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法從空杯中倒出水來,請先照顧好自己。」
願我們都能在接住情緒的過程中,遇見更真實、自在的自己
在六月微雨微涼的午後
走進「一德洋樓-藝德軒」的那一刻
我心裡浮現四個字──剛剛好
剛剛好的空間:
和室榻榻米、圓蒲團、陽光穿透玻璃窗灑落的光影
剛剛好的夥伴:
來自不同生命情境、卻一樣願意為自己停下腳步的朋友
剛剛好的主題:
在「三明治世代」壓力環伺下,我們嘗試練習-接住情緒、接住自己
從一開始的自我情緒暖身提問──
「今天,是帶著什麼樣的情緒來到這裡的?」、
「最近覺得撐不住了,是什麼讓你這樣感覺?」
大家的眼神裡充滿真誠
有些人靜靜聽,有些人輕輕開口
說著心裡長久沒說出口的話
我們一起回顧人生角色與壓力的交織
用手中的色筆寫下那些「煩躁與焦慮」的來源
也練習說出「我很累」這句話──
不是為了博得關注,而是讓自己真誠地被自己聽見
那是一種珍貴的靜謐與陪伴
像極了一場不需要急著抵達終點的旅程
🌿 那天,我們一起這樣度過:
- 👣 練習放慢腳步,從「正念呼吸」開始,慢慢與自己的身體和情緒重新連線
- 🌀 將心中的壓力畫成「壓力地圖」,試著分辨哪些是可以處理的、哪些需要外援、哪些只是需要被好好陪伴
- 💬 練習情緒表達與傾聽,給自己一個說出「真實感受」的安全出口
- ✍️ 寫下日誌中最煩的事、最快樂的小事、最想感謝的人,讓我們的注意力回到「此刻仍擁有的事物」
- 🌱 培養一個「微行動」──每天喝水、寫感謝日記、不責備自己……這些微小、可實踐的行動,像一顆種子,會在時間裡慢慢長出力量
在帶領這場課程的過程中,我有幾個很深的感受與發現
也想與未來的自己、以及每一位曾參與的朋友記下這些時刻
1. 慢,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力量
投影片上那句「原來有些東西,要夠慢,才能看見」
不只是課程的主軸,更像是我近年來人生的提醒
身為正念實踐者,我不斷練習「慢下來」
但也知道在三明治世代的多重角色中
「慢」並不容易
謝謝這天大家願意一起給自己慢的機會
2. 我們比自己想像的還堅強,也還柔軟
有人說:「我真的好久沒好好說話了。」
也有人在默寫日誌時淚流滿面
情緒若有出口,其實不會那麼可怕
壓力若有人理解,也不會那麼沉重
每一個敢於表達脆弱的人,都是在用生命實踐勇敢
3. 陪伴,不需要太多話,有時只需要一個安靜的眼神、一個點頭的肯定
課堂上很多時候,我們不急著「解決」
而是「陪著」,陪情緒流動、陪念頭出現又離開
這讓我更相信:「Being is enough.」
——存在,就已經足夠
4. 空間會說話,場地也會共振
一德洋樓的和室空間讓整體氛圍安定、療癒。腳下的蒲團、身邊的木地板、窗外的綠意,每一處都在說:「你可以慢一點沒關係。」
💌 心中的感恩名單:
- 感謝台中市家庭教育中心,長期為家庭與個人提供溫暖支持的平台,讓這樣的課程得以誕生
- 感謝PAC測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持續推動生涯與正念結合的實務應用,陪我走在這條路上
- 感謝每一位參與的夥伴,你們的真誠讓我深深相信:陪伴本身,就是最深的療癒
🌻 最後,我想對「三明治世代」的我們說:
✅ 有時候你真的已經做得很好了,只是你還沒肯定自己
✅ 情緒不是敵人,是提醒我們需要照顧自己的小聲音
✅ 一步步走,哪怕很慢,終究會走到內心想去的地方
我們都在學習如何把「自己」放進人生的待辦清單裡
正如那句話說的:
「你無法從空杯中倒出水來,請先照顧好自己。」
願我們都能在接住情緒的過程中,遇見更真實、自在的自己
願每個當下的你,都被自己溫柔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