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最常對自己說的話,就是「加油」。
不誇張,大概一天會對自己講個三次以上。有時是在按下某個檔案傳送鍵之前,有時是在電梯裡心裡默唸,有時是在日記 APP 裡打下:「你要加油。」
那個 APP 叫 Day One。我很早以前就下載了,用得斷斷續續。寫最多的是 2017 年,那年我和 J 撐著過生活最艱苦的一段,每一頁日記都像擦過眼淚的紙巾,一張一張。一直到 2023 年的 3 月,我看到一支影片,裡面提到日記是人類記憶的備份。於是我重新打開了那個 APP,然後,像是觸發了一種溫柔的強迫症。
Day One 不只是拿來寫字,它可以抓 IG 的貼文、同步 X 的推文、Spotify 播放的歌曲,甚至連我在 YouTube 上按過讚的影片,也都能一條條自動塞進當天的日記。看起來像某種虛擬的生活拼貼,一種用「痕跡」組成的存在感。
我從此不再允許日曆上出現空白的一天。每一天我都要留下點什麼。一份拍下手寫日記的 PDF、一則按過愛心的圖文、一篇沒看完但覺得該收藏的文章,或是一句我以為有天會再想起來的句子。
我也試過用 Notion,把那些看起來比較「有內容」的東西歸檔,但都沒成功。最後真正留下來的,是 Day One 裡那些零零落落、不成系統的碎片,卻也恰恰排列成了某種真實的日子。
我就是靠這些,才慢慢知道自己這些年到底怎麼過來的。
但最近真的太忙了,忙到連滑 IG、刷 X、逛 Threads 的時間都沒有。晚上回到家,打開 APP,發現今天居然一條都還沒上傳。我知道等等會補上,但白天那段時間,被工作整個塞滿,一條縫都擠不進去。
J 也比我更忙。現在這個時間他還沒回家,還在加班。我一個人下班,開車穿過民生社區,繞了新東街、富錦街、民生東路五段,一路都不知道該吃什麼。彷彿少了他,我連選擇的能力也一併丟了。
最後停在三民路一家還亮著燈的麵店。吃完出來,天居然開始下雨。我沒帶傘,就這樣讓雨水打在肩膀上,濕著衣服走回車位,開車,再一個人回到家。
開門的那一刻,心裡某個聲音靜靜冒出來:「是不是,很多人也是這樣?」
我不是說孤單,而是一種無人察覺的過日子的方式。我好奇,其他人呢?這個週一你們怎麼過?有人回家要教孩子寫功課嗎?有夫妻在討論生活費嗎?還是,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繞過一整個社區,只為了找一碗還開著的麵?
有時我會想,我們的生活是不是被我們自己過成了一樣的樣子。每天的每一天,好像都一樣。但其實,是我們自己一點一滴,把日子變得那麼一樣。只是,日子明明可以每天長得不一樣的,是吧?
而我今天,寫下第十五篇。也許再寫下去,會慢慢不一樣。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