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當前的政治環境中,行政院長應是行政中立與政策執行的核心角色,是總統與國會之間的平衡關鍵,更是整體施政效率與人民福祉的最終守門人。然而,當這個職位被錯置為政黨鬥爭的前線,當一個本應穩定政局、化解矛盾的總舵手,卻不斷挑起對立、綁架制度,結果只會導致治理崩壞、民怨四起。
自2024年大選後,台灣進入一個三黨不過半的國會新局。這原應是促成多元協商、提升治理品質的契機,卻在賴清德總統主政下迅速演變為政治內戰的溫床。尤其當總統所屬執政黨民進黨不願面對在國會中失去主導權的現實,轉而以民間團體作為政治代理人,發動所謂「人民罷免運動」,意圖繞過憲政程序,以群眾壓力實現政治清算,此一手段不僅破壞制度,也使社會對立深化。而在這場全國矚目的政治豪賭中,行政院長卓榮泰非但未居中調停,反而成為整場動員戰中的實質指揮官,從覆議、釋憲、預算延宕,到系統性杯葛立法院職權,其角色已遠離行政中立,更遠離民主正軌。
然而,最令人民失望的是,當政治鬥爭歸於失敗,當大罷免最終以全面潰敗收場,行政院不僅沒有進行反思與檢討,反而繼續以「是立法院阻礙國政」作為擋箭牌。更甚者,在七月下旬台灣南部遭逢罕見暴雨,多縣市陷入水患、民生大亂,行政院在災害管理與資源調度上明顯失能。尤其是在過去幾年中中央早已編列上百億治水預算、各地方政府也有義務執行河川整治與排水改善工程的情況下,淹水仍然嚴重發生,不僅突顯行政系統的執行力嚴重不足,更顯示出行政院在監督、整合與應變層面皆已無力負荷。
試問,當一位行政院長在政治、制度與治理三大面向皆嚴重失能,總統是否還能視若無睹,繼續信任其領導地位?難道必須等到整個社會進一步陷入對政治失望與國家失靈的泥淖,才願以人事調整作為止血手段?筆者謹此提出以下數點,建請賴總統儘速撤換卓榮泰行政院長,重啟政府效能與民眾信任。
一、行政不中立:以覆議與釋憲破壞憲政平衡
過去半年來,行政院幾乎成了政黨鬥爭的代理機關。國會多數通過政策與法案,行政院即刻提起覆議;在覆議被否決後,又迅速聲請釋憲。這種「一過就覆議、覆議就釋憲」的慣性,根本不是依法行政,而是政治操作的技術性濫用。
以《國會改革法案》為例,該法案經立法院表決通過,行政院卻不顧程序正義,逕自聲請釋憲,指其「違憲」、「破壞三權分立」。如此論述,未經實質審查即否定立法權,實質上等同將司法當作政治抗爭的延長線,使憲法成為行政權的盾牌。這種作法,不僅破壞權力制衡的機制,也導致國會職權長期停滯、法案堆積、預算凍結,人民無從受益,民生治理嚴重受損。
二、政治鬥爭失敗,卻拒絕負責任下台
在野黨立委推動的政策或監督行動,動輒被標籤為「干擾施政」、「擾亂秩序」,執政黨則透過大量親綠民間團體發動「罷免潮」,針對特定在野黨立委展開報復性行動。然而,這場充滿政治動員與行政支援的罷免行動,最終以全軍覆沒告終。數十萬的罷免門檻無一達標,反而引爆民間對政府濫權的不滿。
作為內閣首長,卓榮泰不但沒有就此政治豪賭承擔責任,反倒轉而歸咎在野政黨「不配合政府施政」,絲毫未見檢討的態度。民意已經明確表達對「以罷代政」的不認同,行政院卻仍舊停留在「選舉模式」、繼續對抗、拒絕改革,無疑是在與整個社會民心對作。
三、災害管理失能,凸顯治水預算黑洞
七月豪雨襲南台灣,屏東、高雄、台南等地多處積水成災,數萬公頃農地泡水,居民財產損失慘重。政府雖宣稱「治水已投入巨資」,但現實卻狠狠打臉:許多地區排水設施年久失修、工期拖延,甚至有預算遭地方政府挪用他途。經濟部僅能製作懶人包、發表空泛聲明,行政院則將重心放在政治行程與媒體操作,毫無災害應變能力。
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在行政院長南下勘災時,所見所聞居然僅止於參觀簡報、拍拍背影、重複空洞口號:「我們持續努力」、「會檢討改善」。對於受災民眾而言,這不啻是二次傷害。誠然,天災難以完全避免,但政策失能與人禍的重疊,則是可以透過有效領導與系統性改革來預防的。當行政院長連災情應變都無力承擔,試問,他還能主導什麼樣的治理藍圖?
四、制度疲弱、信任崩潰,迫切需要新內閣重建民心
根據近期多家民調顯示,對行政院表現滿意度持續探底,不滿意者逾六成,對中央政府整體治理能力的信任度也大幅下降。這不僅是針對個人卓榮泰的反應,更是對現有行政體系「無力治理、只會鬥爭」的總體評價。當行政院無法調和朝野矛盾、無法引導政策方向、無法在災難中快速反應、無法重建行政效率時,繼續由同一班人馬執政,無異於坐視整個政府體系進一步崩解。
與其讓信任流失無限擴大,不如儘早改革。改組內閣,尋找具治理經驗、具跨黨派溝通能力、具系統性思維的行政領導人,是眼下唯一可能讓政局止穩、重獲社會信任的選項。
結語:與其耗損全局,不如即刻止損
賴清德總統在勝選後曾承諾「溝通與團結」,但如今行政院所展現的,卻是與此背道而馳的對抗與傲慢。當政治成為治水的擋泥板,當鬥爭凌駕施政,當民意不再等待,總統若還堅持「不換將」,恐怕將讓政權自陷泥淖,連任與執政正當性也將一同陪葬。
在此,筆者再度鄭重建言:
請總統即刻撤換行政院長卓榮泰,以示政府願意面對錯誤、調整路線的決心。
任命專業、具協商能力的內閣領導人,回歸政策治理與民生本質。
全面清查治水預算執行效率與災害責任,向社會交代清楚真相與改革方案。
重新設計與國會互動機制,避免覆議與釋憲成為政治工具,重建權力制衡。
台灣的民主,需要負責任的政治領導人;人民的期待,需要真誠的改革行動。若要止損於此刻,則撤換無能的行政院長,是賴清德總統為政之路,不能再拖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