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開始選擇高股息ETF
1.配息有熟悉感
之前是買銀行理專推薦的聯博月配息商品,已經習慣配息型商品,所以會有種熟悉感。
2.股價低好入手
當時市值型股價大約90元左右,配息型股價大約29元左右,相較之下配息型ETF較容易湊到一張,較有成就感。
3.股價波動低
開始投資時,心情很容易受股價上漲或下跌影響,為了避免股價波動影響生活,決定從高股息ETF開始。
這3個理由,讓我建立長期持有股票的信心。
當持有一段時間,發現長期下來,撇開配息率,市值型總報酬會優於配息型,所以開始慢慢將部分資金轉移至市值型商品。
■既然總報酬較高,為什麼還有人堅持配息型?
回頭看這幾年的投資過程,我的感想是。很多人都認為一開始就知道市值型總報酬一定會比配息型商品好,那為什麼還要選擇配息型商品。
因為大部分剛開始接觸股票的人,通常會尋求一個安穩,而什麼樣的情形會帶來安穩,就是有「實質現金回報」、「容易有成就感」、「股價波動小」,如同我剛開始進入股票市場的情形。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ETF時,一定也會有所疑惑,究竟要買市值型還是配息型ETF?
擁護市值型的人會說,投資要看總報酬而不是只看配息報酬;
擁護配息型的人會說,有現金流會比較安心,可以放心持有。
但這些說法背後都有支持他們的動機:
為什麼有些人不需要配息?因為他們的工作穩定,現金流也穩定,所以不必需要配息應付生活或者應急;但有些人收入不穩定,還是會遇到額外現金流的需求,當需要用錢時,賣出股票對他們心理會造成「相對剝奪感」。
當時我的工作屬於接案性質,也屬於收入不穩的族群,總結這項理由,讓我一開始選擇配息型ETF。
■問自己3個問題,幫助決定該選哪一種ETF
對於還在困惑選擇市值型ETF還是配息型ETF的投資者,我建議用這3個角度思考:
1.你要「累積資產」還是「創造現金流」
市值型ETF通常發較少的股息,而是把盈餘再投入,幫你資產增值;配息型ETF會定期配息,讓你獲得現金流。
如果你擁有穩定收入來源,例如20-40歲,那麼市值型對於資產累積速度比較有利;如果你收入來源不穩或者退休時期,那麼配息型創造的現金流比較適合你。
2.你的投資個性與心理承受度是什麼
如果你的能受短期市場波動,相信長期報酬與資本成長,市值型較能發揮效果;相反的,若你是需要看到實質收益才能安心的投資者,配息型ETF較能符合你的投資個性。
3.是否有稅務與再投資規劃
市值型發放的股息較少,避免多繳稅以及手動再投資,有利於複利效果;配息型配息較多,對高稅率族群較不利,但對低稅率族群較有利,甚至可以抵稅及退稅。
以上3點提供給讀者思考,哪種標的較適合你?
■還是難以抉擇?2個都買
如果看完仍然沒有頭緒,那麼我通常會這樣回答,小孩才做選擇,把資金一半買市值型ETF、一半買配息型ETF,這樣魚與熊掌都能兼得了。期間同時觀察,哪檔標的比較握得住,那麼就可以將資金比例提高。
對於剛開始我選擇買高股息ETF一點也不後悔,因為投資一開始最重要的就是持續留在市場裡。如果一開始投入市值型,但因承受不了股價波動而離開市場,甚至不敢再投資,那麼就失去投資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初衷了。
除了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外,過程中,最重要的仍是持續學習,因為「知識」是幫助你,在投資道路走得更遠的「補給品」。

市值型ETF VS 配息型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