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萬華,空氣裡還帶著一絲夜色未散的涼意。天光尚未全然亮起,街道寂靜,只有偶爾的機車聲劃破清晨的靜謐。我來到剝皮寮,卻發現大門還緊閉著,遊客未至,僅能在外圍踱步,像是一位在門外守候的過客。

剝皮寮外的紅磚騎樓,經歲月打磨,顯得滄桑而堅韌。青苔悄悄攀附,斑駁的磚瓦似乎低聲述說著百年光陰的故事。


無法入內參觀,卻也因此多了一份與建築對望的心境。清晨的剝皮寮,如同一位不願早起的老人,靜靜合上眼睛,讓時光在他身上緩緩流動。

我繞著周圍踱步,看到不遠處的小攤才剛搭起,早起的居民正準備開始新的一天。市場裡的氣味逐漸擴散,青菜的清香、豆漿的熱氣,與紅磚牆的古老氣息交織成一幅時光的拼貼畫。

在萬華這片土地上,時間似乎走得特別慢。剝皮寮之外,仍舊保留著許多老屋,木窗、瓦片、石板路,與現代的鋼筋水泥形成鮮明對比。

走在這些街道上,心中不自覺生出一股沉靜,彷彿自己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門外的我,雖然錯過了剝皮寮內部的細緻光景,卻意外得到一種「隔著門看歲月」的感受。剝皮寮此刻成了一面鏡子,映照出我與時間的距離。

世人匆忙奔走,但這裡卻提醒我:生活可以慢下來,可以用眼神、呼吸去觸摸古老的紋理。

當太陽逐漸升起,街道漸漸熱鬧起來,萬華的早晨揭開日常的序幕。我離開剝皮寮,回望那道緊閉的木門,心裡默默說:有些地方,即便無法入內,也已經在外圍,將它的故事烙進我的心中。

這一場清晨的漫步,未能窺探剝皮寮內裡,卻在門外與它共享了一段靜謐時光。

或許,旅行的意義,不只是看見多少風景,而是能否在不經意的片刻裡,找到與自己心靈對話的契機。
