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對 2017 年 Tropicana Slim 所推出的網路劇《Sore:來自未來的妻子》所知甚少,甚至幾乎沒看過相關內容。然而,這樣的背景反倒成為我欣賞改編電影版時的一大優勢——因為完全沒有預設期待,也不會將影集與電影版本互相比較。這次長片依然由導演 Yandy Laurens 操刀,為這個原創概念注入了更豐富的層次。
遇見未來的「她」:故事從克羅埃西亞出發
電影開場以副標題「Jonathan」展開,主角 Jonathan(由 Dion Wiyoko 飾演)目前定居於克羅埃西亞,專注拍攝自然風景,籌備以「氣候變遷」為題的攝影展覽。他的生活伴侶 Elsa(Lara Nekic 飾)與多年好友 Karlo(Goran Bogdan 飾)是他最親近的人。某日,一位來自印尼的神秘女子 Sore(Sheila Dara 飾)突然出現在他家門前,自稱是 Jonathan「未來的妻子」,她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改變 Jonathan 的生活方式——因為根據未來的發展,他將在八年後因心臟病過世。
角色互動自然,節奏流暢
故事前段保留了原劇迷熟悉的橋段,但角色發展更加自然成熟。Jonathan 對 Sore 的出現雖驚訝,卻未顯突兀;Sore 一步步引導他重整生活方式,兩人之間的互動不僅充滿趣味,也帶有一種從陌生走向信任的微妙張力。這段發展有點像是現代版的奇幻愛情童話,結合穿越、療癒與成長。導演巧妙地讓觀眾在輕鬆的節奏中慢慢感受到角色背景的厚度,例如 Sore 為何愛上 Jonathan?兩人又是如何在未來相識?這些細節逐步揭曉,使整個故事更具情感深度。
探討愛與失去:從時間迴圈展開的情感糾葛
進入中後段後,電影轉為以 Sore 為敘事核心。她不斷穿越時空,只為尋找讓 Jonathan 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在無數次的嘗試中,她不僅學會各種語言、預知每次互動的細節,甚至對「命運能否改變」產生深刻反思。
每一次時間重啟,對 Sore 而言,都是一場自我磨練。她漸漸明白,某些命運是無法逃避的,即便再努力也難以撼動。這段時間循環的設計讓觀眾思考:究竟我們能否真正掌控未來?還是只能學會如何放手?
Jonathan 的轉變:療癒與自我完成的開始
雖然電影名為《SORE》,但 Jonathan 的角色塑造也極具層次。他不只是要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面對過往創傷、釋懷過去。在 Sore 的幫助下,他逐漸意識到:若想擁抱真正的幸福,必須先從「成為更好的自己」開始。這樣的成長,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段痛苦且誠實的旅程。
Sheila Dara 精湛演出下的 Sore
女主角 Sheila Dara 展現了令人驚豔的演技。從一開始的溫柔神秘,到中段的堅韌與脆弱交織,Sore 這個角色在她的詮釋下變得立體而深刻。與 Dion Wiyoko 之間的火花也明顯比早期合作更成熟自然,甚至在兩人尚未真正墜入愛河之際,就已能讓觀眾感受到情感的流動。
最值得肯定的是,導演選擇避開過度煽情的呈現方式,讓情感推進透過細膩的表情與語調傳達,使得戲劇張力更具真實感。
寓意與視覺的完美結合
本片選擇以歐洲北部近北極圈地區作為主要場景,不僅貼合氣候與環境主題,也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能感受到視覺的寧靜與純粹。最後段落的蒙太奇情境彷彿是一封寫給逝去愛情的情書,視覺與情感交織出令人難忘的結尾。
總結:一場時間與愛的雙重試煉
《SORE:來自未來的妻子》透過奇幻設定描繪一段深層情感的糾葛,遠不只是穿越或命運議題的表面呈現。這是一部談失落、療癒、選擇與希望的作品。即使你不是影集的原始粉絲,也能從這段旅程中獲得觸動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