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寶寶很「I」——從八個月大開始會認人後,外人很難靠近他,只允許爸爸媽媽抱。外出遇到陌生人,甚至是年紀相仿的寶寶走近,他都會像小松鼠遇到大貓一樣,立刻竄回我們懷裡討抱。
這件事讓我們又喜又憂。喜的是,被壞人拐走的機率應該低很多;憂的是,他與別人的交流機會也少了許多,上學後會不會很難交朋友呢?
不過,有個例外——只要是狗狗,他立刻變身勇敢小戰士,還會主動打招呼。
今天,先生在研究 ChatGPT 的語音功能時,靈機一動:要不要讓寶寶試試跟 AI 對話?
沒想到一聽到「要跟手機聊天」,這孩子立刻眼睛發亮、興奮地跑來。我們教他先打招呼再自我介紹,他毫不害羞地說:「你好,我是XXX。我今天去公園玩沙子、車車。」整個完全不 I 了!
那一刻我才發現,AI 不只是大人的工具,也可以成為小小 I 人的「暖身教練」。

於是我問ChatGPT,有什麼建議方式可以跟寶寶交流讓他敢於與陌生人說話,以及有什麼優缺點,以下是它的回答----
優點
- 降低社交壓力:先在沒有評價的情境中建立開口的勇氣。
- 耐心陪練:AI 不會嫌孩子講得慢或重複。
- 語言多樣化:能模擬不同的問法和回應。
- 角色扮演彈性:讓對話更有趣,也更貼近孩子的興趣。
限制
- 缺乏真實人際互動中的表情、肢體、眼神訊號。
- 可能形成「只敢跟機器說話」的舒適圈。
- 真實情境變化多,AI 模擬仍有限。
建議的使用方式
- 1. 暖身後再走向真實:先在 AI 中練習固定句型,再轉移到現實互動。
- 2. 結合非語言練習:配合微笑、眼神、點頭,讓孩子完整體驗社交表達。
- 3. 多角色切換:AI、父母、玩偶輪流當不同對話對象。
- 4. 生活延伸:練完後到公園、友善店家嘗試同樣的對話。
- 5. 尊重節奏:觀察孩子的準備度,不強迫,保持安全感。
(後記補充:雖然這點子不錯,但我還沒打算讓這年紀小的寶寶接觸太久手機3C用品,我可能只會偶爾試試看,或者先用玩偶代替,但這次的經驗的確給了我一些育兒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