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文章介紹優質公司,內容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99元,歡迎訂閱支持我。
每年 $999 訂閱方案 價值投資 - 基本面研究 X 法人最新財測的方案|方格子 vocus
每月 $99 訂閱方案 價值投資 - 基本面研究 X 法人最新財測的方案|方格子 vocus
更新停止追蹤潛力股名單(本月起停止追蹤美食-KY、鴻海)
-停止追蹤標的(日期):
- 2025年度:6205詮欣(4/1)、2313華通(4/1)、1736喬山(5/18)、5469瀚宇博(5/18)、3303岱稜(5/25)、3708上緯投控 (7/13)、2723美食-KY(8/11)、2317鴻海(8/11)
-本月停止追蹤:2723美食-KY(8/11)、2317鴻海(8/11)
「停止追蹤」不等於「看壞」、「看空」股票,因時間精力有限緣故,請勿視為買賣建議。
先前關於公司的介紹請見「2317鴻海 - 2025/02/16法說更新
公司簡介
營運模式:從純代工到科技製造平台
- 核心模式:鴻海以eCMMS(電子化零元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為核心,提供從零組件、模組、系統組裝到整合服務的一條龍解決方案。
- EMS/CMMS:不只是單純代工,還強調供應鏈管理、設計、物流、客製化生產等高附加價值服務,能根據客戶需求彈性調整生產與出貨。
- 平台化轉型:近年積極轉型為「科技製造平台服務公司」,結合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平台,導入AI、半導體、新世代通訊等技術,提升競爭力。
產品線:多元且持續升級
- 四大產品類別:
- 消費智能產品:智慧型手機、電視、遊戲機、穿戴裝置等(2025年Q1營收占比約40%)。
- 雲端網路產品:伺服器、網通設備、資料中心解決方案,AI伺服器是近年成長主力(2025年Q1營收占比約34%)。
- 電腦終端產品:桌上型電腦、筆電、平板、印表機等(2025年Q1營收占比約19%)。
- 元件及其他:連接器、機構件、半導體、汽車電子零件、軟體開發、醫療保健服務等(2025年Q1營收占比約7%)。
- 新興業務:積極投入AI伺服器、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半導體、5G等領域,推動「3+3」策略。
- 自製率提升:AI伺服器零組件(如液冷、連接器、交換器)自製率目標達80%,提升毛利率與競爭力。
主要客戶與產業地位
- 客戶結構:涵蓋Apple、HP、Dell、Sony、Cisco、Google、Microsoft、Amazon等全球一線品牌,消費電子與雲端服務商為主力。
- 產業地位:全球EMS市占率超過40%,在AI伺服器、消費電子、電動車等領域具領導地位。
- 同業競爭: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和碩、廣達、緯創、仁寶、立訊精密、Jabil、Flextronics等,產業競爭激烈,但鴻海憑藉垂直整合與全球佈局優勢維持領先。
生產基地與全球佈局
- 全球據點:橫跨24個國家、233個廠區,主要生產地包括中國(產能約70%)、台灣、美國、墨西哥、越南、印度、馬來西亞、斯洛伐克、巴西、匈牙利、捷克、澳洲等。
- 區域製造:因應地緣政治與關稅變動,積極推動區域化生產,分散風險,提升供應鏈韌性。
- 美國/墨西哥/印度/越南:AI伺服器、手機、電腦等產品分別在這些地區設廠,支援北美、亞洲、歐洲等主要市場,並可因應關稅政策變動,可能影響北美、歐洲市場出貨與成本結構。
生產與銷售流程
- 生產流程:從設計、零組件開發、製造組裝、品管測試到出貨,依客戶需求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
- 垂直整合:自有零組件、模組、系統組裝能力,並結合自動化、數位孿生、AI工廠等技術,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
- 銷售地區:產品銷往歐、美、亞三大洲,2023年外銷比重高達98.3%,美國為最大市場(約34.3%),其次為新加坡、愛爾蘭、中國、日本、印度等。
產品線分析
雲端網路產品(AI 伺服器/一般伺服器/網通設備)
產品內容與市場地位:
- 主要包括 AI 伺服器、一般伺服器、網路交換機、資料中心設備等。
- 鴻海目前是全球最大 AI 伺服器供應商,2025 年目標市佔率至少 40%,GB200/NVL72 等新平台出貨量逐季攀升。
- 主要客戶涵蓋美系四大 CSP(如 Microsoft、Google、Amazon、Oracle)、Nvidia,以及 Apple 等一線品牌。
成長動能與趨勢:
- AI 伺服器需求爆發,2025 年 AI 伺服器營收將占整體伺服器超過 50%,全年營收預期破兆元新台幣,成為公司最重要的成長引擎。
- GB200/GB300 系列出貨量快速提升,良率與產能瓶頸已大幅改善。2025 年全年 GB 系列出貨預估達 8,000~9,000 台 Rack。
- 雲端網路產品在 2025 年 Q2/Q3 預估仍維持高雙位數年增率,法人預估全年營收年增可達 15~20%。
獲利結構與毛利率:
- AI 伺服器毛利率低於公司平均值,但隨著自製零組件比重提升(如液冷模組、連接器等),有望逐步改善毛利結構。
- 公司積極推動垂直整合,目標將非 GPU 零組件自製率提升至 BOM 成本的八成,有助於提升獲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