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伯住在高雄林園鄉,年輕時靠出海捕魚養家,後來做魚塭養魚養蝦,第一年養得很好有賺錢,第二年也養得不錯,原以為只要繼續保持下去,成本很快就會回收。沒想到第三年來了一場颱風,水淹及腰,將宋伯伯的幾座魚塭盡數沖毀,幾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宋伯伯養魚養蝦養得負債累累,宋媽媽打零工種水果,做很多工作來支持宋伯伯的事業,做得很累,而且心有怨言。做魚塭那些年,宋家的氣氛很低瀰,負債未停,宋伯伯喝高梁酒藉酒澆愁,全家人的情緒都搭進去。說都養殖業靠天吃飯,宋伯伯一直到養九孔才將多年的負債還清,全家從此脫離負債的陰霾。債務償清了,宋伯伯也從中壯年步入老年,一生起起伏伏,拼搏大半輩子,錢來錢去,放到自己口袋真的不多,想通了之後,他便把魚塭收起來,全職做志工。
從前的宋伯伯天天繃著臉,看很多事都不順眼,心情不好就喝高梁麻醉自己。做志工後,天天開環保車載回收物,笑容常開,就算做得很累也不會發脾氣。「做志工沒有壓力,時間隨我們調配,做魚塭不一樣,壓力很大,要擔心的事很多,溫度、天氣、魚苗、水質等等,一樣不配合就等著賠錢。」女兒亦華說,爸爸真的變很多,從前眼露兇光,氣色黯淡,現在不一樣,好像把他內心的善不斷的澄清顯現,所有的兇相都不見了。從前心情不好就喝高梁把自己灌醉,現在做完分類,宋伯伯就會跟志工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再喝一杯現煮咖啡再唱一首山歌,一人一杯,一人一首,喝與唱,不亦樂乎。
老智者說,如果能夠選擇,盡量不要做殺生的行業,營生營生,人們需要藉由工作賺錢生存,那麼就不能用任何生命來養自己的生命,我活他死,不符合上天的好生之德。福報厚重的人撐得住,也許到晚年才會感受殺業的反噬。福薄之人做沒幾年就開始生病,不然就是破產倒債意外連連,這都是福薄的警示,一定要趕緊斷惡修善。總之,想要財富,就去做布施,想要事業順利,就要廣結善緣,想要幸福,就要先去做讓別人幸福的事,因為福是做好事而來的,絕不是犧牲任何生命得到的。
#斷惡修善
#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