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演員?
戲拍完了,角色落幕了,卻沒有轉身離開。
他沒有揮手道別、說句謝謝就走人。
而是安靜坐在你身邊,打開彈幕,和你一起看劇。
他是劉宇寧。
他在《書卷一夢》裡演的南珩,一開始只是冷靜內斂的男人。但隨著劇情推進,他的悲傷與掙扎,一層層浮出來。
像是從劇本頁裡慢慢長出的血肉,有了體溫,也有了呼吸。
他有個習慣。
戲一播出,就坐回螢幕前,一邊看劇,一邊看彈幕。
看你笑的點、哭的地方。
他會鼓勵大家打字、留言、開彈幕。
因為在他心裡,那些不是雜訊,是對話。
他總說多說點話吧。
除了吸收意見、從而改進,
更多時候,他只是想知道,自己還在被需要。
有時候,我們太習慣演員演完就走了,
留下幾句官方的感謝詞就此散場。
但他不是。
他會一條一條翻著彈幕,看看你們在哪裡笑了、哭了、沉默了。
然後靜靜地,把那些情緒都放進心裡。
就像我們每一個人。
也許不是演員,也不是創作者,
但在自己的生活裡,也都曾默默演著一場沒人注意的戲,
希望有人能說一句:「我看見了。」
彈幕,是他用來靠近觀眾的方式。
而我們,也曾透過一句留言、一段話、一則限動,想證明自己正在活著。
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不愛表達
只是說了太多次,沒人回應,
後來,就不說了。
因為被潑過太多冷水,所以學會安靜。
但當真的有人願意聽、還願意回應時,
我們就會感動到不知所措。
因為,那不是常態。
有粉絲說,開著彈幕看《書卷一夢》,
就像和劉宇寧一起重看他演的故事。
一起吐槽,一起心碎,一起在角色裡走了一段路。
這樣的觀看方式,不再是你看我演、我演你看。
而是我們一起,把這場戲,活過一遍。
甚至有海外觀眾說:「我們的版本沒有彈幕,少了很多樂趣。」
因為他們知道,少的不是幾句字,
而是那種「我也參與其中」的感覺。
你永遠不知道,
你隨手打下的那一句,
會不會剛好,被某個坐在螢幕另一端的人看見,然後,會心一笑。
他就在那裡。
不只演戲,還會聽你說話。
這世上,有太多人演完就走了。
留下來的,是少數。
而願意等你開口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這個充滿快閃與消逝的時代,
我們都渴望,有個人能留下來,聽一聽我們沒說出口的話。
只是這麼多年下來,
我們早就不期待有人會聽見了。
我們練習著自己安慰自己。
練習著當個不需要回應的人。
但看見他,我突然想問:
如果有人願意留下來,那我們,有沒有也曾是那個願意留下來的人?
願我們不只是被聽見,
也願意去聽。
願我們都能成為那樣的人,
不只演完就走,
也願意坐下來,聽別人說完一整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