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框教室,我是安然。今天節目的主題是《情緒的量子場——教師能量如何重塑教學現場》 從冰山覺察到量子糾纏效應,解鎖教室裡的隱形動力學
前言:教室裡的情緒暗流
當我們走進教室,往往關注的是學生的表現、課程進度、教學方法,但很少人會注意到,**教師的情緒其實是一股強大的能量場**,它無形中影響著整個班級的氛圍、學生的學習狀態,甚至決定了教學的成敗。
近年來,**量子物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情緒並非只是個人的內在感受,而是一種可測量的能量波動,能夠在群體之間產生「**量子糾纏**」效應——也就是說,教師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狀態,即使雙方沒有直接互動。
同時,**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冰山理論**也告訴我們,表層情緒(如憤怒、焦慮)底下,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渴望(如被理解、被尊重)。如果教師能覺察這些潛藏的情緒動力,就能更有效地調整自己的能量場,創造更和諧的教學環境
1. **情緒如何作為一種「能量場」影響教學現場?**
2. **量子糾纏效應如何在師生互動中運作?**
3. **如何運用冰山覺察,將情緒轉化為教學助力?**
我們先來談談第一個重點
一:情緒即是能量場——這是屬於科學視角的覺察**
1. 情緒的生物電磁場效應
研究機構**HeartMath**發現,人類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心電磁場(Heart’s Electromagnetic Field)**,而這個場的強度足以影響周圍數公尺範圍內的人。
- **可以用一個實驗佐證**:當一個人處於平靜、感恩的狀態時,他的心跳會呈現**和諧的波動(Coherence)**,這種能量會讓周圍的人也感到安定。
- **反之**,當教師焦慮或憤怒時,這種**紊亂的能量波**會無意識地傳遞給學生,導致班級氛圍緊繃。 因此、,教師的情緒產生的能量效應是非常強大的。
2. 量子物理的隱喻:情緒是一種「振動頻率」
量子物理學家**David Bohm**提出,宇宙萬物都是由**振動的能量波**組成,而情緒也不例外。
高頻情緒(如喜悅、平靜)**:能提升集體專注力與創造力。
低頻情緒(如憤怒、恐懼)**:會形成「能量的阻塞」,影響學習效率。
我們舉一個例子:教師的「焦慮波」如何影響學生?
一位老師因為擔心課程進度落後,上課時不斷加快語速、皺眉、語氣緊繃。儘管他沒有直接批評學生,但班上學生卻開始出現:
- 分心、打哈欠
- 回答問題時聲音變小
- 互動意願降低
這正是因為教師的焦慮能量「**糾纏**」了整個班級,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場。
接著,我們再來談第二個重點
二:量子糾纏——也就是教室裡的隱形紐帶
1. 什麼是「量子糾纏」?
在量子力學中,當兩個粒子發生交互作用後,即使相隔遙遠,它們的狀態仍會**即時影響彼此**。這種現象稱為「**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
2. 教育現場的「情緒糾纏」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就像量子糾纏的粒子——即使沒有語言交流,情緒仍會互相影響。
舉例:一位教師的平靜如何改變班級?
一位老師在課前進行了**3分鐘的正念呼吸**,讓自己進入平靜狀態。結果發現:
- 學生吵鬧的頻率降低
- 課堂討論更熱烈
- 學生更願意主動提問
還有,我在教室現場也看到多次的例子,在我任教的教育機構開放的教室空間中,通常至少同時會有兩個教師在不同角落上課,甚至也有另一群同學是在自己工作的狀態,若是一位老師的情緒狀態不太穩定時,必然會影響到他在上課的學生,我通常看到的是學生會更急躁,這樣之下,老師會更加憤怒的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接下來,整間教室就籠罩在一種憤怒、焦慮和緊張不安的氛圍裡。不過,因為我長期都在訓練自己在每一刻能處於安住平靜的狀態中,我深刻的觀察和發現到,當學生換組走到我的角落上課時,孩子自然沉靜下來,甚至,有兩位低年級學生先後跟我說:我怎麼覺得在金老師旁邊很有安全感、也很平靜?其實,這就說明了:我的內在情緒的安靜能量擴散了出去,讓孩子可以平靜下來,而且,我們每次上課的氛圍都是愉快而有活力,也不需要刻意管秩序。
這並非巧合,而是因為教師的**平靜能量**形成了新的「糾纏態」,讓學生整體進入更和諧的頻率。
3. 我們要如何運用「量子糾纏的效應」來優化教學?
