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說明
你是某個創作型社群平台的產品經理(類似方格子、Matters、Medium),近期觀察到一個趨勢:
創作者每週發文數出現顯著下滑,特別集中在「已經創作 3 篇以上的舊用戶」上。
行銷與客服團隊都收到一些用戶回饋,有些創作者表示:
- 自己文章曝光度越來越低,看不到流量成長
- 平台對內容的演算法推薦機制「變得不透明」
- 文章互動下降,缺乏創作動力
你需要負責分析此現象背後的原因,並提出產品優化策略。
先釐清以下問題
針對以下問題,雖然可以自行假設和驗證,但我仍然詢問,主要是希望可以多了解背景說明與情境,從提問中也可以讓自己學習更多
- 特別集中在「已經創作 3 篇以上的舊用戶」上,這是指一週創作 3 篇以上的舊用戶嗎
- 怎麼定義所謂的互動
🧠 任務一:發文頻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拆解
可以從 產品面、使用行為、平台策略或競爭環境 四個角度,列出你認為最可能的 3–4 個假設或面向,說明邏輯
✅ 產品面
- 演算法權重變動
- 若近期調整了演算法以提升新創作者的曝光比例或特定主題的優先推薦,可能影響舊用戶的觸及與互動意願
- 首頁版位調整
- 若熱門版位或關鍵欄位優先推薦非原本高產創作者,會使他們感受到被邊緣化,降低發文動機
- 預覽設計改版
- 若內容呈現從長文摘要改為卡片式多元主題預覽,可能使深度內容創作者的文章被「切碎」,影響他們的創作熱情
✅ 平台策略
- 推廣新創作者/新類型內容
- 若平台近期針對「知識型」或「短內容」進行推廣,會稀釋舊創作者的流量
- 內容活動焦點轉移
- 若近期有針對特定主題活動或趨勢合作,舊創作者若無法參與,易產生疏離感
✅ 競爭環境
- 外部平台吸走創作動能
- 如 YouTube Shorts、Instagram Notes 等短內容平台吸走注意力與創作熱情
GPT 建議與我的心得
- 可以補充使用行為,以下是 GPT 補充的兩個維度
- 創作者互動下降
- 若原本與讀者的互動頻率下降(例如按讚、留言數、收藏),會導致創作者認為「沒人看」「沒有價值」,進而減少創作
- 「創作者行為的改變」與「受眾回饋」的循環是影響創作頻率的核心因果鏈
- 內容產出習慣變化
- 長期創作者可能進入創作倦怠、轉向其他平台(如 podcast、YouTube)或轉為收費內容
- 這是許多平台常見的「中高產創作者」流失階段,反映平台是否能長期支持創作者成長
- 針對競爭環境,GPT 也補充了一個新的視角
- 其他平台提供更好獎勵機制或工具,例如:稿費機制、AI 創作協助、創作者成長課程
- 外部競爭不只是內容型態,更在於創作者支持系統的優劣比較
除了自己本身沒有撰寫到之外, GPT 的演示也讓我學習到如何更精準的表;包含上述所有回答 GPT 的潤飾,讓我看到專業度,並且從中了解到內容型產品需要關注的維度以及領域知識
📊 任務二:指標驗證邏輯
Step 1:先做創作者分群,定義核心觀察對象
- 依照「頻率 × 篇幅」矩陣找出下降幅度最大的創作者類型,並衡量他們影響整體流量的比例
- 定義
- 高頻:週 3 篇以上、中頻:週 2、低頻:週 1
- 長文:1000 字以上、短文:300~500 字
Step 2:交叉比對演算法/曝光/互動的變化
- 核心指標建議補充
- 改版前後的 單篇平均曝光數
- 改版前後的 互動率(互動數 / 曝光數)
Step 3:活動與策略造成的影響
- 活動是否改變流量流向,是否有一群創作者的曝光和互動正在提升
Step 4:近期熱門文章的變化趨勢
- 若近期熱門文章偏好明顯轉向(如短篇感性文 vs 長篇知識文),說明平台 TA 偏好可能轉移
GPT 建議
- 針對 Step 2:交叉比對演算法/曝光/互動的變化
- GPT 提醒可以加入一個關鍵切入視角
- 如果曝光減少但互動率沒變,可能只是觸及邊際用戶變少
- 如果互動率也下降,就可能是興趣、需求、演算法三者問題
- 針對 Step 3:活動與策略造成的影響
- GPT 建議進一步 對照被提升的內容與被壓縮的創作者群體是否重疊
看看「活動推起來的內容」是不是正好來自「發文頻率下降的創作者群體」?還是剛好排擠到他們了?
- 平台最近主打的新活動、內容主題、演算法權重,是否:
- 有利於這些「發文頻率下降的創作者」(對他們有幫助)
- 還是剛好不利(壓縮到他們的曝光空間,讓他們更沒動力創作)
- 針對 Step 4:近期熱門文章的變化趨勢
- GPT 建議比對創作者與讀者的重疊率,確認是否原創作者的粉絲也在流失
GPT 補充和提醒,是我完全不知道的領域專業,包含:曝光 vs 互動,這兩個指標之間也可以觀察和深挖問題;檢視活動策略與熱門文章的原因不只是觀察影響,具體而言是要觀察是否有壓所創作者以及對應的粉絲數影響...等
我的心得
- 這是第一次練習以創作者角度,撰寫產品假設與驗證,與 GPT 的互動中,學習到很多領域知識
- GPT 的表述一直以來都很精簡與具體,這是我還在學習的部分
一開始看到題目時,不認為自己可以寫出什麼洞見,但花了一段時間以及 GPT 給予我作答方向後,因此嘗試挑戰和撰寫,雖然礙於自己領域知識有限,所以原本的回答真的很多重疊之處,看到 GPT潤飾後,覺得自己真的學到很多,覺得很棒
這是我第 15 天的練習紀錄,將持續練習這個「數據思維升級計畫」,持續優化觀察力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