕克灣,並於10月29日前往阿倫斯堡。11月2日,此行動結束,圖林根號及其姊妹艦開始返回北海。1918年4月23日至24日,德軍進行了最後一次不成功的出擊。圖林根號、東弗里斯蘭號拿騷號組成了一支特別艦隊,執行「石堡行動」(Operation Schlußstein),該行動計劃佔領聖彼得堡。這三艘艦艇於8月10日抵達波羅的海,但行動被推遲並最終取消。特遣艦隊於8月21日解散,戰艦於8月23日返回威廉港。

碧藍航線 圖林根

碧藍航線 圖林根

|圖林根州的叛變

1918年10月底,即停戰協定生效前幾天,圖林根號及其三艘姊妹艦將參與公海艦隊的最後一次行動。公海艦隊的主力將離開威廉港基地,攻擊英國大艦隊。時任海軍作戰司令部司令的捨爾打算盡可能重創英國海軍。他認為,這將提升德國的談判地位,而預期的傷亡也可接受。這支驕傲的海軍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落入敵手。儘管這是最高機密,但船員們還是得到了這次行動的風聲。 幾天前,一名來自圖林根州的水兵特使找到大副,解釋說,計畫中的海軍推進可能不符合新帝國政府的利益。大副苦澀地回答(根據該水兵後來在軍事法庭調查員面前的證詞):「是的,那是你們的政府。」這段對話揭示了前線的真實情況。 德國公海艦隊船員中不滿情緒由來已久。早在1917年,就出現過帶有政治色彩的違紀行為。這些行為遭到鐵腕鎮壓,並受到嚴厲懲罰。但自這次審判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事件。厭戰的水兵們確信,此舉將破壞和平進程,延長戰爭。1918年10月29日上午,海軍上將弗朗茨·馮·希佩爾下令第二天離開威廉港。由於局勢緊張,這項命令被推遲了一天。1918年10月31日夜間,叛變的船員撲滅了船上鍋爐裡的火,並毀壞了圖林根號的錨絞盤和燈,這使得船無法移動。這場兵變是不能容忍的。第一艦隊司令接到命令,要在一隊海軍陸戰隊員的協助下以武力結束兵變。同一天早上,相應的船隻也被派往相應位置提供支援。魚雷艇B-110和B-112以及潛水艇U-135被派來並用火砲瞄準圖林根號。命令起錨,隨後兵變的水手們佔據了艏樓。軍官們封鎖了其他出口,以便200名海軍陸戰隊員登船。圖林根號司令隨後命令他們在甲板上列隊,但這個命令被無視了。圖林根號司令與艏樓裡的兵變船員之間的談判最終失敗。黑爾戈蘭號用中型火砲瞄準了圖林根號,下令以武力打破抵抗,溫德米勒司令官下令清理甲板。圖林根號上也架設了一門火砲,瞄準了黑爾戈蘭號。隨後政府軍發出訊號,表示潛艦已做好開火準備,叛亂分子隨即投降。船上的大部分船員,包括圖林根號黑爾戈蘭號共有314名水兵和124名司爐被逮捕帶走。在這方面,軍官們最初取得了勝利。然而,這項措施不足以阻止兵變,兵變迅速蔓延至整個艦隊。這場暴動最終導致希佩爾和舍爾放棄了行動。德皇得知這一情況後宣布:「我不再擁有海軍了。」 幾天後,十一月革命以基爾水兵起義拉開序幕,德皇於1918年11月9日逃離德國。

碧藍航線 圖林根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圖林根 同人創作

|結束

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後,德國公海艦隊的大部分艦艇被扣押在斯卡帕灣的英國海軍基地,由海軍少將路德維希 ·馮·羅伊特指揮。圖林根號及其三艘姊妹艦,以及四艘拿騷級戰艦,被允許在和平談判期間留在德國海域。6月21日上午,英國艦隊離開斯卡帕灣進行訓練演習,在他們離開期間,羅伊特命令船員擊沉扣押在斯卡帕灣的十艘戰艦和五艘戰列巡洋艦。 圖林根號於1918年12月16日退役,在德國海域期間用作宿舍船。1919年11月5日,她在海軍名錄中的記錄被刪除。其餘八艘德國戰艦的命運由《凡爾賽條約》決定,條約規定這些艦隻必須解除武裝並移交給主要協約國政府。圖林根號於1920年4月29日移交給法國海軍,編號為「L」。一支精幹的船員護送該艦前往瑟堡進行正式移交。在她於耶夫勒海域沉沒之前,法國海軍曾短暫地將她當作靶艦。1923年至1933年間,她被部分就地拆解,但艦體的大部分部件仍留在法國海岸附近。

