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狂熱】《貝塞尼家的姊妹》讀後感:漫長的等待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心得】

第一眼看到封面的時候我有點嚇到。

倒不是說長得有多可怕,只是把書從書架上抽出來的當下,忽然看到兩個女孩子放大的臉,用那種絕對稱不上開心的眼神和表情盯著你,讓「失蹤案」這個主題瞬間變得更加鮮明有感。

《貝塞尼家的姊妹》是作者蘿拉•李普曼比較早期的作品,敘述三十年前一對在購物中心失蹤的姐妹,多年來始終沒有人能查出她們的下落。事隔多年,一名在車禍中企圖肇事逃逸的神秘女子,卻聲稱她就是失蹤案中的妹妹海瑟。驚人的自白和曖昧不明的態度讓這樁懸案在接觸到案件的人心裡掀起波瀾。

我自己把故事分成兩條時間線:兩姐妹失蹤前的「過去」,還有多年後聲稱得知失蹤案細節、神秘女子出現後的「現在」。看過一些懸疑小說後我才知道,這種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是蠻常見的手法。每多知道一點事情,就像多拿到一塊拼圖,整個事件的輪廓就越清楚。吸引人的「懸疑感」就是在這種反覆堆疊中營造出來的,但我不得不承認,我在看本書的過程中一度有點不耐煩。

我一開始的焦點都在失蹤案的真相上。乍看之下,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在敘述過去貝塞尼一家的互動或角色內心的想法。在夫妻、姐妹、親子之間的互動中,隱約透漏出那種「有甚麼地方不太對勁」的感覺,持續在讀者的潛意識裡埋下一些線索。

然而在「現今」的時空裡,最關鍵的神秘女子卻一直拐彎抹角,用拖沓的態度面對眾人的提問。雖然我終究是撐過那股磨人的煩躁,但閱讀當下總覺得這種鋪陳方式挺考驗耐心的。

後來我發展出另一種觀點。

一件失蹤案的報導出現,佔據大眾目光的時間很有限,然而對於事發的家庭而言,只要一天沒有答案,這件事很可能就這麼纏著他們一輩子。時不時出現的消息或線索,常常只是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把本來要試着向前走的心重新拉回看不到盡頭的悲傷。

多年來扎根在心裡的哀痛,或許已不是一個真相可以輕易拔除的。

在漫長的等待之後,有個答案真的會讓這些家庭得到解脫嗎?

思考到這個層面,那些原本令我「不耐煩」的情節,突然變得很真實。

作者在後記提到,本書的靈感源自她童年印象中的一樁失蹤案。那是1975年發生的事,這個年份也成了本書的時空背景。在得知那是個綁架案盛行的年代後,閱讀書中的情節變成一種特別的經驗,讓人得以透過文字窺探某種或許快被遺忘,但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事件。

像是在看某些案件當事人的生命故事。

我不清楚在現實的案例中,當事家庭在事發後究竟經歷了什麼,但在《貝塞尼家的姊妹》裡,真相大白時不會讓你有那種鬆一口氣的感覺,反而瀰漫著一股惆悵和無奈。

比起充滿懸疑氛圍的設定,或是極度燒腦的推理劇情,當事人的心理描寫更讓人印象深刻。如果這才是作者最初書寫本書的目的,那至少在情緒這個層面,《貝塞尼家的姊妹》或許是我看過最寫實的虛構小說之一。

【內容簡介】

當真相如此遙不可及,

失去妳們,人生該如何繼續下去?

就算要再傷一千遍的心,我還是希望有個答案

三十年前,貝塞尼家15歲的珊妮和12歲的妹妹海瑟,在城裡的購物中心消失無蹤。警方竭盡所能調查仍毫無頭緒,也始終未尋獲屍體。這樁離奇的失蹤案,讓一個家庭從此分崩離析,也讓所有當事者從此活在歉咎與哀痛中。

而今,在一場公路車禍裡肇事逃逸、徬徨失措的女子,卻自稱是貝塞尼家失蹤多年的妹妹海瑟。沒有絲毫證據可以支持她的說法,但她卻對往事歷歷如繪,甚至知道一般人不可能得知的細節。

為何回家的路要經過三十年?為什麼事隔這麼久她才打破沉默?而這些年來她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最重要的,當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當所有塵封的傷痛、謊言和祕密,因為女子的出現而再度開啟,這場延宕了多年的折磨,是否終能劃下句點?

蘿拉.李普曼是一位以犯罪推理類型見長、得獎不斷的小說家,在這本書中,她在一開場就利用一個身分神祕的女子帶出昔日的離奇失蹤案,之後拋出一個接一個的謎團,以及角色互相衝突的人物情節,讓讀者一開卷閱讀就無法停止。然而,就在讀者誤以為是在閱讀一部精采的推理小說時,別有企圖的作者已經悄悄地帶領我們走向各種歧路,去追索人生的種種荒謬、巧合、宿命、信任、背叛、脆弱與懊悔等複雜難解的習題,其中寫實的心理描述,讓故事有了豐富的情感層次和高度,因此當書中的謎團終於撥雲見日,驚嘆於作者佈局高妙之餘,心中的沉重卻也久久不散。

(以上內容簡介源自誠品線上官網)

【書籍資訊】

作者:蘿拉•李普曼(Laura Lippman)

