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頭主導美股的時代,精明的投資人應該開始把目光轉向被忽略的「其他 493 檔」股票。
美國股市在 2025 年夏季持續走強,S&P 500 指數屢創新高,但若你仔細檢視這波漲勢的結構,會發現其實背後潛藏風險與機會。這一波多頭行情幾乎完全仰賴少數科技巨頭的漲幅帶動,這使得指數的集中度已達危險水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全球投資委員會警告,雖然市場情緒仍樂觀,但當前投資策略應從「搭便車」轉向「精選個股」。
本文將帶你了解這場由「七巨頭」(Magnificent 7)主導的市場結構,並深入探討那些被忽視的 S&P 500 成分股,為什麼它們才是下一波行情的潛力來源。「七巨頭」再度主導市場:集中風險升高
2025 年至今,S&P 500 的前十大公司佔據了整體市值的超過 34%,而其中五家來自「七巨頭」陣營(如 Apple、Microsoft、Nvidia、Amazon、Alphabet、Meta 和 Tesla)。這種極端的集中現象,讓市場結構出現泡沫化警訊,也大幅提升了波動性風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科技巨頭正持續砸重金在資料中心與生成式人工智慧基礎建設上,但它們僅貢獻了約 20% 的 S&P 500 總體盈餘。換句話說,市值膨脹的速度遠遠快於實質獲利的成長,這種脫鉤現象令人聯想到 2000 年網路泡沫破裂前的景象。
同時,整體市場的「廣度」相當薄弱。目前只有約 9% 的成分股站上 52 週高點,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低水位,顯示市場的上漲是極度侷限於少數股票。
犬儒市場下的樂觀:為何需要審慎樂觀
目前投資人情緒明顯偏多。根據摩根士丹利觀察,市場的波動率指標處於相對低檔,而零售投資人交易金額在過去三個月達到 750 億美元的高峰。此外,未投入市場的「場邊資金」處於 25 年來的最低水位,這表示現階段大多數投資資金已進場。
同時,具高度投機性的資產也開始領漲。例如,Bitcoin 自 4 月以來大漲,甚至連 meme 股也再度捲土重來。循環類股(cyclical stocks)表現大幅領先防禦性股票,這在過去 18 年中是最顯著的一次,這反映了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樂觀態度。
儘管這些現象代表投資氣氛積極,但摩根士丹利提醒,這樣的結構性漲勢更應引起警覺:當少數股票支撐整體指數時,任何來自這些公司的獲利不如預期都可能帶來全面性的回檔。
「其他 493 檔」才是關鍵機會所在
若撇開前十大權值股,S&P 500 其餘約 493 檔股票的估值其實仍相對合理,且與長期平均水準接近。這些股票的獲利預期也更符合實際,反映出經濟與企業獲利的真實面貌。
許多中型企業尚未被炒作風潮波及,因此更有可能出現超預期的財報驚喜。而這正是主動選股策略的最佳時機:透過選擇估值合理、基本面強勁的公司,不僅可避開過熱區域的風險,還有機會捕捉未來的相對報酬。
舉例來說,部分金融、工業、能源與特定醫療保健產業的股票,正在受惠於美國政策轉向與供應鏈重組的趨勢,有望帶動未來幾季的獲利成長。相較之下,航空、餐飲、服飾與旅遊產業則面臨獲利預測下修與營運挑戰,投資人需更精準判斷個別產業與企業的前景。
風險與機會並存的投資建議
摩根士丹利的全球投資委員會建議,當前不宜再以被動投資方式追逐過去的勝利者,而是應該著眼於市場結構的轉變,選擇具備基本面支撐、估值合理且有可能帶來盈餘驚喜的個股。
投資策略建議:
- 精選個股:避開過度炒作的七巨頭,轉向估值合理的中型股,特別是金融、工業、能源與醫療保健類股。
- 靈活配置資產:考慮投入長/短倉對沖基金(long/short hedge funds),以對沖潛在市場下跌風險並掌握多空兩端機會。
- 佈局國際市場:美股集中度過高,建議部分資金轉向國際股票、原物料與能源基礎建設等具分散風險效果的資產。
- 避開過度題材化操作:對於如 meme 股、過度炒作的 AI 或 Bitcoin 等主題,應保持謹慎,避免情緒化追高。
結語:從被動到主動,贏在結構轉變前
當投資人紛紛將目光聚焦於少數科技巨頭時,其實真正的機會可能藏在 S&P 500 的其餘「493 檔」股票中。市場雖然尚未全面反映這些企業的價值,但正是這樣的結構性錯價,才提供了主動選股者絕佳的進場時機。
過去幾年,被動投資與「買低就對了」的心法確實奏效,但未來恐怕需要更高的辨識力與耐心。在這場由 AI、政策重塑、供應鏈重組與利率波動主導的市場新局中,主動選股不只是選擇,更是投資勝出的關鍵。
建議行動:
- 分析持股組合中是否過度集中於七巨頭
- 評估投資組合中產業多元化的程度
- 考慮與專業財務顧問討論對沖工具與長期配置策略
- 重新審視對於 AI、科技題材與其他投機性資產的曝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