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往常,巨獸在洞穴的爐火前添著柴,偶爾會想起一些,
關於「善與惡」的故事。
有些人,像太陽一樣,即便墜落,依然選擇發光;有些人,則坦率地,活在自己的陰影裡。而我們多數人,只是在光與影的縫隙間,悄悄尋找一點點,足以安放自己的溫度。這篇札記,是關於超人的故事。
也是關於,每一個,在被世界誤會後,依然,想努力做個好人的,我們自己。

我不想成為,那種傷害過我的人(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我不是超人的狂熱影迷,卻總對那個身穿紅披風、寧願默默守護、不求被理解的角色,有某種偏愛。他代表一種極度稀缺的氣質:堅信善良,卻不張揚;背負力量,卻選擇溫柔。
2025年的《超人》電影讓我意外動容,不是因為打鬥特效,而是因為它讓一位英雄真正「跌落」,變得更像我們——那些曾被誤解、懷疑,甚至在善意被踐踏後,依然選擇堅持自己信念的人。
電影從超人墜入雪地開場,象徵他從神話跌回人間。他不再是無敵的救世主,而是在人們冷眼旁觀、瘋狂拍照打卡的災難現場中,被誤解、抹黑、孤立的「過氣神話」。他開始懷疑:這個世界,還值得相信嗎?我想起自己某些時刻:出手相助卻被責怪、堅持原則卻被懷疑,那些時候,做好人不是因為高尚,只是因為不想變成那個傷害自己的人。
電影中的反派雷克斯,是另一種極端。他陰險卻誠實,不假裝善良。他說:「我對超人的嫉妒,是一種使命。」他操控輿論、遠端遙控魔超人與超人對打,像是在操演一場資訊戰裡的勝利狂想。
但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超人始終沒有選擇報復。在摯愛誤解、主堡毀滅、全世界罵他「超廢人」時,他還是低聲說:「我選擇繼續做我認為正確的事。」這不是英雄式的偉大,而是一種破碎後仍願選擇溫柔的勇氣。
這部電影最溫柔的設計,是不強調勝利,而是強調選擇。不是擊敗對手、贏回人心,而是當一切都碎了,你還能不能握住那個不被任何人肯定、卻來自內心的信念。
我們多數人其實不是超人,也不是雷克斯。我們只是活在日常拉扯裡的人——有時想做好人、有時想逃開世界、偶爾甚至想變壞來反擊。但這部電影提醒我們:即使在最灰暗的時候,只要還願意相信某件事是對的,那一刻,你就已經點亮了什麼。
而那光,不需要太亮,它會在某人心裡,靜靜閃著。
有人選擇在世界面前站直身體;而我,只是在燈火下,不關門。
這火光不燙,卻溫─如果妳願意靠近,就讓我們在這裡,慢慢相遇。
下一篇,我會放慢一點腳步,寫一篇更靜、更近自己的札記。
那將是一道甜點──也許,也為了某個妳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