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瑞士傳奇網球選手。其職業生涯共奪下20座大滿貫單打冠軍、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累計310週,其中更是連續237週蟬聯世界第一,他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他的風格被視為網球技術的典範,從底線相持、發球上網、切削戰術到著名的「SABR」(Sneak Attack by Roger)偷襲打法,每一種技巧他都掌握得游刃有餘。特別是在草地賽場上,他堪稱無敵:八度奪得溫布頓男單冠軍、連續七年打進決賽、草地比賽曾創下65連勝,這一切使他被譽為「草地之王」。
「在我還小的時候,沒有人跟我說過我會是世界第一。」
費德勒說 : 「14歲時,我離那種信念還很遠。」他知道自己有些天賦,但當時的目標不過是能夠進入職業巡迴賽,僅僅只是想和頂尖球員同場競技而已。
他人生的轉捩點出現在1997年。當時15歲的他在法國里爾贏得了第一場國際青少年賽事冠軍。隔年,他更在美國佛羅里達的橘子盃奪冠,並以世界青少年排名第一結束該賽季。「我記得我們住在比斯坎灣的一棟小屋裡,我還開玩笑說應該在門上貼個牌子寫:『這裡住著世界第一』。」他笑著回憶,「我那時默默希望,未來在職業賽場上也能實現這一幕。」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但並非一帆風順。2001年,他才在米蘭拿下個人第一座職業冠軍。同年,19歲的他在溫布頓擊敗球王山普拉斯 ( 當時正在追求五連冠的網壇霸主 ),鏖戰五回後惜敗給了這位新星。這場比賽,改變了一切。
不過,費德勒這位奇蹟少年也曾遭遇挫折。擊敗山普拉斯後,他卻在之後的比賽中敗給英國好手韓曼。2002年重返溫布頓,首輪就被克羅埃西亞新秀安希奇淘汰出局。
「但自那次之後,連續六年,我沒在草地上輸過一場球。」
從2003年中到2007年底,他在18場大滿貫賽事中拿下12冠,幾乎統治整個網壇。世界第一的頭銜,在那段時間只屬於一個人 : 羅傑.費德勒。
2009年溫布頓決賽,他贏得了第15座大滿貫,正式打破山普拉斯的紀錄。他稱這是「最偉大的勝利」,尤其是在經歷2016年傷痛與低潮之後,這個勝利顯得格外有意義。
「我那時真的沒有預料自己能再贏。說實話,我老了。但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球場,就是想證明自己還能做到。」他眼神堅定地說。
這些年來,他的成功背後不只有天賦,更多的是信念與堅持。他說:「大家看到的是我優雅的打法,看起來像是天賦異稟,但其實那背後是無數次的練習與努力。」面對鏡頭、大眾、媒體、旅途、傷痛,他始終沒有停下腳步。他也不忘感謝教練與妻子米爾卡,是他一路走來最堅實的支柱。
2022年,費德勒在41歲時宣布退役,結束了24年的輝煌生涯。他不僅用球技征服世界,更以場內外的優雅風度,成為網球界永恆的典範。如今的他,終於可以放慢腳步,回顧那些年支撐自己走過高峰與低谷的力量。
在一次訪談中,他微笑著準時出現,一如既往的紳士風範。他提到一本即將出版的圖像傳記 : 裡頭記錄了從金髮小男孩、年輕氣盛的職業選手,到後來站上世界巔峰的歷程,也重現了他與拉斐爾.納達爾那場載入史冊的對決。
儘管退下了球場,他的影響力卻未曾消退。他經歷過背傷與膝蓋手術,也曾在世界排名中下滑,但始終以堅韌的意志回到巔峰。
「我學會了如何帶著痛苦打球、帶著問題打球,在各種條件下繼續比賽。」他總結道:「如果你陷入困境,也許一切不如意,但你會變得更強。人生就是這樣。」
羅傑.費德勒的優雅不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態度;勝利不是終點,而是過程中堅持與信念的回音。他的精神,儼然成為一種永恆的象徵。
資料參考 : 《無可取代的網球之王》、Wiki、GQ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