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恆星」,文章連結點我)為《我的個人品牌心得》系列第九篇,續品牌的三個殘酷真相建議合併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
這篇文章適合:
- 粉絲破萬卻開始感到壓力的創作者
- 想了解影響力增長後會面臨什麼挑戰的人
- 正在思考「創作責任」與「自由表達」平衡的自媒體經營者
你將獲得:
- 從1萬到10萬粉絲的心境轉變真實記錄
- 影響力帶來的3種隱性壓力及應對方式
- 如何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保持創作初心的具體方法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創作者的各種心理掙扎 —
關於自媒體經營這件事,我還寫過幾篇比較赤裸的觀察:
- 關於自媒體經營,我想說幾句話
- 小帳投稿背後的心理學:人們想被看見,但不想被認出
- 創作者的焦慮:內容還有被轉發的價值嗎?
- 為什麼我在每篇文章都寫「原創嚴禁轉載」?
- 從零到變現:個人品牌的金錢焦慮
- 當所有人都在搶注意力,我選擇搶記憶
- 我們以為在怕AI,其實在怕沒人發現我們消失
這些都是我在經營個人品牌過程中,那些半夜想到會失眠的真實想法。
—
今天,我的 IG 追蹤數突破 10 萬。
第一個浮現的念頭不是興奮,而是一個詞:責任。
10萬人,意味著我寫下的每一個字,都可能影響10萬個決定。 這個認知,比任何成就感都來得沉重。
—
從「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到「該說什麼才對」
半年前,我還是個1萬粉絲的小帳號。
那時候寫文章很簡單:心裡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情緒來了就發洩,想法有了就分享,偏激一點也無所謂。 反正看的人不多,錯了大不了刪掉重來。
但現在不一樣了。
先前,我隨手寫了一段關於「分手後該不該復合」的想法。 沒想到收到一個讀者私訊:
「思齊,看了你的文章,我決定再給前男友一次機會。謝謝你讓我重新思考這段關係的意義。」
看到這則訊息的瞬間,我愣住了。
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不再只是一個「表達者」,而是一個「影響者」。 我的每一個觀點,都可能成為別人人生決定的參考依據。
這責任,比我想像的重太多。
—
影響力增長後的3種隱性壓力
壓力一:完美主義的綁架
以前寫錯字、邏輯不通,頂多被幾個朋友笑笑。 現在每篇文章發出去,都會被放大鏡檢視。
一個用詞不當,就可能被截圖討論。 一個觀點偏頗,就可能誤導大量讀者。
我開始花更多時間檢查每個句子,反覆思考每個論點。 寫作不再是情感的流洩,而變成了理性的建構。
壓力二:期待管理的困難
當你有了影響力,每個人都對你有期待。
有人希望你永遠理性客觀,有人希望你更有態度。 有人喜歡你的溫暖療癒,有人喜歡你的犀利直接。
但最困難的是,你已經很難單純地「做自己」。 因為你知道,任何改變都會讓某些人失望。
壓力三:道德邊界的模糊
什麼樣的內容該寫?什麼樣的觀點該表達?
以前這些問題很簡單:我想寫就寫,我想說就說。 現在每次下筆前,我都會問自己:
- 「這個觀點會不會誤導別人?」
- 「這個建議會不會害人做錯決定?」
- 「我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嗎?」
有時候,這些自我審查讓我失去了表達的勇氣。
—
那個讓我重新思考的深夜
前天晚上2點,我收到一則長長的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