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化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漁人一葉家。早知身世兩聱牙。好伴騎鯨公子、賦雄誇。
這闋《南歌子》是蘇東坡晚年所作,是他歷經人生百態後,對生命的一次深刻總結。詞中充滿了看透世事後的豁達與一絲淡淡的遺憾,將他獨特的哲學思想展現得淋漓盡致。
豁達之笑:將人生化為一粒塵沙
詞作開篇,蘇東坡以「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點出歲月無情,年華老去。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感到悲傷,反而寫下「寓身化世一塵沙」的超然之語。他將自己的存在視為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微不足道,從而看淡了個人的榮辱得失。這份哲學觀源於道家與佛家思想的融合,讓他能夠以「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的灑脫姿態,面對人世間的紛擾與變遷。這份笑,是經歷大起大落後,心靈達致平靜的最高體現。回顧與反思:人生的格格不入
詞作下半闋,蘇東坡將目光轉向了不同的生命選擇。他提到「方士三山路,漁人一葉家」,象徵著兩種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生活方式。這與他一生在官場中掙扎、奔波的現實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句「早知身世兩聱牙」,是他最深沉的自我反思。他感嘆自己的志向與人生軌跡總是格格不入,充滿了不順與矛盾。這份反思中帶著一絲淡淡的遺憾,但他並未沉溺於此。
浪漫想像:與李白共賦雄誇
詞作的結尾,蘇東坡將這份遺憾昇華為浪漫的想像:「好伴騎鯨公子、賦雄誇」。他藉由「騎鯨公子」(李白)的形象,表達了對那種豪放不羈、不受世俗約束的自由人生的無限嚮往。如果能重來,他希望能像李白一樣,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與豪情,而不是被政治的紛爭所困。
這是蘇東坡晚年心境的真實寫照。它從無奈的歲月感嘆出發,透過將人生化為塵埃的豁達,最終昇華為對自由精神的浪漫想像。這份既有深刻反思,又有超然物外的情懷,正是蘇東坡詞作中最動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