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危機:該換掉行政院長卓榮泰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台灣當前的政治環境中,行政院長應是行政中立與政策執行的核心角色,是總統與國會之間的平衡關鍵,更是整體施政效率與人民福祉的最終守門人。然而,當這個職位被錯置為政黨鬥爭的前線,當一個本應穩定政局、化解矛盾的總舵手,卻不斷挑起對立、綁架制度,結果只會導致治理崩壞、民怨四起。


自2024年大選後,台灣進入一個三黨不過半的國會新局。這原應是促成多元協商、提升治理品質的契機,卻在賴清德總統主政下迅速演變為政治內戰的溫床。尤其當總統所屬執政黨民進黨不願面對在國會中失去主導權的現實,轉而以民間團體作為政治代理人,發動所謂「人民罷免運動」,意圖繞過憲政程序,以群眾壓力實現政治清算,此一手段不僅破壞制度,也使社會對立深化。而在這場全國矚目的政治豪賭中,行政院長卓榮泰非但未居中調停,反而成為整場動員戰中的實質指揮官,從覆議、釋憲、預算延宕,到系統性杯葛立法院職權,其角色已遠離行政中立,更遠離民主正軌。


然而,最令人民失望的是,當政治鬥爭歸於失敗,當大罷免最終以全面潰敗收場,行政院不僅沒有進行反思與檢討,反而繼續以「是立法院阻礙國政」作為擋箭牌。更甚者,在七月下旬台灣南部遭逢罕見暴雨,多縣市陷入水患、民生大亂,行政院在災害管理與資源調度上明顯失能。尤其是在過去幾年中中央早已編列上百億治水預算、各地方政府也有義務執行河川整治與排水改善工程的情況下,淹水仍然嚴重發生,不僅突顯行政系統的執行力嚴重不足,更顯示出行政院在監督、整合與應變層面皆已無力負荷。


試問,當一位行政院長在政治、制度與治理三大面向皆嚴重失能,總統是否還能視若無睹,繼續信任其領導地位?難道必須等到整個社會進一步陷入對政治失望與國家失靈的泥淖,才願以人事調整作為止血手段?筆者謹此提出以下數點,建請賴總統儘速撤換卓榮泰行政院長,重啟政府效能與民眾信任。


一、行政不中立:以覆議與釋憲破壞憲政平衡

過去半年來,行政院幾乎成了政黨鬥爭的代理機關。國會多數通過政策與法案,行政院即刻提起覆議;在覆議被否決後,又迅速聲請釋憲。這種「一過就覆議、覆議就釋憲」的慣性,根本不是依法行政,而是政治操作的技術性濫用。


以《國會改革法案》為例,該法案經立法院表決通過,行政院卻不顧程序正義,逕自聲請釋憲,指其「違憲」、「破壞三權分立」。如此論述,未經實質審查即否定立法權,實質上等同將司法當作政治抗爭的延長線,使憲法成為行政權的盾牌。這種作法,不僅破壞權力制衡的機制,也導致國會職權長期停滯、法案堆積、預算凍結,人民無從受益,民生治理嚴重受損。


二、政治鬥爭失敗,卻拒絕負責任下台

在野黨立委推動的政策或監督行動,動輒被標籤為「干擾施政」、「擾亂秩序」,執政黨則透過大量親綠民間團體發動「罷免潮」,針對特定在野黨立委展開報復性行動。然而,這場充滿政治動員與行政支援的罷免行動,最終以全軍覆沒告終。數十萬的罷免門檻無一達標,反而引爆民間對政府濫權的不滿。


作為內閣首長,卓榮泰不但沒有就此政治豪賭承擔責任,反倒轉而歸咎在野政黨「不配合政府施政」,絲毫未見檢討的態度。民意已經明確表達對「以罷代政」的不認同,行政院卻仍舊停留在「選舉模式」、繼續對抗、拒絕改革,無疑是在與整個社會民心對作。


