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8.13
**市場整體觀察與盤勢型態
*週三台股盤中震盪劇烈,11點加權與櫃買同步下跌,尾盤加權收漲、櫃買嘗試反攻但收黑。*櫃買型態較弱,出現長上影線,顯示短線壓力較大,接近3–4月崩盤前的套牢區需時間消化。
*長上影線屬警戒訊號,但不可單憑一根K棒判斷反轉,須觀察後續數日能否守住大量K棒低點。
**短線操作與持股調整策略
*警戒訊號出現時,會先處理形態較差的股票,特別是漲幅溫和、跌破均線易形成壓力的標的。
*反而對過去鎖漲停、極度強勢且短期急跌的個股,可能在恐慌時承接博反彈。
*散戶多排斥買右上角的高價強勢股,但這類標的常能持續創高,反之低價橫盤股常陷入假突破與震盪。
**族群與題材輪動
*軍工、PCB、COWOP等題材持續強勢,部分相關設備股漲停進入處置。
*去除載板後的SLP概念同步受惠,帶動盤面多檔小飆股出現。
*因應市場熱點,持股分散度提升,雖偏好集中押注核心標的,但盤面結構常迫使部位自然分散。
**當市場情緒偏好某些題材,即使原本看好的標的基本面不差,也會因資金不買單而調整持股配置。
*美股關注光通訊與交換器相關公司(AAOI、Cradle、Astera Labs),並採嚴格停利停損管理。
*看好Broadcom加大CPO投入,以及ASIC廠商透過Scale Up與Scale Out策略提升競爭力。
**過去因實地考察發現設備仍用100G,錯失早期CPO行情,顯示過度依賴現況觀察可能失去想像力。
*市場常對夢想題材(如COWOP、Cordelia)提前布局,等到實際放量時股價已大幅上漲。
*經驗教訓是即便題材看似遙遠,也應保留想像與提前布局的彈性。
**維持邊做邊修正的策略,市場題材熱時先參與、再視情況調整。
*期望出現較大回檔以加碼水位,但不打算放空,因現階段台美股位階高、下方支撐多,回檔幅度預期有限。
*短線仍將順應族群輪動操作,視市場情況擴大或維持現有部位。
****海外槓桿與未成年投資的實務與成本觀點。
*未成年小孩的投資以國內0050為主,名下美股部位最終也視為小朋友的資產,不特意區分類別。*台灣融資預設約6%多,談到好條件可至2–3%,海外券商的現金保證金融資成本可能逾10%且更昂貴。
*以選擇權開槓桿需計入隱含時間價值等成本,本質上也是槓桿資金成本的一種。
*部分情境以兩倍ETF的總成本可能更划算,惟各產品與不同到期別的實際槓桿效應與成本差異極大。
*個人在美股開槓桿偏好兩倍ETF、美股指數期貨與較長天期的期權(≥6個月),避免過短天期。
*若非專注交易者不建議高槓桿,因為會帶來更高不確定性與盯盤需求。
*常見海外券商如Firstrade、IB、嘉信皆可作為工具選項。
**財富自由的定義、時間自由與心境調適。
*財富自由不等於時間自由,且「財富自由」的門檻會隨眼界與期望動態改變。
*早年目標是一年多40萬即可滿足,如今單日資產波動可達數千萬,卻未必更有「夠了」的感受。
*維持支出相對收入偏低並過簡單生活,實質上已能感受自由,即便仍在上班也會更輕鬆。
*內在慾望與感受會投射並影響對世界的知覺,能接納當下發生之事就更能自在生活。
*即使待在家中亦多半仍需工作,並不存在「賺到錢就完全不必工作」的保證。
**策略失靈、反指標帳號與行情風格適配。
*同一套方法曾連年擊敗QLD,但近期密集停損,改以對做帳號反向操作後短期多次翻倍。
*策略在不同市況表現差異大,區間交易易在趨勢行情中被連續掃損,而突破追價在強趨勢中可能快速放大獲利。
*短期翻倍多半伴隨高槓桿與弱風控,在強勢飆股頻出時容易「越追越多」,但反轉時也可能一次虧大。
*市況判斷與風控是關鍵,不能僅以一時績效否定或絕對肯定某策略。
**Astera Labs題材與供應鏈驗證差異。
*市場普遍押注其Scorpio產品,有機會在部分應用上與博通叫板,甚至傳出效能更佳的說法。
*在「scale up」的大環境下,題材熱度與成交量有望延續。
*自下而上的供應鏈檢核顯示投片動能強,外界有人喊10倍成長,也有人估5倍,差異主因基期不同(有人以6K片為基期、有人以2K片為基期)。
*總體結論為明年展望偏正向。
**集中槓桿壓注單一標的(以Tesla為例)的風險與CEO溝通風格。
*本金70配合槓桿50共120資金全押單一公司,若波動大且管理層高調,風險曝險極集中。
*對Elon Musk的評價不以「畫大餅」論之,CEO多以宏願溝通以凝聚資源與追夢文化,重點在長期是否兌現承諾。
*「資金不多分散意義不大」屬個人風險偏好選擇,無絕對對錯,但應以歷史回測與情境推演檢驗承受度。
*以Tesla為例歷史上多次腰斬,槓桿部位需特別評估斷頭風險與資金管理,避免單次劇烈回撤造成不可逆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