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普丁與川普的停火談判毫無進展,再加上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多波的大規模攻擊,讓美國政府的態度開始轉變,除了恢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採取歐洲國家付款,美國出貨的方式,讓俄烏戰爭結束的曙光再度破滅。普丁也揚言將會奉陪到底,北約甚至警告,俄羅斯在接下來幾年來,有可能入侵波羅的海國家,甚至是波蘭或羅馬尼亞,歐洲國家必需儘快提高國防預算,以因應新的威脅。也讓承平已久的歐洲地區,重新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中,在中東的戰火未歇之際,全球的安全情勢變的更為詭譎。
不論一些特定媒體如何為俄羅斯宣傳,俄羅斯已在這場戰爭中一敗塗地,試想二戰時希特勒揮軍入侵法國,最後連巴黎都打不下,德軍被迫撤到法國東部的幾個省份,打起了壕溝戰,最為精銳的德軍裝甲部隊,在這場戰事中幾乎消耗殆盡,空軍無法徹底掌握空優,還要仰賴義大利派兵助戰。那希特勒就只是歷史上的笑柄,而不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混世魔頭,普丁未來的歷史定位就是如此。只是普丁無法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同意停火,一旦戰爭結束,他可能會面臨國內的敗戰檢討,輕則下台,重則喪命。
俄羅斯當然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沼。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爆發,美國派遣匿蹤轟炸機攻擊伊朗的地底核武設施,一大堆媒體就在討論,美國會不會陷入以伊戰爭的泥沼,這時美國連一架戰機都還沒有損失,那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打光了精銳部隊,為什麼沒有媒體討論說俄羅斯已深陷俄烏戰爭的泥沼?而且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歐洲在美國的壓力下,將為烏克蘭的軍援買單,這代表俄羅斯的對手,會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地區,俄羅斯在戰前的經濟狀況就不好,還要跟最富裕的歐洲打消耗戰,未來恐怕更為艱難。
近來傳出中國可能覬覦西伯利亞的推論,其實就反應俄羅斯接下來可能面臨的危機。一旦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繼續失血,國力一定會越來越孱弱,最後導致沒有力量去控制遠東地區,讓外敵趁虛而入,最後走向瓦解。這樣的情勢周邊國家都看得很清楚,近幾年來中東情勢的發展,可以說是俄羅斯勢力大幅衰退的結果。敘利亞的小阿塞德政權垮台,伊朗被以色列攻擊,卻沒有還手,關鍵原因當然都是背後的支持者俄羅斯已大不如前。甚至連亞塞拜然都敢強硬要求俄羅斯為誤擊該國客機一事道歉,讓兩國關係直轉急下。
甚至大膽一點來猜測,川普的態度會一百八十度轉變,從強硬施壓烏克蘭參與和談,處處為普丁說話,到這幾天重話痛批俄羅斯,甚至還有媒體還爆料,川普想叫烏克蘭攻擊莫斯科。可能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美國在大舉空襲伊朗後,發現俄羅斯無力介入,伊朗只能按兵不動,讓美國發現俄羅斯內部的真實情況,可能比預估的還要糟。那美國就沒有必要再去調停俄烏戰事,拉攏俄羅斯對抗中國,直接連合北約,搞垮俄羅斯,反而是更划算的戰略。一旦俄羅斯如果倒下,中俄戰略聯盟等同於瓦解,威脅就去了一半。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俄羅斯內部的情況真的這麼糟,普丁又如何能威脅歐洲國家呢?這就是獨裁政權的悲哀了,現在普丁優先考慮的是自己不要被清算,而不是俄羅斯的未來。如果普丁真心在乎俄羅斯,之前在美國斡旋時,就要快點想辦法停戰,脫離戰場的泥沼,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否則俄羅斯一旦走向解體,那覬覦西伯利亞的,恐怕不只是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的西伯利亞干涉戰爭,包括美國、日本都曾出兵。今日的日本有奪回北方四島的動機,美國則有進一步控制北極圈的野心,都有趁亂出手的可能性。

西伯利亞干涉戰爭時,美軍部隊進入海參威時的照片。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位於外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過去因領土爭議,曾多次兵戎相向,亞美尼亞在俄羅斯的軍事支持下,與亞塞拜然長期對峙。但在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場時,亞塞拜然趁機奪回這些爭議領土,亞美尼亞向俄羅斯求援卻得不到回應。為此亞美尼亞拒絕再參與俄羅斯主導的區域安全演習,反而邀請美國部隊到亞美尼亞進行聯合訓練,希望尋找新的保護者。而亞塞拜然與俄羅斯的關係本就不睦,在俄羅斯誤擊該國客機之事進一步惡化後,很有可能會改變這個地區的情勢。
而外高加索三國中的喬治亞,則因為較親俄的政黨在大選中勝出,而出現激烈的示威抗爭活動。這些情況都說明俄羅斯對外高加索的控制力道正快速衰退中,而這很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內高加索地區。內高加索地區目前是俄羅斯的領土,擁有許多個加盟共和國,包括曾經與俄羅斯發生二次戰爭的車臣共和國。一旦外高加索的情勢蔓延到內高加索,這些早就不滿俄羅斯統治的加盟共和國很有可能會再度出現動亂。由於目前俄羅斯可能已經沒有能力再派兵平叛,這些邊疆區所出現的動亂,很有可能導致俄羅斯的解體。
特別是俄羅斯為了補足在俄烏戰爭上短缺的兵源,又擔心大規模徵兵會引起俄羅斯社會的動盪,因此故意從這些位於邊疆區的共和國召募兵源,由於這些位於邊疆區的少數民族非常貧困,參戰的高額簽約金成為了一大誘因。但是隨著大量死傷的情況,傳回這些少數民族部落,俄羅斯政府又常常故意短發或剋扣撫恤金,讓這些家屬非常不滿。這股怒氣參雜著對俄羅斯政府長期不重視邊疆區發展的怨恨,已累積成不定時炸彈。如果有人先登高一呼,很可能會出現四處串聯的行動,讓俄羅斯陷入內外交戰的情況。
再這樣下去,俄烏戰爭很有可能成為俄羅斯的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