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咪呀~世人誤會多!
「是他本來就有施捨心,所以有福;並不是他施捨了,所以有福。」這句話的畫面,先是有一位旁觀者,看著一位熱心布施善待一切的人,他周圍的一切也總是善待他,生活沒有太大的障礙,總能順順利利的過關,他看起來很愛笑,看起來日子過得很幸福。這位旁觀者,因此想著,如果我和這個人一樣的話,我是不是也能和他一樣幸福?
接著我的心裡就蹦出這段話:「是他本來就有施捨心,所以有福;並不是他施捨了,所以有福。」我這一段話要分成兩種層面看,一個是上述情境中的畫面,因為這個畫面而產生這段話。後因思考這段話,又形成一個新的觀點就是:「離開情境,單獨看這兩種狀況,兩者若分別執行,皆會有好的發展,卻有本質上的差異。」
而若自己誤會了施捨後才有福,那是因為這個誤會讓自己間接的從不懂施捨的人,間接的在執行的過程中練習和累積,逐漸轉變為懂得施捨的人。因為,自己會在施捨的過程中,從體驗中理解施捨的真義,由於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自己對施捨的理解力,所以逐漸轉化以真心做施捨。
但如果,在執行的過程中,一直未能進入和理解施捨的真義,那就會讓自己持續的誤會:「我只要付出了,我就會有福。」
由於,不是從本心出發,所以這種施捨只是表面的形式,並非發自真心,所以自己能有的福也是有限的。但其實,那些真正付出施捨的人,從未在意或多想自己付出施捨後能得到什麼,他只是單純的依循本能本心而為。這就像我之前舉過的例子,如果有一個孩子上廁所沒帶衛生紙,找你借,你會讓他還你嗎?你只會很自然的給他。(所以,若人生事事能做到這樣,基本上沒什麼事能障礙自己的心。)
可若是自己原本沒有那種打從心底想付出施捨的心,看見某人這樣做之後,就會好奇為什麼這個人會願意這樣做?有的人發現某人這樣做好像經常可以得到遇到更多好事情,得到更多好東西,擁有更多好的對待,於是就開始「公式化的模仿」。
就比如天生有數學心的人,從小沒學過數學,但是他一看見數學,本能的就懂如何計算和解開。那這種天賦,並非我們死記硬背公式,就會擁有的。
並且,這類有天賦的人若是加入了我們現今的教育體制模式,他可能不會總是得到滿分,甚至是不及格。因為,他早就有一套自己的先進理解,而當他的先進理解,不被師長或他人所認同,他的先進理解就會被打上一個紅色的叉叉。而當他善良的總是為他人著想,他就會逐漸的讓自己總是迎合那些不懂他世界的人,他就會逐漸淹沒,失去自己原有的先進理解。
從前到現在,許多歷史故事所展現給我們看到的,死記硬背公式或許可以讓我們得到一百分,但這是誠實的一百分嗎?我真的是打從心底的理解嗎?沒有人告訴我的時候,我還能透過自己的實力去理解去破解嗎?
這樣說起來,好像沒天賦就完蛋了。這倒也不會,如果從運動領域下手理解,許多沒有該領域天賦的人,或者跨領域的人,也能透過自己正確的勤奮苦練,為自己建築一定的實力。當然,若是和天生具備該領域天賦又願意苦練者相比,肯定是有差別的,但那又如何呢?我們本來就不會一樣,相同的是我們享受在這個領域中的活動,我們在這個領域中感到快樂!因為這是自己真心熱愛的事物!誰還跟他比誰強誰弱了?!
這是我真心喜歡和熱愛的!不是第一又如何!
世人皆爭第一名,何不團隊合作共推王!體驗更豐富的遊戲樂趣!
當MVP沒有隊友,哪來的MVP?團隊隊伍,才是MVP的根基!
