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O O九年參加第一個馬拉松以來,即使已經跑過非洲、大洋洲、亞洲、北美洲和歐洲眾多國家和城市,但卻仍未參加過六大馬拉松的任何一個,直到去年年尾,終於成功抽到在三月初舉行的第十八屆東京馬拉松比賽的參賽資格。
近年的東京馬拉松都是於早上九時十分正式起跑,由於起跑的時間不算太早,並且東京市的交通網絡也十分發達,所以我和太太就算不能夠在起點所在地的新宿地區租到酒店,也可以在沿著鐵路線附近的幾個站外租住便宜不少的酒店,這次我們就是在一個叫大塚站附近的地方租住了一連三晚的酒店,這個站距離新宿只相隔五個站,不用轉車,按全球定位系統由酒店到比賽起點只需二十五分鐘的時間。
儘管時間充裕,但我們還是不敢怠慢,較定了鬧鐘在七點前便嚮起來,因為我們還要吃比平日豐富的早餐和做熱身,當然亦需要在起步前最少十五分鐘找到正式的起步位置並等候。整個過程大致順利,唯一的瑕疵是以為那間售賣牛肉飯的舖頭會提供免費添飯服務,最後才理解到是我們誤會了,但自費加上少少白飯也不是什麼大不了,最重要是不要因此影響心情。在這場馬拉松之前雖然已經參加過三十五場在其他地方舉辦的賽事,但不得不承認心情還是有點兒緊張,畢竟每次跑一場四個多小時的馬拉松對我而言也不是絕對輕鬆的,尤其是我總希望是「跑」得完,沒有一段路是需要步行或坐下來休息,更遑論不想受傷,此外這四個小時也可能有不少變數,例如受腸胃影響、扭傷、天氣太熱、下雨等等,我總不能夠輕敵。
起點真的非常熱鬧,我獲分配的起步區其實只是十多個起步區的其中一個,但從我區所見四方八面已經有數不盡的跑手,按大會統計這一屆大概有近三萬八千人參與。人雖然多,但安排相當流暢,沒有絲毫混亂,由我持着手帶正式進入起跑區,看到放置行李的位置,上洗手間等,指示清楚,亦不需要等候太長時間。而隨着起跑時間越來越接近,人群一步步地步向前方,雖然在鳴槍起跑的一刻我還是看不到起點線,但十分鐘左右我便已經穿過起跑線並正式起跑了。
起跑後的第一個目標位置是站在一公里處附近的太太,當我還未起跑她便把她的所在位置告訴我,只見是一個幾顯眼的柱體建築物對面,我們還差數十米便見到對方,她也成功在這個位置給我拍下數張充滿動感的照片。之後一段路我便集中和其他選手一起往前跑。或者附近的選手們大多也是在同一區起跑,即是他們過往的完成時間也和我差不多,所以大家的步速也相當接近,沒有人左穿右插,大家也帶着輕鬆和笑臉默默地向前。在我印象中,期間可以見到晴空塔,經過銀座和日本橋,亦近距離在雷門旁邊經過,在下一個跟太太相約相見的位置便是東京塔附近的公園了,在眾多地標中,我認為東京塔是最能代表到東京,而若果能夠在這裏影到一、兩張靚相就最好不過了,而太太亦果然找到一個好位置並給我拍下幾張在東京塔下跑步的相片。
可是在東京塔之後,還有幾公里便返抵終點,其實在這裏見到太太卻代表在終點附近未必能夠見到她,因為她既需要走入地底搭乘當地複雜的交通工具到皇宮附近,然後就要上地面找找如何前往終點,而我們已經預計當地會有很多封路或限制人群進入的區域,而她只有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去嘗試。最後,也一如預計之內,未能在終點的位置見到她。
這個馬拉松我最終以四小時接近九分鐘的時間完成,這是我歷來第四快的全程馬拉松成績,也是我超過十年以來最快的紀錄,上一次能夠跑進四小時十分鐘之內已經是十二年前了,想不到我老了十二年之後還有「年輕時」的體能!當然,這個馬拉松沿路跑道相當寬闊,上落斜幅度不大,而且沿途大部份地方都有當地市民為跑手打氣及歡呼,同時還有其他選手們一起努力向前,氣氛相當不俗。印象中補給站超過十個,其中有些補給站還提供特別的地方小食,在給選手們的電子版場刊已經作了介紹,這些統籌工作的確做得很好。
但東京馬拉松也並非完美無瑕,尤其是在衝過終點之後,首先是需要花上二十多分鐘的時間才可以領取到完賽獎牌和紀念品,其次是很難跟專程來捧場及打氣的親朋戚友會合,我和太太最終花了超過半小時才能夠在終點附近的鐵路站內相遇,其實不只是她,無論我在地面或地底,也遇上其他尋找選手的親人,他們也詢問我在哪個位置可以跟家人重聚,我也只能夠把我衝線之後刻意觀察的情況告訴他們,那的確是令人有點沮喪,畢竟我們這些海外選手有家人過來打氣,真的希望能夠在終點附近的地方拍一張合照留念,尤其終點是設在皇居,那可是東京的另一個重要地標。
這個馬拉松由參加抽籤到獲通知抽籤結果,到繳費及收到確認電郵,然後於比賽前一日在多達兩層的場館領取號碼布及取得記念品,並於比賽日前往起跑區及正式起跑參加比賽,每一個環節其實也相當流暢及令人滿意,若果在衝線之後有更好的安排,並且能夠顧及海外參加者及其親朋的需要,在安全及人性化方面取得更好的平衡那就更加完美了。
無論如何,感恩終於能夠參加到六大馬拉松的其中一個,並享受一整個過程。
(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