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懂投資,是你被語言玩弄了。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狀況:
- 看完節目 A 說「技術面支撐強勁」,
又看節目 B 說「籌碼面偏空」 然後節目 C 乾脆說「等反彈再觀察量能表現」。
結果你三個都看了,結果一點也不敢買。
你原本只是想知道「該不該進場」,
看完分析後卻更不敢做決定。
你不是沒學會方法,而是學進了一堆「假裝在幫你判斷」的語言
這些語言有個共通特性:
❝ 模糊又聽起來很專業。❞
- 「偏多操作但需設好停損」=說了等於沒說
- 「震盪過後將迎來表態」=表態是多還是空你猜啊?
- 「關注國際局勢與聯準會動向」=大家都關注,然後呢?
這些話會讓你以為自己懂了,但實際上你只是在累積資訊焦慮。
真正的問題是:
你以為你在「學投資」,其實你在「尋求心理安慰」。
你渴望一個明確的答案,
於是專家就給你一個看起來很明確但其實不負責任的說法,
讓你自己以為有方向,其實是更陷入依賴。
如果你常覺得:
- 看很多卻更猶豫
- 學越多反而不敢動
- 一堆名詞繞一圈還是不知道該買還是該賣
那你可能該問的不是:「我該怎麼學會投資?」
而是:「我是不是已經被這套話術困住了?」
📘 這篇文章收錄於我的電子書《韭菜不自知》
這不是一本教你翻倍的書,而是一本教你看清幹話、拆解語言陷阱的反收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