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半年從1萬到9萬,然後發現最重要的不是追蹤數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恆星」,文章連結點我)為《我的個人品牌心得》系列第八篇,建議合併閱讀EP07《我們以為在怕AI,其實在怕沒人發現我們消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
一個三寶爸對「成功焦慮」的觀察
「IG 9萬粉絲突破的第一天,我做了一件事:把手機關機,去公園坐了一個小時。不是為了慶祝,是因為突然覺得很空。」
空到什麼程度?空到我坐在那張破舊的公園椅上,看著前面盪鞦韆的小孩,竟然開始羨慕他們。
—
先說個背景,關於我憑什麼談「成功」
我想,我應該有一點資格,能在這個「個人品牌成長」議題上說幾句話。
從今年1月1日到現在,整整超過200天。Threads從1萬人追蹤到現在訂閱破9萬;IG追蹤也從1000多人變成超過9萬人。
我想讓你知道:這些成長,確實發生了。但更重要的是,我想告訴你那些數字背後,沒人看見的東西。
因為我發現一件事:
當所有人都在教你怎麼成功,沒人告訴你成功以後會發生什麼。
—
01|那些別人看不到的數字背後
半年前的1月1日,我在家附近的咖啡廳寫下第一篇文章。
手指在鍵盤上停了很久,不知道該打什麼。1000個粉絲,大部分是認識的朋友,我緊張得要命,深怕寫出來的東西很蠢。
那時候的日常是這樣的: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開手機看追蹤數字有沒有變化。 中午吃飯時偷偷瞄一下觸及率。 晚上睡前再確認一次今天的「成績」。
我老婆問我:「你現在是手機控制你,還是你控制手機?」
我說:「我在經營個人品牌。」
她笑了:「聽起來比較像是個人品牌在經營你。」
第一次破萬粉絲那天,我興奮得在房間裡拍了十幾張螢幕截圖,傳給所有家人朋友。
現在想起來,那種興奮裡有種說不出的荒謬感。就像一個大人拿到貼紙獎勵,開心得手舞足蹈。
不是因為不值得開心,我開始懷疑,這種開心能維持多久。
—
02|第一個殘酷真相:數字越大,孤獨感越重
我以為有很多人追蹤,就不會孤獨了。
事實上,恰恰相反。
當你的追蹤者從1千變成1萬,再從1萬變成9萬,你會發現一件很詭異的事:
你被越來越多人看見,卻越來越沒有人真正了解你。
朋友聚會時,大家開始用一種微妙的眼神看你。不是壞的,但就是不一樣了。
「哇,思齊現在是網紅了耶。」 「可以幫我的貼文分享一下嗎?」 「你現在一篇文章可以賺多少錢?」
我想說我還是原來的我,但話到嘴邊又覺得虛假。因為連我自己都不確定,現在的我,到底是誰。
某天晚上,我在書房寫稿寫到半夜兩點。我老婆起床上廁所,看到我還在螢幕前,停下來看了我很久。
「你知道你現在講話都會想『這個可以當素材嗎』?」她說。
「有嗎?」
「剛剛孩子跌倒,你第一個反應是拿手機。」
我愣住了。不是因為她說錯了,是因為她說對了。
我才意識到,我正在失去一種能力:單純地活在當下的能力。
每個瞬間都在被我評估它的「內容價值」。孩子說的可愛話語、老婆的抱怨、甚至自己的情緒起伏,都變成了潛在的「素材庫」。
最可怕的是,我已經習慣了。
—
03|那個只有200粉絲的朋友
就在我開始質疑這一切的時候,收到一則私訊。
寄件者是一個同學,我記得他的帳號只有200多個粉絲,平常很少發文,更少留言。
他寫:「我每篇都看,你最近還好嗎?看起來有點累。」
就這樣,沒有恭喜我的成長,沒有請我分享秘訣,只是問我還好嗎。
我盯著這則訊息看了很久,突然想哭。
因為在這9萬個追蹤者裡,他可能是唯一一個真正「看見」我的人。
不是看見我的成功,不是看見我的數字,而是看見我這個人。
真正看見你的人,從來不看數字。
—
04|第二個殘酷真相:你開始失去「做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