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保險資本高度流動與區域市場融合加速的當下,外界對香港保險產業的存在性與實體經濟功能仍偶有質疑。部分論點誤認香港保險業僅為註冊地、離岸資本操作平台,缺乏在地服務與真實業務。然而,透過富邦人壽台港雙據點的營運模式可明確證明:香港保險產業並非虛設,而是具有組織實體、制度建構與服務功能的「真實存在」市場。
具體實體:香港保險公司為總公司而非代表處
富邦人壽於 2016 年在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富邦人壽(香港)有限公司」,為台灣富邦人壽持股 100% 的法人實體,而非境外代表處或行銷辦公室。該公司依法領取香港保險業監管局(IA)核發的壽險業務執照,具備完整的本地治理架構、經營團隊、財務申報義務及法定儲備要求。
此一設立模式與其他在港壽險公司如 AIA、保誠、安盛相同,皆為「香港法人」,依法納管、納稅與對保戶負責。這代表香港保險公司在法律與組織層面即屬實體存在。
⸻
實質經營:富邦人壽香港實際從事保險銷售與保全業務
香港富邦人壽不僅在當地註冊,更進行實質保險銷售與商品開發。其主力商品包括終身壽險、儲蓄型保單、重大疾病險與資產傳承型保單,服務對象涵蓋:
• 本地香港居民;
• 高資產跨境人士(如中港兩地企業主);
• 駐台港人及其家庭成員。
商品銷售主要透過 富邦銀行(香港) 的銀行保險通路(bancassurance),並設有專職理財顧問與核保、理賠團隊,提供端對端的在地服務,涵蓋投保、繳費、變更、理賠、退保等全流程。
⸻
跨境服務:0809 免付費客服服務在台港人
為服務定居台灣的香港籍保戶,富邦人壽香港特別設立0800 免付費客服專線,專為在台港人處理:
• 保單查詢與契約變更;
• 理賠諮詢與申請指導;
• 繳費與貸款事宜;
• 保戶身分認證及跨境文件郵寄支援。
此舉體現香港保險業對跨境保戶的服務承諾與實務能力,證明其「客戶關係經營」並非虛構,而是有制度、有流程、有資源的真實作業。
⸻
制度規範與資本結構:受國際監理體系約束的正規產業
香港保險業由法定機關「保險業監管局(IA)」全面監督,包含資本適足率、準備金提列、IFRS 17 會計準則、風險導向審查等,與歐美先進國家體制高度接軌。
富邦人壽香港每年須向監理機關申報:
• 財務報表(IFRS);
• 偿付能力報告(SII、RBC);
• 保費與保戶統計;
• 反洗錢與客戶風險控管報告。
這些制度安排與母公司台灣富邦人壽同步整合,展現保險集團的風控一致性與全球治理能力。
⸻
總結:香港保險不是「空殼」而是「關鍵節點」
富邦人壽香港子公司的設立與營運顯示,香港保險產業的「存在性」不只是法律意義上的地址登記,而是在組織、商品、服務、法規、客戶體驗等層面皆有實體經營內容的保險體系。
它不僅承載亞洲高端資產規劃需求,也回應在地保戶的真實保障訴求。特別是設有0800客服熱線、在台延伸服務、產品在地化與制度對接,證明香港保險產業非但「真實存在」,更是國際保險鏈中的核心中繼節點,具備區域影響力與實際經濟功能。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