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改變軍援烏克蘭的政策,逼使俄羅斯與烏克蘭合談,還進一步要求歐洲國家強化自身的國防力量,威脅要退出北約,讓北約盟國對美國的安全保證產生動搖。許多的歐洲領導人紛紛質疑,美國的核保護傘是否依然有效,歐洲是否應該尋求別的安全保障?法國總統馬克宏則表示,一樣擁有核武的法國願意提供核保護傘給周邊國家,以抵禦俄羅斯的威脅。法國能提出這種建議,關鍵原因在於法國的核武發展歷程與英國不同,英國與法國雖然是北約成員國中,少數擁有核武的國家,但英國的核武技術來自美國,基於英、美兩國的協議,在使用上有較多的限制。相反地,法國受戴高樂主義的影響,從二戰後就確立國防自主的方向,走向主自研發核武的道路。但以法國今日擁有的核武攻擊能力,是否有辦法支撐這個政策,頗有討論的空間。
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是法國的二戰英雄,領導流亡海外的自由法國政府戰勝納粹,由於曾親眼目睹法國被納粹佔領,經歷過幾乎亡國的慘痛教訓,讓他覺得法國不可再重蹈覆轍。他在1958年再度掌權,成為法國總統後,冷戰正進入高峰期,美國在韓戰中損失慘重,隨後形成的南北韓對峙,又讓美國必需在朝鮮半島部署重兵,使他認為美國未來可能無法兼顧歐洲的防務。為了不要過度依賴美國,將自己的安全交給別人,並保有法國的自主性,戴高樂在執政時期,非常強調在外交、軍事上保持獨立,同時以歐洲與法國的利益為出發點,而被稱為戴高樂主義。在這種思維影響下,戴高樂政府決定展開核武研發計畫,並利用位於北非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進行測試,於1960年在該國的沙漠中,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讓法國擠身核武強權。

二戰末期,盟軍攻入巴黎,法國結束被納粹德國佔領的屈辱。領導自由法國政府的戴高樂將軍,步入巴黎街道,前往聖母院參加感恩儀式。
然而也是因為戴高樂主義的關係,法國認為由美國所領導的北約,限制了法國的國防自主性,因此在1966年宣布退出北約。連帶的法國也未加入在同年成立的北約核子計畫小組(NATO Nuclear Planning Group ),這一個組織主要在共享核武情報,並協調美國在歐洲的核武部署,以提供北約成員國安全保障,這也讓法國的核武政策自外於北約。再加上法國自知國力難以跟美、蘇兩大強權相比,無法生產大量核武,保證互相毀滅。所以法國的核武戰略,以嚇阻為主,強調能造成敵人的重大傷害,使其發動戰爭前三思。因此法國特別強調發展與保有「前戰略核武(Rre-strategic Nuclear Weapon)」,也就是威力較小的戰術核武,在必要時可以進行前期的警告攻擊,讓敵人知道,法國已退無可退,如果再進一步升高緊張情勢,將面臨法國的全面核武攻擊。
法國目前擁有的核彈頭,一般估計應該不到300枚,而處於戰備狀態,隨時能發射的數量,可能接近200枚左右,在數量上遠不及美、俄、中等核武強國,也沒有陸基的洲際彈道飛彈,與能投擲核彈的長程戰略轟炸機。不過法國當年在推動核武計畫時,曾一併展開核武投射載具的研發,仿效美、蘇等核武強權,籌建核三位一體(Nuclear triad )的打擊能力。核三位一體指的是戰略轟炸機、陸基彈道飛彈與彈道飛彈潛艦。但法國的情況與美、蘇兩國略有不同,對法國來說,最大的假想敵是蘇聯,國土的菁華區都位於歐洲大陸上,距離法國並不算太遠。因此在陸基彈道飛彈領域,主要是發展機動型的短程彈道飛彈,與固定式的中程彈道飛彈,就足以打擊蘇聯的主要城市。

法國曾擁有的S3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可配備核彈頭,是法國在冷戰時的陸基嚇阻武器,但在冷戰結束退役後,法國已不再研發、生產陸基彈道飛彈。
在戰略轟炸機這方面,也有一樣的情況,法國並沒有投入研發大型的長程戰略轟炸機,因為法國不需要橫跨大洋的攻擊能力。法國選擇單引擎的幻象III型戰機為基礎,放大機體,改採雙引擎設計,成為幻象IV型超音速轟炸機。其作戰半徑約為1200公里,以戰略轟炸機來說算是非常短,但在進行空中加油後,已可攻擊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國家的各個重要城市與戰略據點。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方案是法國能負擔的,幻象IV的操作成本遠低於大型長程戰略轟炸機。在一開始的時候,幻象IV配備傳統投擲式的核彈,直到1980年代,研發出新型的中程空對地巡弋飛彈(ASMP),一樣能配備核彈頭,射程達300公里,幻象IV也一併升級成具備ASMP發射能力的幻象IVP。同時超級軍旗攻擊機與幻象2000N戰機也能發射ASMP,使作戰更有彈性。

冷戰時期,法國的幻象IV轟炸機,一直維持掛載核彈,在空中輪班巡弋的待命模式,以嚇阻蘇聯發動攻擊。
雖然法國在陸基彈道飛彈與戰略轟炸機的發展較為不足,但法國將資源集中在彈道飛彈潛艦上。畢竟法國認為自己的國土較小,缺乏戰略縱深,陸基彈道飛彈容易被攻擊,而彈道飛彈潛艦神出鬼沒的特性,可以彌補這個缺點。核動力潛艦的航程無遠弗屆,也能解決幻象IV轟炸機航程不足的問題,因此法國一開始就決定全力研發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只是在戴高樂主義的影響下,法國不願意直接向美國採購所需的核反應爐技術,擔心此舉會受到美國控制,導致整個建造計畫不斷延宕。法國於是將原本的核動力設計改為柴電動力,誕生了第一艘的彈道飛彈潛艦電鰻號(Gymnote)。這艘傳統動力的彈道飛彈潛艦,其實並不成熟,難以擔任戰備任務,但被用來測試法國研發的潛射彈道飛彈,最後成功推出M1潛射型彈道飛彈,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