碧藍航線 圖林根與其他姐妹艦

碧藍航線 圖林根與其他姐妹艦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0.7K會員
1.2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8/03
O級戰列巡洋艦是二戰前德國海軍計畫建造的三艘戰列巡洋艦之一。由於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比,O級巡洋艦數量明顯不足,O級的設計應運而生,其設計方案是基於P級巡洋艦的設計,將283毫米(11.1英寸)火砲改為380毫米(15英寸)。
Thumbnail
2025/08/03
O級戰列巡洋艦是二戰前德國海軍計畫建造的三艘戰列巡洋艦之一。由於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比,O級巡洋艦數量明顯不足,O級的設計應運而生,其設計方案是基於P級巡洋艦的設計,將283毫米(11.1英寸)火砲改為380毫米(15英寸)。
Thumbnail
2025/08/02
布倫希爾德號是二戰前德國海軍計畫建造的三艘O級戰列巡洋艦之一。由於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比,O級巡洋艦數量明顯不足,O級的設計應運而生,其設計方案是基於P級巡洋艦的設計,將283毫米(11.1英寸)火砲改為380毫米(15英寸)。
Thumbnail
2025/08/02
布倫希爾德號是二戰前德國海軍計畫建造的三艘O級戰列巡洋艦之一。由於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比,O級巡洋艦數量明顯不足,O級的設計應運而生,其設計方案是基於P級巡洋艦的設計,將283毫米(11.1英寸)火砲改為380毫米(15英寸)。
Thumbnail
2025/07/31
Dead Master是優美的裡世界化身,裡世界稱為死亡主宰,手持Dead Scythe,身旁有2顆大型骷顱頭做為護使。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7/31
Dead Master是優美的裡世界化身,裡世界稱為死亡主宰,手持Dead Scythe,身旁有2顆大型骷顱頭做為護使。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愛丁堡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Edinburgh)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城級輕巡洋艦(Town-class),也是被稱為愛丁堡亞級(Edinburgh sub-class)的最後兩艘城級輕巡洋艦中的第一艘。愛丁堡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經歷了許多戰鬥,特別是在北海和北冰洋。
Thumbnail
愛丁堡號輕巡洋艦(英語:HMS Edinburgh)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城級輕巡洋艦(Town-class),也是被稱為愛丁堡亞級(Edinburgh sub-class)的最後兩艘城級輕巡洋艦中的第一艘。愛丁堡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經歷了許多戰鬥,特別是在北海和北冰洋。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敦克爾克號戰艦(法語:Dunkerque)是法國敦克爾克級戰艦的首艦,其姊妹艦為史特拉斯堡號,本艦於1932年12月24日在布雷斯特兵工廠放置龍骨,1935年10月2日時下水,至1937年5月1日正式在法國海軍服役。這兩艘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
Thumbnail
貝爾法斯特號(HMS Belfast)是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城級輕巡洋艦,她現在永久停泊在倫敦泰晤士河上,由帝國戰爭博物館運營,貝爾法斯特號建造於1936年12月,為皇家海軍第一艘以北愛爾蘭首府命名的船艦。她於1938年3月17日下水,於1939年8月初開始服役。
Thumbnail
貝爾法斯特號(HMS Belfast)是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城級輕巡洋艦,她現在永久停泊在倫敦泰晤士河上,由帝國戰爭博物館運營,貝爾法斯特號建造於1936年12月,為皇家海軍第一艘以北愛爾蘭首府命名的船艦。她於1938年3月17日下水,於1939年8月初開始服役。
Thumbnail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Thumbnail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1928年4月12日在馬薩諸塞州昆西市伯利恆集團開工,1929年9月5日下水,1930年5月17日完工,編號CL26,1931年7月1日改編號CA26。1942年11月29日,在塔薩法隆加海戰中被日本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於南緯9度12分,東經159度50分隊水域。
Thumbnail
1928年4月12日在馬薩諸塞州昆西市伯利恆集團開工,1929年9月5日下水,1930年5月17日完工,編號CL26,1931年7月1日改編號CA26。1942年11月29日,在塔薩法隆加海戰中被日本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中,沉沒於南緯9度12分,東經159度50分隊水域。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海天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或稱海圻級)首艦。本艦為清朝在甲午戰爭後重建海軍時期擁有的大型軍艦之一,然並未來得及發揮太多作用,便在日俄戰爭之初觸礁沉沒,本艦艦名在西方著作中多按當時的拼音寫作Hai Tien。
Thumbnail
海天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或稱海圻級)首艦。本艦為清朝在甲午戰爭後重建海軍時期擁有的大型軍艦之一,然並未來得及發揮太多作用,便在日俄戰爭之初觸礁沉沒,本艦艦名在西方著作中多按當時的拼音寫作Hai Tien。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興登堡號(德語:SMS Hindenburg)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末艦,採用略作修改的設計。它同樣裝備有八門305毫米主炮,但通過改良的炮塔,能夠射的更遠。該艦也較兩艘姊妹艦稍大及更快。其艦名是為紀念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
Thumbnail
興登堡號(德語:SMS Hindenburg)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末艦,採用略作修改的設計。它同樣裝備有八門305毫米主炮,但通過改良的炮塔,能夠射的更遠。該艦也較兩艘姊妹艦稍大及更快。其艦名是為紀念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