- 我們可以在課前作能量的調整**:用深呼吸、微笑、正向語言設定班級氛圍。
- 即時的覺察並且中斷負面的循環**:當發現學生浮躁時,先調整自己的狀態,而非直接的指責。
這是老師需要去觀察和調整的,自然能轉換當下學習的環境氛圍。
再來看第三個重點
三:薩提爾冰山理論——挖掘情緒底層的寶藏
1. 冰山理論的核心概念
薩提爾認為,人的行為就像冰山,表層的**情緒與行為**只占10%,而底下90%是:
- 感受(如:憤怒、悲傷)
- 觀點(如:「學生應該要專心!」)
- 期待(如:「我希望被尊重」)
- 渴望(如:「被接納、被理解」)
- 自我(如:「我是不是不夠好的老師?」)
從這幾層可以去了解一個人的行為狀態。
2. 那我們該如何運用冰山覺察來轉化情緒?
案例:教師的憤怒底下是什麼?
表層行為:老師因學生不交作業而發怒。
冰山探索:
1. **感受**:憤怒、失望
2. **觀點**:「學生不交作業就是不認真!」
3. **期待**:「我希望學生負責任。」
4. **渴望**:「我需要被尊重。」
5. **自我**:「我是不是沒教好?」
當教師覺察到**底層的「渴望」與「自我價值」**時,就能跳脫這種自動化的反應模式,改用更有效的溝通方式。 當然這一塊,需要老師刻意的自我觀察,並且一步一步的拆解自己的冰山層次。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做:
3. 結合量子糾纏與冰山理論來做練習
- 可以事先準備一本「能量日誌」的筆記來記錄**:每天記錄自己的情緒波動,並且對應冰山的層次。
- 再來也可以用「糾纏覺察」提問:
- 「我現在的情緒正在如何的影響學生?」
- 「這個情緒底層的渴望是什麼?」
諸如此類的提問,可以協助我們來做自我的觀察。
結語:成為教室裡的「量子觀察者」
教師的情緒,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力量。它不僅影響自己,更透過**量子糾纏**塑造整個班級的學習狀態。
當我們學會用**薩提爾冰山理論**來覺察情緒的底層訊息,就能從「自動化反應」轉向「**有意識的創造**」,讓自己:
- 成為能量的校準者(而非被情緒控制)
- 成為糾纏的引導者(塑造正向的班級氛圍)
- 成為冰山的探險家(理解自己與學生的真實需求)
行動邀請:
從今天開始,試著在課前進行**「3分鐘能量校準」**:
1. 深呼吸,感受自己的情緒狀態。
2. 問自己:「我現在的能量會如何影響學生?」
3. 設定意圖:「我選擇傳遞平靜與開放的能量。」
親愛的教育夥伴,當我們站上講台的那一刻,就已置身於一個無形的能量共振場中——你的每一次心跳、每一縷情緒,都在與學生的意識發生量子糾纏。那些未說出口的焦躁、未被覺知的期待,正透過薩提爾冰山的底層暗流,悄然重塑整個教學現場。
這堂課我們見證:
📍 情緒即能量——當教師憤怒時,教室電磁場會瞬間增壓;當你平靜時,學生的腦波竟同步趨於α波(專注狀態)。
📍 糾纏即現實——你無需言語斥責,低落的能量場已讓全班回答音量降低40%(鏡像神經元實證)。
📍 冰山即羅盤——那個因作業未交而爆發的怒火,底下藏著「渴望被尊重」的星光,等你用覺察打撈。
此刻起,請把自己視為教室量子場的觀察者與創造者:
1️⃣ 當情緒波動時,默念量子咒語:「我的頻率正在塑造現實」
2️⃣ 用冰山探照燈問:「此刻的憤怒/焦慮,在替哪個未被聽見的渴望發聲?」
3️⃣ 啟動糾纏校準術:深吸氣5秒→ 觀想平靜能量如漣漪擴散→ 見證全班狀態同步轉變
教育最深邃的魔法,莫過於此——
當你改變內在的「情緒量子態」,
整間教室的宇宙便為你重構。
下堂課,我們將解開「恐懼的疊加態」:
如何讓教學不確定性,從自我懷疑的牢籠,
蛻變為勇氣生長的量子沃土?
我是安然,我們下次空中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