三、災害管理失能,凸顯治水預算黑洞

七月豪雨襲南台灣,屏東、高雄、台南等地多處積水成災,數萬公頃農地泡水,居民財產損失慘重。政府雖宣稱「治水已投入巨資」,但現實卻狠狠打臉:許多地區排水設施年久失修、工期拖延,甚至有預算遭地方政府挪用他途。經濟部僅能製作懶人包、發表空泛聲明,行政院則將重心放在政治行程與媒體操作,毫無災害應變能力。


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在行政院長南下勘災時,所見所聞居然僅止於參觀簡報、拍拍背影、重複空洞口號:「我們持續努力」、「會檢討改善」。對於受災民眾而言,這不啻是二次傷害。誠然,天災難以完全避免,但政策失能與人禍的重疊,則是可以透過有效領導與系統性改革來預防的。當行政院長連災情應變都無力承擔,試問,他還能主導什麼樣的治理藍圖?


四、制度疲弱、信任崩潰,迫切需要新內閣重建民心

根據近期多家民調顯示,對行政院表現滿意度持續探底,不滿意者逾六成,對中央政府整體治理能力的信任度也大幅下降。這不僅是針對個人卓榮泰的反應,更是對現有行政體系「無力治理、只會鬥爭」的總體評價。當行政院無法調和朝野矛盾、無法引導政策方向、無法在災難中快速反應、無法重建行政效率時,繼續由同一班人馬執政,無異於坐視整個政府體系進一步崩解。


與其讓信任流失無限擴大,不如儘早改革。改組內閣,尋找具治理經驗、具跨黨派溝通能力、具系統性思維的行政領導人,是眼下唯一可能讓政局止穩、重獲社會信任的選項。


結語:與其耗損全局,不如即刻止損

賴清德總統在勝選後曾承諾「溝通與團結」,但如今行政院所展現的,卻是與此背道而馳的對抗與傲慢。當政治成為治水的擋泥板,當鬥爭凌駕施政,當民意不再等待,總統若還堅持「不換將」,恐怕將讓政權自陷泥淖,連任與執政正當性也將一同陪葬。


在此,筆者再度鄭重建言:


