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星際之門計劃(The Stargate Project)由白宮盛大揭幕,由OpenAI 、軟銀、甲骨文等AI巨頭和投資公司 MGX 聯合創立的AI企業;這個由美國總統川普所高調宣布的計畫,目標是推動美國的人工智慧技術與專案,使美國在全球競爭中更具優勢。
六個多月後的今天,價值5000億美元的Stargate計畫因難以尋得合作夥伴,據說已陷入停滯,並被迫縮減其遠大抱負。雖然本週Oracle與OpenAI達成協議,要在美國增建4.5Gigawatt (GW)的Stargate資料中心容量,但具體怎麼建卻存在很多問題。
【星門計畫的窒礙難行三大困難】
📌首先多家外媒報告指出,為執行此計畫而新成立公司,迄今尚未完成任何一筆資料中心的交易。📌軟銀(SoftBank)執行長孫正義與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正因合作的關鍵條款發生激烈衝突,尤其是關於資料中心設址問題,而這個聯盟的第三個夥伴甲骨文(Oracle)似乎未捲入這場爭議。
📌原本這三方承諾要「立即」投資1000億美元,但現在計畫的目標已大幅縮水,只打算在今年底前建造一座規模不大的資料中心,地點可能在俄亥俄州。
【星門計畫仍待觀望?】
這樣的問題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參與這項計畫的主要夥伴,幾乎都沒有建造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實務經驗。Oracle的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大部分是採用共置(colocation)方式,並非自有資料中心。Oracle在這個市場中也屬於後進者,市場占有率僅有3%。
像AWS、微軟(Microsoft)、Equinix、Digital Reality、Google、Nvidia與Meta這些雲端巨頭,迄今仍未加入這個聯盟,他們的缺席讓這個計畫難以被外界認真看待,因為他們才是真正具備相關經驗的玩家。
【專家們對於星門計畫的質疑】
相關產業分析師們對此消息並不感到驚訝。
TECHnalysis Research的創辦人兼首席分析師Bob O’Donnell表示:「大型IT專案往往有誇大承諾的現象,現在這股趨勢也似乎蔓延到AI資料中心相關的計畫上。尤其是Stargate計畫更複雜,因為其帶有帶有政治色彩」他補充說:「毋庸置疑,美國會看到許多不同科技大佬或大型企業對AI基礎建設的投資,但我不相信單一個案(Stargate)在長期來看會有多大影響力。」
另外,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執行長兼首席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也坦言:「我一直對那個數百億的龐大數字抱持懷疑態度,何況目前實際募得的新資金只有幾十億。加上現在 OpenAI 和軟銀之間出現衝突。雖然,甲骨文目前加入 Stargate,OpenAI 將在德州設施大量吸收 GPU,但這些安排早在 Stargate 宣布之前就已在進行中。」
【參考來源】
https://technews.tw/2025/07/23/oracle-and-openai-develop-4-5-gigawatts-of-additional-stargate-data-center-capacity-in-the-united-states/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4029011/ai-project-stargate-struggles-to-get-off-the-ground.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they-simply-dont-elon-musk-renew-concerns-over-openais-ability-to-fund-500-billion-stargate-project/articleshow/122832794.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