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參加了一堂兒童財商課程。起初只是希望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更早地認識金錢、開始使用金錢,並藉此建立一些正向的生活觀念與習慣。但實際上這堂課帶給我的,不只是「理財教育」的技術,更是一種關於生活選擇、責任與陪伴的提醒。
財商不只是數字,是與孩子一起做選擇的練習
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尤其是提到如何在家庭中導入「零用金制度」時,讓我特別有感。原來,理財教育不需要很難,也不必等孩子長大才開始。當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使用金錢,他們其實是在學會如何做選擇、管理自己的生活。
我們家的哥哥最近常提到:「我以後要賺錢買某某東西!」雖然語氣稚嫩,卻也讓我發現他已經開始對「錢」產生好奇心。於是我們開始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零用金制度,從生活中一些「責任以外的任務」著手來累積點數,例如:
- 每天主動喝完一大瓶水
- 晚上九點前主動進房準備睡覺
- 早上起床後自己換好衣服
這些其實原本就是我們家庭日常中正在建立的好習慣,只是這次我們用「點數獎勵」的方式連結到零用金制度,讓他能在實際行動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

零用金制度起步:三罐子理財法與具體目標
當他集滿點數後,我們會給予一筆小額的零用金,並一起使用「三罐子理財法」做分配:
- 分享罐:包含我們信仰中「什一奉獻」的精神,先將收入的十分之一分別出來,用來學習感恩與付出,也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謙卑與敬畏感。
- 儲蓄罐:學習延遲滿足,把錢存起來,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努力計畫,這是建立財務穩定與自我控制力的開始。
- 花費罐:可以自由使用的小金額,讓他學習衡量需要與想要,也體會每一次支出的選擇。
我們刻意設計這樣的分配順序:先奉獻 → 再儲蓄 → 最後花費,讓孩子從小建立「錢進來的第一件事,不是先花掉,而是先給、先存,再來決定怎麼用」的習慣與觀念。
我還特地幫他準備了透明積木造型的三個存錢筒,讓錢幣慢慢累積的模樣可以清楚看到,他超級喜歡!這些過程讓金錢的概念變得真實可見,也慢慢地,在心裡種下一顆負責與計畫的小種子。

我們的三罐子理財法:先存後花,生活中的金錢練習
設立一個「存錢的目標」,讓孩子的努力更具象
為了讓哥哥更有參與感與動機,我開始在日常出遊時詢問他:「你最近有沒有看到什麼很喜歡的東西,想不想試著靠自己存錢去買呢?」
有一次我們去逛書店,他看到一個超喜歡的汪汪隊阿奇手錶,眼睛整個亮起來。我就順勢幫他拍了照,跟他說:「這可以當作你的存錢目標喔!」
當他第一次領到屬於自己的零用金,在學習如何做分配時,我就把那張照片拿給他看,提醒他:「還記得這個手錶嗎?你可以慢慢存,之後就能靠自己買到喔!」這樣的視覺提醒與目標連結,對三歲多的小小孩來說真的很有幫助,也讓「存錢」這件事變得具體又有動力。

每個家庭都能量身打造自己的零用金制度
當然,每個家庭的節奏與價值觀都不同,也沒有哪一種做法是絕對正確的。每位家長可以根據對孩子的了解,彈性決定何時導入零用金制度,點數的分配方式,以及實際金額的設定。不需要一步到位,重點是,這個制度能成為親子對話的起點,也能為孩子提供真實生活中的練習場。
從金錢的選擇,學習生活的掌控感
我發現,孩子其實天生就對金錢充滿好奇。只要我們願意在生活中給予引導與陪伴,他們不僅能漸漸理解金錢的價值,更能在過程中練習做選擇、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而我最喜歡、也最感動的部分,是當我真正賦予他使用金錢的權利時,他不只是在「花錢」,而是在學習掌握自己的生活。這份小小的「選擇權」,也悄悄提升了他的自信與參與感。看著他第一次分配零用金、投入存錢筒的模樣,我真的感覺哥哥好像又長大了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