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影評,內容會爆雷,請斟酌閲讀。⚠️

啊,是久違的劇評。老實說我很少看德劇,對上一次看了《闇》,懸疑燒腦的部份非常嚴謹,卻覺得人物描寫枯燥無味,不合我的口味,自此有點害怕再嘗試。
可是《正念殺機》(Achtsam Morden)這齣黑色喜劇的故事概要着實吸引,故事講述在家庭與事業兩方受盡壓力的律師,因為工作上需要全天候為黑道客戶效力,以致缺乏時間經營與妻子和女兒的關係。男主角在妻子的勸說下去學習正念,豈料誤將正念用成摒棄道德的利刃,把黑幫老大焗死於車尾箱後,為了掩蓋罪證而踏上荒謬的成魔之路。因為是喜劇,所以對於黑幫老大的死法如此滑稽,我是十分喜聞樂見的。(壞
這回是我第二次觀看德國的劇集,意外地覺得非常有趣。我認為德國人的性情相對嚴肅,以致演員的表情更加細微,傾向冷面笑匠的類型,恰好將黑色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看着演員們總是一本正經地幹壞事,又令到整個劇情的呈現更好笑了。
男主角所學習的正念,是一套關於心態轉換、專注當下的正能量理論,本來是有助都市人緩解堆積如山的壓力,劃分處理事情的先後次序。而男主角,一位對憤世嫉俗的律師,卻偏偏要屈才為黑道服務,長期為五斗米折腰的後果,就是對犯罪變得麻木不仁。導致他在學會了正念之後,縱然是有了更強的抗壓能力,但是亦合理化自己的邪惡,變成了他最憎厭的那種不道德的人。
殺人當然是不對。只是有時候我會覺得,當一個人長期以來被不道德地對待,或是遇過了太多不道德的事,那麼這個人作出了更不道德的行為,也不過是對社會的反噬罷了。
就像男主角般,寒窗苦讀成為律師,非但沒能維持正義,反倒被逼助紂為虐,看清了法律面前富人比起窮人更平等的現實。同時基於工作上備受壓榨,連帶無法分出時間參與女兒的生日會,被妻子責怪之餘,自己也無法彌補缺席的愧疚。
年幼懵懂的女兒,幾乎是整部戲的唯一淨土,亦是男主角人生裏最美好的部份。故此,男主角在首次運用正念原則,成功與女兒度過愉快的「精心時光」後,所獲取的滿足感與餘裕感便驅使他更加沉浸於保持專注、冷靜、穩定的狀態,偏忽略了心存善念。正因無暇顧及善念,還要遵守正念中以自身需要為優先的規條,男主角幾乎是義無反顧地走向極端的自私。

黑幫在托兒所開會有夠反差
由於是喜劇,黑幫角色有時候會顯得笨笨的,但是該有的兇狠與心計對壘還是相當在線,尤其是男主角的設定本來就是個聰明人。我認為這套劇的配角塑造很是不錯,既不會搶了主角光環,各自的特色亦很鮮明,不會讓人面盲發作。
尤其是一心想當上幼兒園園長的黑幫副手,明明一臉兇狠,卻是鐵漢柔情、愛護兒女的好爸爸,根本就是《蠟筆小新》裏的校長!而且這個看似備受老大重用的副手,本來以為是個忠誠並且會為老大報仇的角色,豈料完全反轉,他其實只想要保障家人的品質而已,誰是老大對他來說根本不重要。這種不算新穎反差萌真是很中我的喜好,屢看屢爽。
好喜歡一幫黑幫領頭坐在幼兒園開會的那幕,完美詮釋劇本理論中場景與人物衝突的設置。身形高大、凶神惡煞的成年人齊齊蹲坐在兒童椅上,吃着兒童餐和果汁,真是反差得有夠可愛。
除了男主角逐步操控黑幫的主線之外,警探查案的副線也是非常到位,無論是正義的女警抑或受賄的男警都有夠機靈。劇情巧妙地讓他們無從破案是基於大量資訊被蒙蔽,所以在結局女警探被男主角說服的那刻,並不會覺得她笨,而是會佩服起男主角那離經叛道的正念應用,使他真的不會露出馬腳。
不過我還是要說,想看鬥智的觀眾可能會有點失望,畢竟這齣劇從頭到尾側重點不是誰智力高,而是鬥冷血鬥斗膽。
警探之所以找不到破綻,是因為不夠男主角瘋。而且最後女警探還是發現了錄音公仔的伏線,雖然劇情就此完結,但我是頗為期待第二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