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劇場版看見現實社會:抓到真兇,還不是故事的終點。
💡 家安老師|這篇文章想跟你聊什麼?
- 警官誓言是什麼? 劇中的「誓言」有何意義?
- 社會正義 vs. 法律正義:當制度允許的作法與「公義感」衝突,警察與情報單位該怎麼自我約束?
- 我們作為公民:看完後,可以用哪三個問題檢視自己的正義觀?

🛡️ 警官誓言|一句話,守住權力的邊界
每年的柯南劇場版絕對是寫做「偵探電影」,實為必看的動作大片,今年也不例外:對許多柯南粉絲來說,第28部劇場版《獨眼的殘像》還有另一個層次的亮點 — — 曾經的警校五人組故事、與現役警方、公安的加入。總是跟著主角柯南視角的我們難免忘了,解開謎底之後,才是司法的開始。
「以榮譽感和使命感服務國家與國民,不被恐懼或怨恨所左右,且在任何場合下均尊重人權,並公正地履行自身的職責。」 — — — 電影警官誓言

多數時候,我們會很情感性地覺得兇手就該被懲罰,然而把情緒從「替天行道」拉回「依法治理」,這才是社會正義的基本功,也是本集的重點:「誓言」是權力的自限機制。它提醒持槍、掌握國家強制力的人,正義不是結果論;你抓到真兇,也不能踩過程序。
(以下些微劇透)🕵️ 刑警 vs. 公安|誰的安全?誰的正義?
「有點壞」的安室透深受許多觀眾的喜愛,然而仔細想想,其實公安們一直是踰越某些基本權利的人 — — 包含主角柯南也被安放監聽器呢。本片讓地方刑警與情報公安同台,前者面向市民生活,後者聚焦國家安全。

刑警問的問題是「怎麼抓到犯人」、公安問的問題更可能是「如何讓犯人保密」。劇中的重要辯題「認罪協商」便是以這個為核心展開。
⚖️ 真實世界的認罪協商|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在多人犯罪的情境下,賽局理論描繪了「囚徒困境」:若有罪犯願意和警方合作(坦白),那麼便可能減刑甚至無罪釋放。2018年起,日本社會確實使用「協議・合意制度(司法取引)」,只要被疑者/被告提供「他人犯罪」的真實供述或證據,在辯護人在場下與檢察官合意,便能換取不起訴或較輕求刑。
- 支持:揭露更大真相、保護更多人 — — 屬於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算計。
- 反對:讓壞人獲利、傷害被害者感受 — — 有違直覺的報應正義。
你的觀點是什麼呢?
🧒 教育場景|把「社會正義」變成孩子想得到的事
我想許多人是帶著孩子一起去看柯南的,或許有些詞彙或概念不容易理解,更重要的也把這些放入生活中做反思:
- 如果你可以掌握關鍵情報,但必須換取加害者減刑,你同意「司法交易」嗎?底線在哪裡?
- 你心中的「正義」更偏向報應還是修復?為什麼?
- 若你是一名警官,哪一條誓言最能幫你拒絕越線?

正義不是「誰贏誰輸」,而是「怎麼做才對」;孩子學會這件事,比學會贏更重要。
👁️ 補遺|三段關於「正義」的小注
- 毛利小五郎:在情感壓力下仍選擇面對真相,從一開始的猶豫、懷疑到承認事實,呈現出正義需要自我否定與修正的勇氣。這種勇氣在現實中同樣稀缺 — — 承認自己錯了,往往比揭發他人更難。
- 大和敢助:帶著自身曾為受害者的陰影重返崗位,他的辦案不僅是為了破案,更是自我療癒與專業倫理的實踐。展現了受傷的執法者如何在制度與情感之間找到平衡。
- 降谷零(公安):在效率至上與程序正義之間掙扎,他的行動雖高效,卻不斷碰觸法律邊界。讓觀眾看見目的與手段的兩難 — — 當任務必須完成,能否不犧牲原則?

🌬️ 結語|找到自己心中的一句誓言
看完《獨眼的殘像》,也許你會發現:社會正義不是情緒的勝利,而是制度與社會所有人共同承擔的承諾。每個人心中的正義也一定有所不同,也因此對話與討論才最為重要。
那麼,我們下篇評論見囉
(本文圖取自普威爾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ware.tw )

《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
📆 上映:2025 年 6 月 25 日
📊分級:保護級
🎞️ 片長:110 分|導演:重原克也|腳本:櫻井武晴|原作:青山剛昌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很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讓我知道你的喜歡~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teacherscomment@gmail.com/ig:Teacher_Chi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