譯者:李靜宜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年/版本:2008/初版

分類:歐美懸疑/推理小說

raw-image

(圖源自誠品線上官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傑埃爾閱讀誌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利,這是你的嗎?」 隨手要把她的外套一併帶上,沒分清楚上下方的那一瞬間,打火機從口一處的口袋掉了出來。 我緩緩地彎下腰拾起,直覺告訴我前陣子她的行為反常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其中一項,來自於它。   原本打算一起去書局晃晃的我們,等不到她回應的我沈默,小利不知道是聽見了我的話還是選
Thumbnail
「小利,這是你的嗎?」 隨手要把她的外套一併帶上,沒分清楚上下方的那一瞬間,打火機從口一處的口袋掉了出來。 我緩緩地彎下腰拾起,直覺告訴我前陣子她的行為反常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其中一項,來自於它。   原本打算一起去書局晃晃的我們,等不到她回應的我沈默,小利不知道是聽見了我的話還是選
Thumbnail
本文描述愛麗絲被突然的爆炸喚醒後的疑惑和紀錄她的心情,並與桃樂絲姐姐的日常生活。她發現一封神祕的信件,內容提供一個逃離這個世界的方法。她對這封信件充滿疑惑和期待,並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接受提供。本文充滿神祕感和懸疑色彩。
Thumbnail
本文描述愛麗絲被突然的爆炸喚醒後的疑惑和紀錄她的心情,並與桃樂絲姐姐的日常生活。她發現一封神祕的信件,內容提供一個逃離這個世界的方法。她對這封信件充滿疑惑和期待,並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接受提供。本文充滿神祕感和懸疑色彩。
Thumbnail
萊絲莉在路邊攤看到心愛的舊書,卻因現金不足無法購買。當她回來時,書已被一位戴鴨舌帽的男人買走,竟是她分居一年的前夫。兩人重逢,是否能重新開始?
Thumbnail
萊絲莉在路邊攤看到心愛的舊書,卻因現金不足無法購買。當她回來時,書已被一位戴鴨舌帽的男人買走,竟是她分居一年的前夫。兩人重逢,是否能重新開始?
Thumbnail
第一次看英國作者麗莎傑威爾的小說,《隱身黑暗的少女》不算頂級的懸疑小說,不過結局收得很好,整體感覺不錯。 小說一開始是一個很短的序曲,在情人節的午夜時份,一個少女跑向一個男人,結局未知。然後小說分為“之前”和“之後”。 之前是指在情人節那個序曲之前發生的事,主要分為兩條線,一條線是一家四口搬到新
Thumbnail
第一次看英國作者麗莎傑威爾的小說,《隱身黑暗的少女》不算頂級的懸疑小說,不過結局收得很好,整體感覺不錯。 小說一開始是一個很短的序曲,在情人節的午夜時份,一個少女跑向一個男人,結局未知。然後小說分為“之前”和“之後”。 之前是指在情人節那個序曲之前發生的事,主要分為兩條線,一條線是一家四口搬到新
Thumbnail
這本小說閱讀起來情節流暢,讓人捨不得睡一直看下去。充滿淚水的結局讓我完全著迷,期待下一章節的發展。除了主角的內心掙扎外,四姐妹與媽媽之間的連結也引起了我的興趣,父親的離世對於他們之間的關係帶來了影響。整體而言,我個人非常推薦這本書,給予五顆星的評價。
Thumbnail
這本小說閱讀起來情節流暢,讓人捨不得睡一直看下去。充滿淚水的結局讓我完全著迷,期待下一章節的發展。除了主角的內心掙扎外,四姐妹與媽媽之間的連結也引起了我的興趣,父親的離世對於他們之間的關係帶來了影響。整體而言,我個人非常推薦這本書,給予五顆星的評價。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萊絲莉在輪椅上的生活點滴。通過一名無辜小孩的關心,她看到了不同的愛。即使她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但她的生活中還是充滿了愛和幸福。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萊絲莉在輪椅上的生活點滴。通過一名無辜小孩的關心,她看到了不同的愛。即使她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自在,但她的生活中還是充滿了愛和幸福。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這一本書一點也不是我會想要看的書,那我為什麼要看呢?是啊,為什麼我要看呢?只是因為在別人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 這可以算是報導文學嗎?我只感覺自己閱讀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文學型態,而這種型態,剛好在我疲憊而且心情沒有很美麗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
Thumbnail
【包含犯罪元素】我對她一見鐘情。對我來說,她低垂著的頭,漆黑悲傷的眼睛,用長袖長裙掩飾、還是不時暴露出來的新舊傷痕,甚至是忍著痛苦而顯得端莊優雅的緩慢步態,全都符合我在夢境中替自己勾勒出的完美對象。事後回想我真的不太確定,是我情慾初萌時的少女幻想湊巧疊合到她身上,還是我真的預先夢見了她⋯⋯
Thumbnail
【包含犯罪元素】我對她一見鐘情。對我來說,她低垂著的頭,漆黑悲傷的眼睛,用長袖長裙掩飾、還是不時暴露出來的新舊傷痕,甚至是忍著痛苦而顯得端莊優雅的緩慢步態,全都符合我在夢境中替自己勾勒出的完美對象。事後回想我真的不太確定,是我情慾初萌時的少女幻想湊巧疊合到她身上,還是我真的預先夢見了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