(好吧,那應該是遊戲設計師才是根基中的根基,這傢伙是老闆是魔王只能任由他擺佈了~那麼各位玩家們玩得還開心嗎?我們玩得開心嗎?)

最近在把經典玩成一大首歌,然後我發現...有些記載可能只是講者本人在解說「因為、所以的『邏輯』」,但這種「因為、所以的『邏輯』」,對於「已經明白的人」和「還不明白的人」來說,雖然聽進的是同一套故事、同一套邏輯,但卻會受到「我已經明白」和「我還不明白」這兩種狀態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對於,已經經歷過,和還沒經歷過,雖然聽進去的是同一套故事,但就感受和理解上完全是不同的層次。而又因為每個獨立的人類個體所出生的時代背景,成長經歷的不同,那麼每個人所感受和理解又可被細分爲更細微的層次,所以說我們完全不可能會因為「聽的是同一套故事,而同時收穫相同的感受和理解」,以「極微觀」而言,這是完全不會發生的事情。
如果,我們互相對彼此回應說:「對對對,就是這樣,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就以極微觀而言,其實我的感受和理解,和你的感受和理解,其實還差了百分之一,差了零點一就不是百分之百的吻合。有些精細的零件組裝,差一點點,無法吻合就是無法組裝,所以不可輕忽那一丁點的差距。
那要怎麼處理這種誤會呢?
(可以透過以下三者共存的狀態,逐漸在執行中加深理解和徹底明白)
一、絕對的相信
二、做就對了
三、對自己所行不疑
我來這裡聽故事,就是希望自己有所得到,我希望可以把在這裡得到的收穫拿去用,我想要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生命。(如果學習的出發點是為了改變他人,這一點是不可能的,我永遠只能是被他人看見的存在,但不能成為改變他的存在。這其中邏輯可以自己慢慢沈澱思考,只要不放棄思考其中細節,慢慢就會懂了。)
所以說,自己當初學習的初衷,才是促使我們發心學習的動機、是學習的根基。從來就不是因為先知道某某老師不錯,才去學習。所以,這位老師的存在永遠不會是你學習的初衷。

一直以來,自己才是自己的學習初衷。
我們因為不排斥學習、嘗試學習,所以開始願意聽取參考某某老師的說法、建議,而如果這位老師給的方向剛好可以淨化眼前霾霧,那這位老師對自己而言就是很有幫助的。但要想走出和徹底淨化霾霧,必須積極主動的行動者還得是自己。
天下萬物皆為學習工具,無論是有機還是無機的存在,皆為學習工具,工具的意思是什麼?1.工作時所用的器具。2.指用以達成目的之事物。
所以,感恩之心不能滅,即使是現代人常說的「工具人」,那也是自己應當要感恩的對象,而不是無止盡的利用,或者無利用價值無法達成目的就隨之拋棄。我們可以把不需要的物品丟掉,但應該和逝去之人事物好好道別。
我用以下這部影片來表達我最後這一段話的意境,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有這樣的儀式和存在於自己身邊的每一個逝去的人事物道別,但是我們的「心」可以做到。
感恩在心中,儀式在心中,只要生命足夠用心,我們都可以是自己人生的魔法師。
「以人而言,皆有可能;以心而言,無所不能。」
我的表達意境,總是從這邊跳到另一邊,跳著跳著的~哇~哈~哈~哈~!
如果媽咪的分享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身邊的人看看喔!如果有表達不周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留言和媽咪討論,有看到錯字的話也可以留言提醒我!謝謝啦!
咦?拍謝!我漏掉了!施捨會有福的原因,就是很簡單的邏輯嘛~有一個人總是善意的幫助你,和另一個人總是帶著惡意的利用你~你會親近誰呢?
那你發展好了,你會先想到誰呢?
這兩者其中一方落難了,你會打從心底想幫助哪一個人呢?
這是不是超級簡單的邏輯!
所以說,不要把很簡單的邏輯,把他變成神奇的玄學,其實全部都很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