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整理案,不算是好做的空間。
衣物量龐大、分類模糊,加上空間動線卡卡,是個需要動腦也動心的現場。
但我很感謝那天的夥伴,在整體節奏與安排上給了我更多發揮的空間。
感受到被信任,人就會越有底氣與鬆弛。我也想把這樣的品質,傳遞出去——一種被接住的、被相信的感覺。
那天的客戶,是一位在路上很常見的媽媽模樣,50歲左右、穿著居家服,很親切。
當夥伴拉開她的衣櫃時,我們一時間愣住了。
衣服已經堆疊到肩膀的高度,衣架擠得一件都拉不出來。
很擠,衣服在哭。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衣服一件件拿下,雙人床很快就被鋪滿,甚至疊到了腰部的高度。
仔細一看,其中八成是蕾絲上衣與紗裙——每一件都很漂亮,但也都靜靜地堆著、皺著、藏著。
媽媽對斷捨離有點抗拒。她幾乎保留了8、9成的衣服,說什麼也捨不得。
一開始,我的心裡有些焦急,也有點擔心成果會不如預期。
但還是試著溫和地引導,輕輕地 push 她斷捨離。
直到第一天結束,我想為她加點動力,對她說:「明天我們一起再努力看看,希望能讓衣櫃變得實用好拿,讓這些漂亮衣服也能好好呼吸。」
她停頓了一下,然後輕輕說:
「我是因為以前都撿別人的舊衣,所以上班後就想買漂亮的衣服……不小心就買太多了。」
我愣了一下。
原來那些「不捨得」的背後,是一段缺乏選擇的過去。
當生命終於可以自己選擇的時候,就拼命地想擁有,哪怕擁有太多。
我理解了,也更想幫她,讓這些漂亮的衣服,不再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