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交織在一起的故事線構築了敘述手法上的獨特,貫徹著全片的角色最終卻僅是無形的想像,不斷延伸的細節拼湊出了真相,是言表面看似再真實的虛假,永遠都無法成為真實。
虛偽、真實、金錢、藝術
美金假鈔案在歷史上層出不窮,美國特勤局最初的建立之因即是為破獲假鈔案件而生,其中有如880先生那僅為生存而製作的品質低劣的一美金,也有黑手黨集團性所製作的超級美鈔。無雙電影中,宛如藝術般的假鈔製作過程成為了一大主軸,其中鉅細靡遺去繪製出美金的數個鏡頭和畫面呈現,觀者心中同時得思索著偽鈔和藝術的關聯性,而罪犯、畫家身份的重疊性,更是使製作假鈔的這項犯罪上被添了藝術的成分,出神入化的技巧,破除水印的時刻是否為藝術性的提升?那成功消除的摩爾紋是否是藝術的一場突破?
而回顧李問的那幅《四季》,有著四位名家的筆法,繪者被戲稱為複印機,「這個世界只有一個梵谷,其他的沒有價值」,對李問是打擊,也是給觀者的價值思考。而阮文對李問說的那些語句,是李問心中渴望獲得的慰藉嗎?作品缺乏原創性的他是否也期望自己獲得藝術界的認可?
過目不忘的能力、細膩繪製的手藝,李問在腦中得以雕繪出僅見過一面的人,更能以一雙巧手繪製出財富,創造了以假亂真的美鈔。他敘述的故事使真實和虛偽貫徹全片,真實或虛偽真的那麼重要嗎,真實的價值有如此值得追尋嗎?「真的假的,又有什麼關係呢?有時候假的比真的好,只要我們現在盡量愛的真一點,不就好了」,片尾李問和秀清在酒店房間裡的這段對話,更是象徵著對於真實性的妥協。以及真相的難以揭露。
「畫家」的身份:拼湊組合出的複雜交織
初抵達警部,開始被審問的李問的一句「會死好多人的啊」,加上搭配之那想像中的爆裂和回復,象徵了屬於現在進行式的故事開展,更揭露著想像參雜現實的起點。片中的一切真假圍繞著「畫家」口中的故事,李問所言的軌跡使周潤發所飾演的那「畫家」出場,然實不應以「假畫家」稱呼之,只因他的行為和所代表的一切實則是李問本身。李問在故事中以一近似技工的角色出現,不參與策略訂定和買賣談判,而是專注在製假鈔的技術面,他有著要遠走的念頭,心中的價值觀更是讓他覺察到自己身份的不光彩。李問在那編造出的故事中形象似一單純、畏懼,更言有著傻樣的純情男人,有著對於殺害生命的不認同、對人命的珍惜,也有著些許旁觀者般的清晰和銳利,而這些是否為他自身的獨白,抑或是心中深層的反動和重新回顧?
再加入其他現實與敘述,畫家這個角色似乎有著多重性格和行為,足智多謀的冷靜剖析,衝動和並非縝密執行計畫的油墨搶劫,在將軍那近似瘋狂的對戰,和最後欲離開度假村時所受的警察抓捕,一幕幕的角色轉換。周潤發所飾演的警察於電影之初出現,那幕對著電梯裡長官打招呼的畫面,在觀眾心中埋下了懷疑和揣測的種子。最終揭露出是過目不忘的李問借了那在運囚時和他僅有一面之緣的警察,完整了自己的故事。後段在警察大樓樓層的封鎖下,編號28818的單一身份變向揭穿了李問編造出的故事主角就是他自己。
在重疊的故事線中,抽絲剝繭去回顧每一個細節、對話、情緒、心境,那真正的畫家就是李問嗎?
- 李問:「三代假鈔家族」:三代的家業,那假鈔帝國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 李問:「藝術家身份」:是否有藝術家的初衷?抑或僅是對於鄰居的愛慕所生的虛擬身份?
而在整個故事中,究竟誰是主角?為什麼鑫叔在結尾時的一幕對著李問說他「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樣,是觀眾」、「主角,沒你的份」,三代家業,這是行規?還是暗示著真正的主角「畫家」另有其人,抑或是指「畫家」李問的背後另有其人,那從屋頂往下對阮文和畫商的一望代表著什麼?
- 秀清:「替代品,阮文」:「嚴格來說,你只見過我兩面」,被重塑的面孔,終有了發覺事實的那一刻崩潰和絕望
- 公車站前的秀清在李問編出的故事中身份即是畫家。這一幕,代表李問是栽在了感情裡?是對於阮文的情愫使他最終喪失了主導權?
在後段的故事中,擁有主導權的角色轉向秀清,寄出的明信片、求救的信號,在偵訊過程中發號施令的人、在大海上停下遊艇的人,不是李問,而是秀清。觀眾在觀賞中的兩大震驚之處應為周潤發所飾演的畫家並非真實存在的人物,以及是最後一幕中阮文回答她和李問的毫不相識。「記得,他是我鄰居」,如此的一句話挑戰著全片的認知。而真正的畫家究竟是誰,表面的答案無庸置疑的是李問,然是否有更藏在深層的答案和構築,或許觀者各有解讀。
自我的尋找、情感的連結
片中的許多情節參雜了人和人間的情感連結和自我追尋的樣貌,最終在海上的爆破即是希望的終結,是秀清不願再流連人世間的絕望。情感是如此的難以放下,兩人結局更是心碎的,愛、恨、情、仇一瞬間消逝。「有時候假的比真的好,只要我們現在盡量愛的真一點,不就好了」,那樣的愛是建構在移情的寄託,少了純粹的一眼萬年,更少了望著彼此能生出的那般浪漫。對兩人終點的無從望見,最終換來了殉情的悲壯和不復存在的煎熬與痛楚。
The STORY never ends<3
by Caro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