請總統即刻撤換行政院長卓榮泰,以示政府願意面對錯誤、調整路線的決心。


任命專業、具協商能力的內閣領導人,回歸政策治理與民生本質。


全面清查治水預算執行效率與災害責任,向社會交代清楚真相與改革方案。


重新設計與國會互動機制,避免覆議與釋憲成為政治工具,重建權力制衡。


台灣的民主,需要負責任的政治領導人;人民的期待,需要真誠的改革行動。若要止損於此刻,則撤換無能的行政院長,是賴清德總統為政之路,不能再拖延的第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庸人的奇思妙想
0會員
21內容數
批評時事
庸人的奇思妙想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2025 年 7 月底至 8 月初,西南氣流帶來罕見豪雨,嘉義六腳鄉及台南後壁時雨量分別達 327 mm 與 328 mm,遠超十年甚至百年重現期設計標準。南台灣多處低窪地帶淹水持續一週,數萬戶受災,農田、道路、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災民抱怨:「編了這麼多治水預算,為什麼還在淹?」媒體報導與社群
Thumbnail
2025/08/03
2025 年 7 月底至 8 月初,西南氣流帶來罕見豪雨,嘉義六腳鄉及台南後壁時雨量分別達 327 mm 與 328 mm,遠超十年甚至百年重現期設計標準。南台灣多處低窪地帶淹水持續一週,數萬戶受災,農田、道路、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災民抱怨:「編了這麼多治水預算,為什麼還在淹?」媒體報導與社群
Thumbnail
2025/07/27
在民主制度裡,司法應是最神聖且中立的一環,象徵著對公平正義的最終承諾。然而,在台灣,一個熟悉的諷刺正在發生——當法官還沒判、人民早已知道結果;當檢察官說「依法辦理」,其實早已按人辦理。這不是人民對司法的不敬,而是權力長年踐踏司法尊嚴後,留下的難聞氣味。 而這股氣味,如今越來越濃,甚至從民進
2025/07/27
在民主制度裡,司法應是最神聖且中立的一環,象徵著對公平正義的最終承諾。然而,在台灣,一個熟悉的諷刺正在發生——當法官還沒判、人民早已知道結果;當檢察官說「依法辦理」,其實早已按人辦理。這不是人民對司法的不敬,而是權力長年踐踏司法尊嚴後,留下的難聞氣味。 而這股氣味,如今越來越濃,甚至從民進
2025/07/27
台灣在2025年經歷了一場政治震盪——民進黨發起的大規模罷免行動,全數失敗。24位國民黨立委與1位藍營縣市長,無一人遭罷免成功,這場政治豪賭,不僅未能改變國會結構,反而讓社會更顯撕裂,也為朝野對峙升溫投下新的火種。這起事件表面上是一次選舉操作的失利,實則揭示了民進黨執政邏輯中深植的「強勢領導心態」,
2025/07/27
台灣在2025年經歷了一場政治震盪——民進黨發起的大規模罷免行動,全數失敗。24位國民黨立委與1位藍營縣市長,無一人遭罷免成功,這場政治豪賭,不僅未能改變國會結構,反而讓社會更顯撕裂,也為朝野對峙升溫投下新的火種。這起事件表面上是一次選舉操作的失利,實則揭示了民進黨執政邏輯中深植的「強勢領導心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台灣政治的觀察隨筆
Thumbnail
2024年台灣選舉成為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這場選舉見證了台灣人民選舉新任總統及立法院成員,該國唯一的一院制立法機構。選舉結果不僅對台灣具有重大意義,也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方面。
Thumbnail
2024年台灣選舉成為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的這場選舉見證了台灣人民選舉新任總統及立法院成員,該國唯一的一院制立法機構。選舉結果不僅對台灣具有重大意義,也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方面。
Thumbnail
2024年中華民國第十六屆正副總統暨第十一屆立法委員候選人當選結果帶來臺灣政治版圖的新秩序。由民進黨籍的賴清德、蕭美琴擔任正副總統。不過,立法院卻形成三強鼎立的情勢,顯示未來政府推動政策的可能困難。將來的政府勢必需要與在野黨進行密切對話,爭取多數民眾支持,維持國政運作。
Thumbnail
2024年中華民國第十六屆正副總統暨第十一屆立法委員候選人當選結果帶來臺灣政治版圖的新秩序。由民進黨籍的賴清德、蕭美琴擔任正副總統。不過,立法院卻形成三強鼎立的情勢,顯示未來政府推動政策的可能困難。將來的政府勢必需要與在野黨進行密切對話,爭取多數民眾支持,維持國政運作。
Thumbnail
政治制度的進步,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推進演化實現的。對於一個政府,制度性的一小步,遠比「換人做做看」更重要。臺灣選舉,不應僅僅是選「好」人,而更應該是選擇一次可以帶來制度性進步的「機遇」。
Thumbnail
政治制度的進步,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推進演化實現的。對於一個政府,制度性的一小步,遠比「換人做做看」更重要。臺灣選舉,不應僅僅是選「好」人,而更應該是選擇一次可以帶來制度性進步的「機遇」。
Thumbnail
臺灣即將就會舉行第十六任總統選舉,在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藍白綠三個陣營都在各地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造勢大會,把握最後的搶票黃金機會。然而,無論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如何聲嘶力竭,臺灣民眾對民主選舉的亢奮和熱情似乎早已不比以往,擺在面前的,看似有選擇,又似乎如何選都是一樣。
Thumbnail
臺灣即將就會舉行第十六任總統選舉,在選前最後一個周末,藍白綠三個陣營都在各地舉行大規模的競選造勢大會,把握最後的搶票黃金機會。然而,無論賴清德、侯友宜和柯文哲如何聲嘶力竭,臺灣民眾對民主選舉的亢奮和熱情似乎早已不比以往,擺在面前的,看似有選擇,又似乎如何選都是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