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從小就愛看書,當了媽媽後,更希望孩子也能培養閱讀的習慣。從他還在肚子裡時,我就開始默默收集童書,隨著他一天天長大,家中書櫃也越來越擁擠。除了買新的,也會接收親友的二手童書,還固定帶他去圖書館借繪本。
剛出生時,我會把《黑看白》(已絕版)放在他視線可及的地方,他真的會專注地看,甚至對某些圖案特別感興趣。

這次要介紹的,是幾乎每個有小孩的家庭都會擁有的一本經典——⟪好餓的毛毛蟲⟫。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 CP 值超高,大約三、四個月寶寶開始辨識色彩時,它就成了我們睡前故事的常客。書的大小剛好符合寶寶的視線範圍,白色底搭配鮮豔的水果、食物圖案,立刻吸引目光;那一個個小洞,更讓他充滿好奇,伸手去摸、去探索。
九個月時,我靈機一動,用絨線鐵絲做了一隻「假毛毛蟲」,說故事時讓它鑽進鑽出。一歲時,他已經會自己拿著假毛毛蟲嘗試「穿洞」,也因此訓練了手眼協調。
一歲半,他開始漸進式地能喊出書中出現的水果與食物;快兩歲的現在,還能跟著這本書學數數、認星期。我甚至用這本書「說服」他吃青菜(雖然熱度只維持一陣子),更有趣的是,故事情節還印證了長輩常說的那句:「半暝吃西瓜會反症」。
這本書對他來說百看不膩,一陣子沒翻,就會主動拿來重溫。硬頁設計也不用擔心被小手撕壞。對我而言,《好餓的毛毛蟲》是每個親子家庭書架上都該有的經典好書,至少可以陪伴孩子兩三年以上,甚至更久。
對我來說,陪孩子一起翻書,不只是故事的傳遞,更是一段段我們專屬的親密時光。或許多年後,他不會記得三個月大時看過什麼圖案,但我相信,那些被抱在懷裡、專心聽故事的瞬間,早已悄悄成為他內心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